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视阈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研究 (平装) 9787511206602,75112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视阈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研究》援用越轨社会学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从社会控制视阈研究大众传媒对越轨新闻信息的传播,论证了现代传媒对越轨新闻信息的传播不仅是受众和媒体的需要,而且是社会的需要,对社会具有控制功能。《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视阈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研究》重点分析了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社会控制功能发挥的基础——基于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策略,同时分析了其发挥社会控制功能的障碍,并从保证越轨新闻信息传播发挥社会控制功能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对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调控。《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视阈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研究》还紧扣我国当前社会实际,论述了发挥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社会控制功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新闻传媒在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编辑推荐
《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视阈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研究》:《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王勇,男,湖南省隆回县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传播学、传播社会学。现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告学系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研究员。现已先后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课题4项,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合著《传播学应用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参编《广告客户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等。
目录
导论/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1 二、已有研究成果与不足/4 第一章 现代传媒与越轨新闻信息/11 第一节 越轨新闻信息/11 一、越轨/11 二、越轨新闻信息/16 第二节 现代传媒的重要传播内容:越轨新闻信息/24 一、美国传媒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25 二、我国传媒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28 第三节 媒体热衷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原因/32 一、受众的需要/33 二、媒体的需要/39 第二章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社会控制功能/41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一种研究视角:社会控制/41 一、社会控制/42 二、新闻传媒与社会控制/47 三、社会控制:在新闻传播中凸显/48 第二节 社会控制——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功能/50 一、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社会制裁/51 二、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社会控制制度的完善/58 三、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社会规范的建构/67 四、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人的社会化/73 第三章 社会控制功能发挥的基础——基于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策略/79 第一节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标签策略/81 一、有关新闻传播的标签理论/81 二、贴标签:建构意义理解框架/83 第二节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去合法性策略/90 一、从越轨原因去除越轨行为的合法性/90 二、从越轨后果去除越轨行为的合法性/94 第三节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恐惧诉求策略/97 一、社会的制裁/97 二、非社会制裁性后果/104 第四节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贬损策略/106 一、本性的病态、异常/107 二、道德品质的低劣/109 三、性格、素质的缺陷/111 四、行为的非理性、残忍/113 五、形象的丑陋可憎/116 第五节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神化策略/122 一、正义力量的强大/124 二、正面人物的智慧/127 三、正面典型的高尚/129 第四章 社会控制功能发挥的障碍/136 第一节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偏差/136 一、对越轨者的美化/136 二、对越轨者的追捧/137 三、对越轨行为的过细展示/139 四、对越轨者的言论照搬实录/142 第二节 越轨者的反向传播/144 一、迫使大众传媒为其传播信息/146 二、诱使大众传媒为其传播信息/147 三、利用各种渠道传播其信息/149 第三节 受众的对抗式解读/151 一、霍尔模式——受众解读文本的三种方式/152 二、社会控制功能发挥的障碍——对抗式解读/154 第五章 社会控制功能发挥的保障机制-一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社会调控/160 第一节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负功能/160 一、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越轨扩散/161 二、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人们的社会认知/162 三、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社会信任/162 四、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其它新闻信息/163 第二节 社会对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调控/165 一、越轨新闻信息传播是社会调控下的传播/165 二、调控越轨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168 第三节 社会调控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机制/192 一、主流意识形态框架内的传播/193 二、“政一经”主导的多种利益调适下的传播/199 第六章 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社会和谐/209 第一节 社会控制与社会和谐/209 一、和谐、和谐社会/209 二、从社会控制到社会和谐/211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与越轨新闻信息传播/213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213 二、改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17结语/233 一、本书的基本观点/234 二、几点反思/235 三、今后研究设想/239 参考文献/241 后记/246
