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明史:理性开始的时代》内容简介:宗教裁判仍然散播着它的恐怖与阴影,理性和信仰的“大辩论”却渐以有意识的形态出现。但是它的近代史才刚开始。从伊丽莎白到黎塞留,从莎士比亚到笛卡儿,我们看出这个引人瞩目的论点仍然局限在基督教的范围中,局限在以“《圣经》是上帝言语”的各种宗教信念中。只有少数零零散散的声音,暗示基督教本身也应该接受考验,暗示哲学应该很快摒除所有超自然信仰的形式。
编辑推荐
《世界文明史:理性开始的时代》是《世界文明史》系列之一。《世界文明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荣获196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77年自由勋章奖。这套书总共11卷,记载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种种文明成果。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等诸领域,极具可读性。
作者对于“世界的历史的”这样的宏大叙事选择了从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线索贯穿。奥斯卡·王尔德说:“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有人能记录历史。”杜兰特这两样都做到了。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体现文明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这一主旨。因此,《世界文明史》绝对不是有关历史的时间、人物、事件的一种堆积。杜兰特以文明的流变作为考察历史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跨诸多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而历史也就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赫然呈现。杜兰特用他那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事实:许多往昔的文明留下来的财富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历史进程中最闪亮的主线。
杜威说,这是一套很有用的书。季羡林说,这是一套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
媒体推荐
威尔·杜兰特夫妇共同撰写了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该书使他们成为当前最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学家、历史学家。
——《不列颠百科全书》
他的叙述高潮迭起,喜剧性强;他的风格流畅而富有机智。正因为这些突出的特点,加之本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所以我们极力推荐,此书值得珍藏。
——《图书馆》杂志
威尔·杜兰特夫妇的叙述明晓流畅。该书的政治部分读起来津津有味,而此书真正的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出当代人的思想,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时代周刊》
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各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是学术领域一名空前成功的冒险家。我很敬佩他,同时,也为中国读者感到庆幸。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
私家撰述,见识超凡。以一人之力撰成史学上一大巨构:耗四十年光阴,终成一家之言。与司马迁之《史记》、班固之《汉书》,可谓前后辉映,中西媲美。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 译者:台湾幼狮文化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他用50年时间完成了受到广泛好评的《世界文明史》(11卷本,后几卷是他和妻子阿拉尔合作的结晶)。92岁时,创作了《历史上的英雄》,这是他辉煌一生的最后作品。他的《哲学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哲学。他终生热情的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目录
第一部理性的觉醒
第一章 伟大的女皇(1558-1603)
善用逆境
伊丽莎白政府
多情的处女
伊丽莎白及其宫廷
伊丽莎白及宗教
伊丽莎白及天主教徒
伊丽莎白与清教徒
伊丽莎白及爱尔兰
伊丽莎白与西班牙
雷利及埃塞克斯(1588-1611)
奇异的退色年代(1601-1603)
第二章 欢乐的英国(1558-1625)
工作中的英国人
教育
善与恶
司法与法律
在家庭里
英国的音乐(1558-1649)
英国的艺术(1558-1649)
