
内容简介
《文化的积累与追求》内容简介:文化是每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而出版事业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出版人,不仅是出版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交流、传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民族精神的护卫者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任何时代,治书修史者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在我国,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受名利诱导和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界跟风炒作、追求市场效应一夜成名而不顾文化品位等现象时有耳闻。在种种浮躁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出版从业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而坚守文化天职、恪守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大力弘扬。
编辑推荐
《文化的积累与追求》:书林守望丛书。
作者简介
熊国祯,1942年10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编审。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随即分配到中华书局编辑部。1969年到山东胶县部队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又到湖北成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1年6月调回北京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1973年11月任临时党委委员,1975年2月任第二编辑室党支部书记、室主任。1978年8月中华书局恢复原建制后,任哲学编辑室主任。1986年后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副总编辑,并先后兼任《书品》副主编、主编,《文史知识》主编。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7月退休。2006年11月后出任中国编辑学会编辑规范专业委员会筹委会主任、顾问。2009年1月获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与人合作点校《北溪字义》、《颜元集》,合写有《中国古代著名史籍》、《图书商品学》,独撰《新语今译》,另发表单篇论文、书评若干。
目录
代序:毕生雅好为书忙
整理古籍要编好目录
《泽螺居诗经新证》书名、目录小议
《老子注译及评介》的特点
“嗣诂”不宜写成“闲诂”
要重视佛教典籍的校点——《佛教经籍选编》读后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读后
《天仙金丹心法》漫评
《金瓶梅词典》琐议
读《苏辙集》偶拾
《冥报记》初读献疑
《宋史翼》人名索引试补
《广异记》琐评
读《佛遗教经》
关于《高僧传》的校勘底本
关于《人海诗区》及其辑录者
分章立目不可少
《声律发蒙》的作者到底姓甚名谁
关于《百喻经》及其今译
贵在尊重与互补
数词和简缩语——试为《汉语数目词词典》改名
《无能子》篇数小考
建设性交流是书评类期刊的重要原则
关于“编校质量”的大实话
体验高雅与遭遇亵渎
沉静执著孜孜不倦的人文学者——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全面规划、区别对待与珍爱人才——古籍整理工作漫谈
温馨的回忆,欣慰的纪念——写在《王力古汉语字典》出版之际
景仰与怀念——魏建功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重温中央指示,爱护专门人才
要重视编辑工作含量
《全清词·顺康卷》出版感言
教学、科研与出版相得益彰——在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先生纪念会上的发言
乐于奉献循循善诱的好老师——缅怀阴法鲁先生
祝贺、感谢与诚挚的期望——写在《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一辑出版之后
人才是事业之本——在优秀古籍整理图书颁奖会上的发言
有益的增补,无私的奉献——《法苑珠林校注》出版感言
以守俨先生为榜样
《启功丛稿·艺论卷》出版说明稿
一副拙联两封信——怀念王师母夏蔚霞先生
浅谈畅销书的价值和开发要点
要重视百科全书的品牌维护与版本升级
培元固本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建设项目——关于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出版
幼学成诵,终生受用——从《闲谈写对联》说起
“鸟语”和“唐诗”
短文深意馀味长——推荐《文字的味道》
语文修养是编辑的入门功夫
编辑规范工作三题
一起书名要讲逻辑
关于修订《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略谈古籍编辑的基本素养
序言
文化是每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而出版事业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出版人,不仅是出版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交流、传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民族精神的护卫者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任何时代,治书修史者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在我国,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受名利诱导和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界跟风炒作、追求市场效应一夜成名而不顾文化品位等现象时有耳闻。在种种浮躁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出版从业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而坚守文化天职、恪守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大力弘扬。
出版人是文化薪火的传承者,具有坚守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众所周知,出版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依托,一个国家民族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赖于它的出版事业。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年而一脉不绝,就在于中国历代政治家、著作家、出版家、藏书家接续几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尊崇历史、珍惜古籍、编修文献、善待图书、重视典藏的优良传统,他们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人历代出版物之中,一代一代地传之后世,肩负起了将一个时代的科学文化及思想智慧真实地记录下来、传承下去的历史责任,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与时俱丰、愈加巩固。作为新时期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主体,当代出版工作者更加需要继承传统、关注时代,一方面自觉承担起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保存。
文摘
插图:
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文字规范、标点符号规范、语法规范、逻辑规范,这四样基本规范是文化产品的最低“卫生”标准,是出版物质量检查标准的下限。这四个方面不合格,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就会出现障碍,出版物的文化功能就不能顺利实现,读者就会被“感染生病”,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编辑要想对祖国的文化建设、科技进步有所贡献,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从事编辑业务的同志,不论原来是学什么专业出身的,只要开始从事编辑工作,就应当自觉地补课,学习现代汉语,掌握文字规范、标点符号规范和实用的语法常识。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日常用语。我们不能满足于口耳相传,浅尝辄止,而要具有理性的自觉,深入堂奥,掌握精髓。学和不学是大不一样的。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当掌握了基本的规范、规则,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时,我们才能自觉地熟练地运用它,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地懂了会了还不行,还要反复训练,反复应用,做到懂得深刻,练得纯熟,出手就对。这里有快慢之分,精粗之分,高低之分,文野之分。水平的高低、效率的高低往往产生在这里。
传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是值得借鉴的。老出版人带徒弟,从新编辑审读第一部书稿实习起:每一个章节标题,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是否规范,有无差错,有无语病,有无逻辑问题,都要仔细推敲;每一个疑难问题,如何查阅字典、词典、工具书,如何思考、探究、辨别,都要反复斟酌,手把手地教给你方法,引导你深入,鼓励你耐心,一遍,两遍,三遍,反复商讨切磋,直到达到发稿水平。从第一部书稿开始就严格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轻易放行。通过这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反复训练,培养青年编辑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做到眼睛“毒”,动作快,遇事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本能反应,发现问题就要说,见了差错就能改,不改就放不下,吃不香,睡不着。只有起步就迈人正途,前途才无可限量。
ISBN | 7811195399,978781119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熊国祯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