序言
自19世纪上半叶大众化报纸兴起以来,有关暴力、违法犯罪、违德违俗等越轨行为方面的新闻就成为了大众传媒的重要报道内容。我国虽然实行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报道原则,但自媒体被推向市场后,特别是随着都市媒体的崛起,有关各种越轨行为、越轨现象的新闻报道(即人们常说的“腥闻”、“性闻”、“丑闻”)也开始充斥报端荧屏。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众传媒对社会越轨行为的报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结构化存在。 然而,自媒体开始大量报道社会越轨行为以来,社会就批评不断。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体报道社会越轨行为的新闻增多,批评“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的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 可是,尽管批评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媒体对社会越轨行为的报道却丝毫没有停止,或者削减的迹象。 为什么大众传媒热衷报道各种各样的社会越轨行为、越轨现象? 为什么社会对媒体的报道批评不断? 为什么尽管饱受批评和责难,媒体对越轨行为的报道却并没有消失,甚至丝毫没有萎缩的迹象? 对以上问题,已有研究大多从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的角度来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不能让业界信服。 王勇同志的专著《大众传媒与社会越轨行为——社会控制视闽下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则另辟蹊径,援用越轨社会学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从社会控制视角来透视和阐述现代传媒对社会越轨行为的报道。 该书通过论证认为,现代传媒对越轨新闻信息的传播不仅是受众和媒体的需要,而且是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控制的需要,它对社会具有控制功能。
后记
书稿改完了,但我丝毫没有轻松之感。 大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的恒久话题,也是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课题。大众传媒对社会越轨行为的报道,是当今社会最平常的传播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结构化存在,然而却又饱受批评和责难。 本书的写作初衰,一是试图对大众传媒热衷报道社会越轨行为这种传播现象、人们热衷批评媒体的越轨新闻信息传播这种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二是想从大众传媒对社会越轨行为的报道入手,管窥和透视大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我认为,大众传播学生发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新闻学等社会学科,仍需要这些社会学科的理论滋养,援用这些社会学科的概念、知识和理论来研究传播现象、传播问题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且我相信,从日常的传播现象、传播问题切入来研究大众传媒与社会的关系这种比较宏观的问题,更贴近现实,也更有意义。因此,我援用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自创“越轨新闻信息传播”概念,从社会控制视角来研究大众传媒对社会越轨行为的报道。但我不知道专家和读者是否认可,我期待着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压缩、修改而成。抚摸这厚厚的一叠书稿,我不知道这字数虽不少,但感觉份量很轻的著作,作为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学业的一个总结,是否是份合格的答卷,是否对得起老师们的教诲、家人的关爱和朋友们的帮助。 回首过去几年的求学经历,我心中充满了太多的感激…… 衷心感谢吾师石义彬教授!正是石老师的厚爱,2004年金秋我有幸来到美丽的珞珈山,进行学术和精神的修炼,我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石老师睿智、博学、宽厚、谦和,让我时时感受到师者的人格魅力。
文摘
插图: 一个故事之所以成其为一个故事,首先在于其普遍性、可辨性,听者可以根据普遍经验填补故事的空白;但同时,故事不是讲故事的目的,而只是手段,是更宏大的类型的象征,目的在于依此类推。它是类型的范例,是一种象征。①大众传媒对越轨新闻信息的传播,同样是一种叙事,同样“是对被破坏的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修补”。它起因于越轨者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背离和对社会重要规范的违反,它“不仅要谴责这种违规,而且还要进行修补,以强化某种规范”。越轨新闻信息传播所报道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越轨行为,但传播的目的不是让受众了解越轨事件本身,而是要通过对具体的越轨事件的报道展示抽象的规范,强化抽象的社会规范,以指导受众的行为。比如大众传媒对犯罪行为的报道,目的不是告诉受众一个个犯罪故事,更重要的是对犯罪行为作出道德评判,否定和谴责犯罪行为,向受众重申哪些社会规范必须遵守,它的最终目的或着眼点是对被犯罪分子违反的社会规范的重申和强化。 而且根据现代叙事学理论,叙事具有累积效果。媒体对越轨新闻信息的传播同样具有累积效果。媒体报道一个又一个越轨新闻事实,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一个个违法案件,《焦点访谈》曝光一个个违规越轨行为,都是对社会规范(法律法规、公共道德等)一次又一次重申,累积起来就起到了强化社会规范,促进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效果。 因此,媒体对越轨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澄清社会规范、重申社会规范和强化社会规范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传媒对越轨新闻信息的传播,是现代社会建构规范的一种机制。四、越轨新闻信息传播与人的社会化美国传播学者凯尔纳指出,“媒体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教育学资源:它们有助于教育个人如何举手投足,告诉人们哪些是需要思考、感受、相信、恐惧和希冀的——以及哪些是不必要理会的。”“诸种媒体均是教育学的形式,告诉人们怎样成为男人与女人。它们向人们展示如何着装、打扮和消费等;怎样回应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怎样才能受人欢迎并且胜券在握;以及怎样与主流的规范、价值、实践和体制的系统保持一致。”②媒体对越轨新闻信息的传播,就是这样的“一种深刻的文化教育学资源”。
ISBN9787511206602,751120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王勇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