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南十字星座下的新闻学思考》是一本有关澳大利亚新闻学研究的论文译文集。本译文集的原文均出自《澳大利亚新闻学刊》。读者通过《南十字星座下的新闻学思考》可以对澳大利亚的新闻学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编辑推荐
《南十字星座下的新闻学思考》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新闻业处于黄金时代吗?
揭示鸿沟的报道:社群服务报刊的批判性训导作用
体验广播:培训、教育与社区电台
组织事务
记者个人情感的表露
援助人员、情报搜集和媒体自我审查机制
审判前报道:导致陪审团的判决偏颇
敏感还是漠视?涉龄报道的准则
艾滋病报道二十年
三城记——约旦、阿联酋、埃及的媒体城
后记
序言
2004年底,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组团赴澳大利亚参加在布里斯班市的昆士兰大学召开的以“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传播与公共领域(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ommunication and thePublic Domain in the Asia-Pacmc Region)”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ect ual Property Rights)。会议期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与昆士兰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双方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问题进行了专题会商。在会商过程中,我提出向中国读者译介澳大利亚新闻传播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动议,当即得到昆士兰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简·舍万斯(Jan Servaes)教授的热情回应。他慨然允诺授权我院在中国翻译出版由他们编辑出版的《澳大利亚新闻学刊》(Australian Stu diesin Journalism)上的所有学术论文,并在会上及会后陆续向我们赠送了《澳大利亚新闻学刊》的样书,为我们的译介工作提供了方便。
后记
2005年,参加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的昆士兰大学召开的以“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传播与公共领域”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国际会议回国后,我们即组织2004.级的博士研究生(按照本书对论文的编辑排序,他们是:何志武、余红、佟春玉、黄蓉、刘永昶、滕朋、殷旎、高海波、张振亭)翻译在《澳大利亚新闻学刊》上选定的论文,把它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与昆士兰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保证译文质量,译文初稿由外语专业毕业的李萌(我院2005级博士生)对照原文认真校对,并重译了其中一篇论文;校对后的译文由主编者进行审定,除了订正一些有关原文涉及的各专业、文化背景、历史及时事知识方面的误译外,对中文的表达亦作了润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译文的价值不亚于自行写作的论文的价值。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他根据自己的翻译体验,说道:“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日:‘修辞立诚’,子日:‘辞达而已’。又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文摘
插图:
南斯拉夫
1999年3月,在南斯拉夫,国际关怀协会澳大利亚分会(CAREAustralia)工作人员史蒂夫·普拉特和彼得·华莱士被拘禁;4月,塞尔维亚人布兰科·杰伦被捕。他们都被指控为外国组织传递情报。被拘禁期间,普拉特在摄像机前供认从事反对南斯拉夫当局的间谍活动,他被判处12年徒刑,华莱士和杰伦分别被判4年监禁。
援助人员的困境引起澳大利亚媒体的大量关注。比如,全国性大报《澳大利亚人》的一项调查显示,从4月10日事件曝光起,普拉特和华莱士以及围绕他们展开的营救努力,占据18天头版中的6个;而且,有3天的社论主题集中在此事件上(McCarthy,1999)。澳大利亚国内报道的基调可以从4月13日的一篇社论中看出来,当时他们刚刚被捕不久。
ISBN | 7560952844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