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第三章 派那西斯山坡(1558-1603)
书
智慧之战
菲利普·西德尼(1554-1585)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
戏剧舞台
克里斯多弗·马洛(1564-1593)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早年(1564-1585)
发展(1592-1595)
成熟(1595-1608)
艺术才华
哲学
调和
身后
第五章 苏格兰女王玛丽(1542-1587)
美丽的王后
苏格兰(1560-1561)
玛丽和诺克斯(1561-1565)
陷入情网的女王(1565-1568)
赎罪(1568-1587)
第六章 詹姆士六世和一世(1567-1625)
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567-1605)
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1603-1614)
火药阴谋案(1605)
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戏剧
本·琼森(15737-1657)
约翰·多恩(1573-1631)
詹姆士散布旋风(1615-1625)
第七章 揭橥理性(1558-1649)
迷信
科学
弗朗西斯·培根的兴衰(1561-1621)
大更新
一位政治家的哲学思想
理性的司晨者
第八章 大革命(1625-1649)
变迁中的经济
宗教的大汽锅(1624-1649)
清教徒与剧院
查理一世及查理二世时代的散文
查理一世及查理二世时期的诗
查理一世与国会的抗衡(1625-1629)
查理的专制(1629-1640)
长期国会
第一次内战(1642-1646)
激进作风(1646-1648)
终结(1648-1649)
第二部理性与信仰
第一章 意大利(1564-1648)
神奇的长靴
·阿尔卑斯山麓/·威尼斯/·从帕多瓦到博洛尼亚/·那不勒斯
罗马与教皇
耶稣会
·在欧洲/·在异教区
意大利的白天与黑夜
歌剧的诞生
文学
塔索
巴罗克的来临(1550-1648)
罗马的艺术
贝尔尼尼
第二章 西班牙的盛衰(1556-1665)
西班牙的生活
菲利普二世(1555-1598)
菲利普三世(1598-1621)
菲利普四世(1621-1665)
葡萄牙(1557-1668)
第三章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1556-1665)
黄金世纪
塞万提斯(1547-1616)
诗人
韦加
卡尔德隆(1600-1681)
第四章 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代(1556-1682)
多彩多姿的艺术
埃尔·格列柯(15487-1614)
苏巴朗(1598-1664)
委拉斯开兹(1599-1660)
牟里罗(1617-1682)
第五章 法国的政争(1559-1574)
敌对的势力
凯瑟琳·美第奇
仲裁浴血记(1562-1570)
大屠杀
第六章 亨利四世(1553-161o)
爱情与婚姻
亨利三世(1574-1589)
通往巴黎之路(1589-1594)
富有创造力的皇帝(1594-161o)
登徒子
暗杀事件
第七章 黎塞留(1585-1642)
介于两个国王之间(1610-1624)
路易十三
枢机主教与胡格诺教徒
枢机主教与贵族
枢机主教位极人臣
墓志铭
第八章 在战争下的法国(1559-1645)
道德
礼仪
蒙田(1533-1592)
·教育/·友谊与婚姻/·文章/·哲学家/·滚石
不朽人物
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
建筑
其他艺术
普桑及其他画家
第三部理性的考验
第一章 荷兰的叛乱(1555-1648)
序幕
帕尔玛的玛格丽特(1559-1567)
阿尔瓦在荷兰(1567-1575)
雷克森斯与堂·胡安(1575-1578)
帕尔玛与奥朗日(1578-1584)
胜利(1584-1648)
第二章 从鲁本斯到伦勃朗(1555-1660)
佛兰德斯人
佛兰德斯的艺术
鲁本斯(1577-1640)
凡·戴克(1599-1641)
荷兰的经济
荷兰人的生活与文学
荷兰的艺术
弗兰斯-哈尔斯(1580-1664)
伦勃朗(1606-1669)
第三章 北方的兴起(1559-1648)
丹麦的强盛
瑞典(1560-1654)
·对立的信仰(1560-1611)/·古斯塔夫‘阿道夫(1611-1630)
·克里斯蒂娜女王(1632-1654)
波兰的谦让宽容(1569-1648)
·国家/·文明
神圣俄罗斯(1584-1645)
·人民/·戈杜诺夫(1584-1605)/·混乱的时代(1605-1613)
第四章 回教的挑战(1566-1648)
土耳其人
莱潘托之战
回教势力的衰落
阿拔斯大帝(1587-1629)
萨非时代的波斯(1567-1622)
第五章 帝国境内的大决战(1564-1648)
神圣罗马帝国诸帝
神圣罗马帝国
品德与习俗
文学与艺术
敌对的信仰
三十年战争
·波希米亚的局面(1618-1623)/·华伦斯坦(1623-1630)
·古斯塔夫的英勇事迹(1630-1632)/·堕落(1633-164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第六章 伽利略时代的科学(1558-1648)
迷信
知识的传播
科学工具和方法
科学与实体
科学与生命
科学与健康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开普勒(1571-1630)
