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海军陆战队史》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这支最初成立于独立战争时期的“殖民地海陆战队”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一流的海军陆战队。自1775年大陆会议指示成立后,海军陆战队参与了包括瓜达康纳尔岛之战、硫磺岛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充当美国遣往全球各地的“警察”以执行相关行动及武装调停。杰克·墨菲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史》中抓住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配合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以理性、客观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最为真实的一面,再现了这支军队自建立至今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之路。
编辑推荐
《美国海军陆战队史》:从独立战争起,美国军队就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这支诞生之初毫不起眼、一盘散沙的地方军队,在摆脱英国控制,争取独立的战斗中发展成为一支凝聚庞大力量的军队。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在经历了若干其他战争之后,美国的军队开始逐渐细化,形成了多个军种。而每个军种都各有所长,更好地发挥着他们各自的作用。
这套“美国军事史丛书”描述了美国各个军种发展的历史,其中包括《美国陆军史》、《美国海军史》、《美国空军史》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史》。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关于这四个军种的全面的历史知识,并且可以在研读一个军种历史的同时,参照其他军种在对应时期所发生的事件,全方位地了解美国战争史上的各项变革及相关人物。这四个军种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至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军事力量上的强大后盾,阅读这套美国军事史丛书,能让读者立体地了解美国军事历史。
这套丛书的各个部分都是按年代顺序记叙。在这段历史旅程中,我们将为读者讲述美国军事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描述那些重大的战争和战斗,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在其中穿插记录关于武器以及用于保卫自由的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套丛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在讲述丰富历史的同时,我们还在书中收录了许多珍贵、生动的版画、肖像画、木版画、照片和地图,把美国军队引人入胜的革命·性的发展历程更加真实清晰地提供给读者。
独特的全新视角,遴选珍贵历史图片,全面描述美军发展进程。这套丛书是军事史学家,收藏家和军事爱好者的必备藏书。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杰克·墨菲 译者:蔡晓惠 米琳
杰克·墨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陆军第九十步兵师服役三年。曾创作大量专著和论文,如三十九卷系列丛书《美国总统传》(合著),并以帕特理克·布坎南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推理小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
第二章 从战争到“借来的”和平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章 朝鲜战争及其他冲突
第六章 越南战争中的持久苦战
第七章 维和行动及其他现代角色
第八章 重回战场 序言
凡是关注当代世界军事力量的人,无不对美国军事力量保持高度关注。因为,无论是军费开支的总额,还是现代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规模、数量、质量;无论是非战争军事行动,还是高技术战争的能力,美国军事力量都处在世界第一流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的多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或者由美国发动,或者有美国参与。美国军事力量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以及近地空间和远地空间领域,都能感受到美国军事力量的存在和影响。因而,关注、研究美国军事力量特别是美国军队的情况,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军事机构、军事研究人员及军事业余爱好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当然亦不例外。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具有令人佩服的眼光。他们在书刊出版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仍组织翻译并出版史料性、学术性较强的《美国陆军史》、《美国海军史》、《美国空军史》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史》,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很有价值的阅读、研究美国军队情况的著作材料。其一,这是美国人自己写的美军史,而且是由机构力量组织的,资料的来源比较权威,可靠性程度高。其二,内容比较丰富,记述比较全面,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美军这几个军种、兵种产生、发展的过程,总结了他们在部队建设和作战中的经验教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记述美军历史上自认为辉煌的一面,而且对其军队建设中的分歧、在战斗中的失败和发生在军队中的丑闻也有如实记述。如《美国海军史》中,就记述了海军1989年4月海军战列舰“衣阿华号”炮塔爆炸,47人遇难事件;1991年海军“尾钩号协会”聚会中的性骚扰事件;1995年的毒品事件;1996年海军部长自杀事件等。这些,为读者提供了研究美军的另一个视角。其三,图文并茂。在当代不少学科的出版物中,图文并茂是一种趋势。 文摘
插图:
倍增加,决策失误带来的危险无比巨大,而失败的代价越来越不可想象。整个二战中始终站在最前线保卫国家的队伍,二战后那危机重重的年代仍然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的队伍,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
当战争于1941年12月降临的时候,陆战队跟美军的其他兵种一样,正在为战争做着准备,但是远远没有准备充分。美国开始战争动员的时机较晚,30年代末才开始增兵。作为这次增兵的一部分,陆战队急切地盼望至少增加至50000人的规模,但是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拒绝在1940年的总统大选结束前作出肯定的承诺。因此,直到1941年年中,陆战队才达到这一规模(而战争结束前,陆战队已经拥有了差不多46万名官兵)。尽管如此,尽管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局面的限制,陆战队还是采取了措施,为美国卷入已经蔓延在欧洲、中东和远东的战火做着准备。
1940年年末,陆战队航空联队的规模小得不能再小,仅有452名军官和3000名士兵。随着后备人员召集令的发布,联队又增加了5000名后备官兵。在大西洋沿岸,陆战队第一师继续着海陆两栖作战的演练;因为帕里斯岛营地已经不够用了,也为了进一步完善陆战队的训练科目,陆战队在北卡罗来纳州新兴港口摩海德市附近的密布丛林、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立了又一处训练营,后来这里被命名为利祖尼营。利祖尼营附近,
左图:被击毁的“唐斯号”驱逐舰的近照。当时这艘战舰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船坞中。不过。后来这艘战舰又被修好,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期返回了战场。切里波因特陆战队空军基地也正在建设中。在西海岸,圣迭戈城外12英里的科尔尼梅萨,艾略特营已经建设完成,开始新兵的训练工作。1942年,陆战队又在圣迭戈城外48英里的地方购买了132000英亩的土地,建设了潘德尔顿营。这两处军营将成为陆战队在西海岸的主要训练营。西海岸的陆战队也在演练两柄作战,而且跟在东海岸一样,演练是跟陆军一起合作的。不过两个兵种的合作总是不成功,结果陆军提议双方分开演练,各有侧重。舰载海军陆战队寻找太平洋上可能的两栖作战地点,而陆军则着重欧洲。
尽管陆战队为舰载海军陆战队寻找到了新的方向,那就是两栖登陆作战,尽管陆战队的力量得到提高,但是1941年年末的时候,陆战队的人员仍然分散在全球各处。当时陆战队共有官兵65000名,其中的18000名在海外,北至冰岛南至菲律宾,甚至更远,包括中国、关岛、维克岛、中途岛等等全球各地。另外有0名分布在海军的各个舰艇和基地上。20000人在陆地上的训练营内接受训练。剩下的则在担负其他各种各样的职责。陆战队中即便有也仅有很少的人预见到战争的考验来临得会这么早。所谓战争的考验,就是那三百多架日本皇家海军的轰炸机、雷击机和战斗机。1941年12月7日,一个晴朗的周日早上.在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也就是珍珠港所在地以北200英里的海面上,这些日本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几个小时之内,它们就开始执行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出版社 | 湖南人民 |
---|---|
作者 | (美) 杰克·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