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战争导论》阐述了信息时代的主要战争形态是信息化战争。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信息化战争、美国信息战、军事信息化、信息化战争模型、计算机战、网络中心战、太空战、导航战的定义、内涵、现状及发展趋势。《信息化战争导论》以美国、俄罗斯军事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主,阐述了世界军事信息化的过程与未来,以及对我国军事信息化的启迪。
编辑推荐
《信息化战争导论》:高等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十一五”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信息化战争
1.1 信息化战争的概述
1.2 信息化战争一词的来历与定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美国的信息战概念
2.1 概述
2.2 进攻性信息战与防御性信息战
2.3 信息作战的原则与战法
2.4 联合信息作战条令
2.5 美军制定信息作战的六大步骤
参考文献
第3章 军事信息化
3.1 信息化军队
3.2 武器装备信息化
3.3 战场信息化
3.4 信息基础设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3.5 指挥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第4章 信息化战争模型
4.1 信息基础知识
4.2 信息战与信息作战模型
4.3 信息化战争模型
4.4 知识战
参考文献
第5章 计算机战
5.1 黑客战
5.2 计算机病毒战
5.3 网络战
5.4 计算机摧毁战
5.5 计算机网络战与相关概念关系
5.6 网络战攻击途径、武器及部队构成
5.7 数字数据链与网络
参考文献
第6章 网络中心战
6.1 网络中心战概念
6.2 网络中心战的结构
6.3 网络中心战与网络战的关系
6.4 网络中心战的基础C4KISR
6.5 美军c4KISR系统发展特点
6.6 美军全球信息网格(GIG)
6.7 建设C4ISR系统是提升“网络中心战”能力的举措
6.8 C412WC夺取作战空间信息优势的“杀手锏”
6.9 赛博空间与赛博空间战
参考文献
第7章 太空战
7.1 太空战的起因
7.2 太空信息作战信息攻击
7.3 美国与俄罗斯空间对抗反卫星武器
7.4 空间信息战作战力量评估
7.5 太空武器与太空战的发展
7.6 美俄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的发展
7.7 反卫星武器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章 导航战
8.1 概述
8.2 GPS干扰技术
8.3 导航战中CPS抗干扰
参考文献 序言
现在正处于高技术战争时代,2030-2050年将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在高技术战争时代里,主要战争模式是高技术战争,在信息时代主要战争模式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扩大了的电子战,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内容,也是信息化战争的技术支撑。
在高技术战争时代和信息化战争时代中,信息、通信、计算机是三大技术要素,也是电子战三大技术支撑。高技术战争时代和信息化战争时代中,信息和知识是主要的作战力量,电子战无疑也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信息化战争乃至电子战是为取得信息优势,即使我方的信息畅通,使我方的指挥人员得到足够的信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决策;阻断敌方的信息,使敌方的指挥官得不到正确的信息,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或者无法作出决策,贻误战机,惨遭战争的失败。
现代电子战就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电子战,即现代电子战是在信息化战争中进行的,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作战方式是电子战。所以要说清现代电子战,就必须先弄清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和内容。因此该书首先以信息化战争内容作为开始,然后再论述现代电子战。
信息化战争是我国的定义,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则有其自己的称谓,以美国为例称为信息战,信息化战争与信息战的定义不同,但其实质、内容和作战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电子战这个名词也是国外的称谓,而我国称为电子对抗。电子对抗与电子战是等同的,其概念、内容也基本相同,只是具体的定义和说法不同,这将在本书中给以分别叙述。
本书对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信息对抗的概念、理论及其内容和电子战(电子对抗)的概念、理论以及作战的理论、方法、对电子战的评估进行了论述。
1997年美国又提出了新的作战理论“网络中心战”,现代高技术战争与信息化战争都是以“网络中心战”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本书也将对网络中心战进行论述。美国正在向空间(太空)发展,即所谓“空间控制”,将来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是在“太空”,因此本书对太空信息化战争进行了论述。
本书既可以作为从事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信息对抗研究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信息对抗专业本科生,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课书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信息化战争电子战(电子对抗)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以及作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教材。 文摘
插图:
3.火箭部队作战指挥中心
火箭部队是国家作战指挥中心直接指挥控制的武装力量。火箭部队作战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如下:
(1)实时信息(情报)收集和处理。接收并处理来自预警机、预警卫星、侦察卫星、预警雷达网、数据分发中心的情报信息;
(2)态势分析。根据上述情报信息,结合考虑储存在计算机内的实时作战数据库中己方兵力、武器、各级指挥控制系统的配置、状况等,生成战争(场)态势;
(3)分析和判断隋况。根据情报信息,确定敌核袭击兵器韵位置,正确评估敌战略武器力量的总体威力;根据重要程度对敌战略目标进行正确区分;
(4)决心表决。指挥控制系统利用态势分析结果,并在充分估计战争形势的基础上,研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确定打击的决心;
(5)最佳作战方案生成(决策)。根据作战目的或作战企图,利用(3)中的结果,确定打击的战略目标(敌核袭击兵器、战略力量、军事指挥机关等)。同时对己方所需动用的战略武器的数量、类型和威力、打击时机以及弹药运载工具的分配做好合理的安排。根据规定的目标和相应的标准,对各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6)防御分析。正确分析并评估利用(5)中最佳方案实施战略打击的效果,考虑敌方可能进行的战略反突击(战略报复行动)的规模,可能袭击我方的战略目标,启动预警防御系统,制订防御作战计划,对敌火箭武器实施拦截;
(7)作战计划制定。科学而周密的战略作战计划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指挥控制系统在经过对敌我各种情况周密的分析判断后,可以抑制包括如下内容的作战计划:敌情判断结论;上级意图、本级任务和决心;部队编成、部署和任务;作战阶段划分;行动方案;协同动作的原则和要求;主要保障措施;观察配系等;
(8)组织协同动作。借助于指挥控制系统可以迅速获取必需的协调数据,协调战略核突击与部队机动的关系,并确定下述问题:敌预备队的作战能力;为消灭反冲击和反突击集团,战略武器(核或常规)的需要量和遂行这一任务最合适的区域。这要考虑现有时间和杀伤武器的准备情况,以及部队实施机动的能力和利用预定核突击效果的能力。在作战计划得到最高授权指挥官批准之后,各级指挥中心(所)立即执行作战计划。
图3.3 3所示为火箭部队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3.5.5 战区作战指挥系统
1.战区作战指挥系统组成
战区(区域)是为实行战备计划、执行作战任务而划分的作战区域。战区根据战略意图和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条件划分,主要负责辖区内诸军种部队联合(合同)作战的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后勤保障等工作。美国现有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大西洋战区、中东战区、南方战区等5个战区。前苏联在统帅部与军区、驻外军队集群之间建有战区,主要负责若干军区和军队集群的作战指挥控制。一个战区可以包括一个军区或几个军区。
出版社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作者 | 司锡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