伽利略(1564-1642)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审判/·创始者
第七章 哲学的再生(1564-1648)
怀疑论者
布鲁诺(1548-1600)
梵尼尼与康帕内拉
哲学与政治
·马里安纳(1536-1624)/·博丹(1530-1596)
·格劳秀斯(1583-1645)
享乐主义的神父
笛卡儿(1596-1650)
文摘
28日,伊丽莎白着紫色丝袍,公开仪队,骑马穿过4年前她被囚禁待死的那座伦敦塔。沿途人群向她喝彩欢呼,齐声歌颂她的光荣,小孩大声地向她背诵他们苦记的致敬词,街市被隆重地装扮,欢迎的场面极为庄严,这一切预示着英国在人类心智的尊荣方面特放异彩的前所未有的朝代即将开始。
经过25年的考验,已使伊丽莎白了解应该如何君临天下。在1533年,有亨利八世这样的父亲是幸运的,但是有安妮·布林(Ann Boleyn,译按:为亨利八世离婚再娶的宫女)这样的母亲却很危险。其母亲的不贤德及被处死,给未懂事的孩子打上烙印(1536年),而这个阴暗的遗产带来的痛苦一直伴着她的年轻时代不曾消逝,只有登基为王才能忘却。国会曾通过的一项法案(1536年)宣称安妮的婚姻无效,遂使伊丽莎白顿成非法子女。不少卑鄙不堪的闲话谈到她的父亲是谁的问题。不管如何,对于多数英国人来说,她是其母与人通奸生出来的,其合法性从未再被确立。但是国会的另一项法案(1544年)承认其在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及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之后继承王位的权利。爱德华在位时(1547-1553年),伊丽莎白信奉新教,但是当信奉天主教的玛丽入主时,她宁愿保留生命而不坚持旧信仰,遂改信罗马旧教。在“怀亚特的叛变”无法迫使玛丽去位后,伊丽莎白被控参与叛变,并被送往伦敦塔。但是玛丽判决其犯罪证据不足,将之释放并软禁于伍德斯托克(Woodstock)。玛丽死前承认其妹为其继承人,并送王冠珠宝给她。之所以有伊丽莎白王朝,实应归功于那位“血腥”女王的仁慈。
伊丽莎白能继承王位,她接受的正式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著名的家庭教师罗杰·阿谢姆(Roger Ascham)夸赞她“说法语及意大利语与英语一样流利,而且随时可以很流利地用拉丁语与我交谈,希腊语也讲得不错”。她每天有固定的神学课程,故对新教教条极为精通,但是其意大利老师把得自蓬波纳齐(Pietro Pomponazzi)、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及文艺复兴的罗马文化的某种怀疑精神传给了她。
她从来不敢确定会入继王位。国会(1533年)又曾确认其母与其父的婚姻为无效。国会与教会均认为她为非法私生,却漠视“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 Conquerol”)的英格兰法律,禁止她即位为王。整个天主教世界——此时英格兰多数人仍为天主教徒——相信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为亨利七世(HenryⅦ)的曾孙女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伊丽莎白明白,假如她与教会妥协,则教皇自会洗刷其为非法私生的羞耻,并承认其统治的权利,但是她并不倾向于妥协。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拥有亨利八世及爱德华六世时代国会没收教会所得的财产。这些财产所有人,深恐持续地恢复天主教势力会导致强制归还那些教产的后果,因此都准备为这位新教徒女王作战,且英国的天主教徒宁可拥她为王而不愿再发生内战。故1559年1月15日,在信奉新教的伦敦城的欢声雷动下,伊丽莎白终于在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加冕为“英格兰、法兰西及爱尔兰女王”。自爱德华三世以来,每位英国国王例必宣称自己为法国国王。女王登基诸事进行得极为顺利,并未发生任何事端。
现在她25岁,具有成熟妇人的各种风韵。她中等身材,体态优美,容貌亦佳,皮肤呈橄榄色,双目明亮照人,红棕色的头发,灵巧的双手。这样一位淑女,似乎不可能成功地处置各种动乱。当时有互相敌视的教派在玩弄权势,并执武器作乱,使得英国濒于分裂。贫穷是普遍性的,虽有亨利八世的严刑峻法,仍有流浪汉。伪币阻碍了国内商业的发展。半个世纪的伪币盛行,使得国库信用极低,政府举债付息竟高达14%。玛丽专心执力于宗教,在国防方面极为吝啬,堡垒乏人照顾,海岸也未设防,海军不良,陆军待遇、补给均差,其军官遗缺往往不补。英格兰在托马斯·沃尔西(Thomas Wolsey,译按:为亨利八世朝大主教)时代主宰欧洲的均势,如今却是软弱无力,夹在西班牙与法国当中任人摆布。法军驻扎在苏格兰,而爱尔兰就要引进西班牙军。教皇利用开除教籍、停止教权及天主教国家的入侵等威胁,紧紧地控制着女王。1559年外国入侵行动就确已成形,日复一日,伊丽莎白均生活在可能被暗杀的环境中。依靠敌人的不团结、谋臣的智慧及其自身勇敢的精神,她终于得救了。西班牙大使惊讶于“这个女人的精神……她是受了魔鬼附体,魔鬼引导她去取代其地位”。欧洲各国以前从未预想到会在一个女孩的笑容后面发现一位帝王。
ISBN | 7508052552,978750805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作者 |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