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平装) 9787807451679,78074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围绕高频词“社会管理”展开论述。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社会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社会管理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总体格局;社会管理理念与方式;社会管理与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与城乡自治制度;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等。
编辑推荐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转型社会研究文库丛书之一。
目录
文库总序(卢汉龙) 序(邓伟志) 第一章 社会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社会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社会管理的规律及其特征 三、社会管理的内容及其构成 四、社会管理的资源及其整合 第二章 社会管理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中国传统社会管理思想和理论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和理论 三、中西社会管理思想的特征比较及启示 四、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管理的地位与功能 第三章 社会管理的总体格局 一、党委在社会管理体制中的领导作用 二、政府在社会管理体制中的负责地位 三、社会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协同 四、社会管理体制中的公众参与 第四章 社会管理理念与方式 一、更新社会管理理念 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三、培育社会管理的社会资本 第五章 社会管理与基层党组织 一、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基层 二、基层党组织以服务为“第一要务” 三、社会管理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 第六章 社会管理与城乡自治制度 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协调作用 二、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协调作用 第七章 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 一、民间组织的现状和类别 二、社会组织的功能分析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四、第三部门与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第八章 社会管理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理念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 四、社会保障经费的筹集、管理与支付 第九章 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 三、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四、社会工作实务 五、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第十章 社会管理与法制建设 一、社会管理的法治基础 二、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三、完善我国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第一章 社会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领域中的改革已逐步深入下去,但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至今还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对于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与良性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社会管理体制将成为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其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 一、社会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政府管理职能已由过去强调政治和经济领域的管理,逐步转向在继续开展好政治和经济领域内工作的同时开始重视社会管理,并将其视为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作为一个系统的基本结构需要均衡发展,这是客观规律的使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财富和荣耀的背后,还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经非常尖锐,破坏了社会稳定与和谐,这种客观现况势必促使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必须要有所作为。为此,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被提出来以后,很快就成为政府和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热点议题。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社会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所在。
ISBN9787807451679,780745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卢汉龙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