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发声训练教程》内容包括:嗓音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工具、嗓音是教师形象传播的重要内容、嗓音病对教师的消极影响、教师发声的特殊性、什么是教师发声、教师发声的特点、教师发声的要求、教师发声与其他艺术发声的比较、教师职业需要学习科学发声、什么是科学发声、教师为什么要学习科学发声、教师如何学习科学发声、教师发声的物质基础、教师发声的物理基础……
编辑推荐
《教师发声训练教程》:大学公共课系列教材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嗓音在教师职业中的作用
一、嗓音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工具
二、嗓音是教师形象传播的重要内容
三、嗓音病对教师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教师发声的特殊性
一、什么是教师发声
二、教师发声的特点
三、教师发声的要求
四、教师发声与其他艺术发声的比较
第三节 教师职业需要学习科学发声
一、什么是科学发声
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科学发声
三、教师如何学习科学发声
第一章 教师发声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教师发声的物理基础
一、声音的形成与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
三、声音的共鸣
第二节 教师发声的心理基础
一、人体的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二、言语声的反馈
三、声音的感知
第三节 教师发声的生理基础
一、呼吸器官
二、振动器官
三、共鸣器官
四、吐词器官
第二章 教师发声训练概说
第一节 练声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练声
二、教师练声的意义
第二节 教师练声的科学性
一、练声的目标与内容
二、练声的方式与方法
三、教师发声训练效率的评价
四、练声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无声训练
第一节 肌肉、关节训练
一、口部关节与肌肉训练
二、腹部肌肉练习
第二节 呼吸训练
一、教师发声对气息的要求
二、教师发声呼吸的方式
三、气息训练
第四章 气声匹配训练
第一节 起声训练
一、教师发声的声门闭合状态
二、什么是起声
三、起声的分类
四、软起声的要领——说在气息上
五、哈气练习
六、气声诵读练习
第二节 气泡音训练
一、什么是气泡音
二、气泡音的作用
三、气泡音的训练
第三节 气声匹配训练
一、弹发单音节训练
二、单元音的延长音训练
三、慢速单音节朗读训练
四、慢速双音节词语朗读训练
五、慢速多音节词语朗读训练
六、慢速诗词朗读训练
第四节 气息的补充与调整训练
一、气息补充的要求
二、气息补充与调整的要领
三、气息补充与调整的方式
四、气息补充与调整的方式训练
五、气声匹配综合训练
第五章 共鸣调节训练
第一节 共鸣调节训练概述
一、什么是共鸣调节
二、共鸣调节的作用
三、教师发声的共鸣方式
四、共鸣调节训练的原则
第二节 口腔共鸣调节训练
一、口腔共鸣调节的主要手段
二、口腔共鸣调节训练
三、朗读人名单训练
四、诗词、文段朗读训练
第三节 胸腔共鸣调节训练
一、什么是“胸支”
二、寻找胸支
三、强化胸支
四、胸支的调节方法
五、胸腔共鸣调节训练
第四节 其他腔体的共鸣调节训练
一、鼻腔共鸣的调节
二、咽腔共鸣的调节
三、喉腔共鸣的调节
四、鼻腔共鸣训练
五、共鸣综合训练
第六章 吐词训练
第一节 吐词概述
一、什么是吐词
二、吐词的重要性
三、教师发声吐词的要求
四、吐词对吐词器官的要求
第二节 静态吐词训练
一、单音节的吐送——吐字归音
二、多音节词语的吐送要领
三、吐词与气息的配合
四、静态吐词训练
第三节 动态吐词训练
一、动态吐词的基本单位
二、动态吐词的基本规律
三、动态吐词中“枣核形”的把握与运用
四、动态吐词训练
第七章 教师发声能力拓展训练
第一节 教师发声能力拓展训练概述
一、拓展教师的发声能力是职业的要求
二、教师发声能力拓展训练的内容与方式
三、教师发声能力拓展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教师发声能力拓展训练
一、嗓音变化的单一声音要素对比训练
二、嗓音变化的多种声音要素对比训练
三、发声能力拓展综合训练
第八章 教师嗓音的应用
第一节 言语表达与用声技巧
一、言语表达的方式与嗓音的运用
二、言语表达的外在技巧与嗓音的运用
三、言语表达的对象与教师嗓音的运用
第二节 教学言语的用声技巧
一、不同学科的嗓音运用
二、教学风格与用声技巧
第三节 教师嗓音的应用训练
一、朗读与朗诵训练
二、口语表达方式训练
三、综合训练
四、模拟教学训练
第九章 教师嗓音保健
第一节 常见的教师嗓音疾病
一、咽炎及其防治
二、喉炎及其防治
三、其他嗓音病的防治
第二节 教师嗓音病的成因与对策
一、教师嗓音病的成因
二、教师嗓音病的应对策略
第三节 教师嗓音保健常识
一、维护身心健康,避免食物与药物刺激
二、用声适度,避免过度用声和滥用嗓音
三、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四、几个特殊时期的嗓音保健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20世纪90年代初,当我打算改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其实很喜欢教师职业。由于一直在师范院校当教师,自然会思考一些教师行业存在的问题,比如如何解除教师的嗓音病困扰,教师如何发声才更省力,更有利于教学。我们的调查发现,教师队伍尤其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患嗓音疾病的比例很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它?于是有了写作本书的动机。
记得我刚当教师时,连续上完两节大课后,胸闷、口干、嗓子痛,不想说话,医生建议学科学发声。以当时的认识能力,我认定歌唱发声就等于科学发声。于是,拜师学习民族唱法。过了几年,歌唱发声的方法学了不少,可是上课用声的问题还是没解决。1994年,因工作需要,有幸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学习广播电视播音,开始接触播音发声方法,从此走上了语言艺术发声训练与研究的道路。去北广学习之前,我已把播音专业的本科教材看过几遍,其中最难懂的当数徐恒著的《播音发声学》。为了弄懂书中问题,我把有疑问的地方逐一记录下来带到了北京。当时我的提问最多,因此给每问必答的小课老师陈京生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离开北京后先生仍不间断指导,使我获益良多。同组的河北某厂矿电视台播音员赵颖大姐发声基本功扎实,为人正直、豪爽,每天早上她都带着我和另一同学一起在广院树林中练声,赵大姐悉心教诲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学习结束后,我回到了自贡师专继续工作,无论盛夏还是寒冬,不管刮风或是下雨,每天早上我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运动场上。无论是同事的讥讽,路人异样的关注还是自学过程中的艰辛,都没有降低我探究科学发声的热情。在没有真正掌握方法前,练得嗓子发痛是经常的事,甚至一度天天嗓子不舒服。遇到小麻烦就看书,《播音发声学》已被我翻破;遇到大麻烦,就向陈京生老师请教,陈老师的无私帮助使我坚定了信心,渡过了一个个难关。上帝是公平的。坚持训练一年后,经过不断摸索与试错,我清楚了怎样的发声方法才是科学的。学习科学发声两年后,已基本掌握了它,上课再也不会嗓子疼了,教学语言的表现力也大大提高了。后来,学校要求开办播音主持培训班,于是开始了科学发声教学。 文摘
插图:
(1)嗓音的响度
嗓音的响度与声音的强弱有关,声音强,响度就好;声音弱,响度就差。声音的强弱依赖声门下压,与气息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教师职业来说,并非声音越响亮越好。声音过响会干扰学生的听课心理,降低教育教学效果。声音太弱,学生听不清楚,教育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根据表1,有1/4的学生不希望教师的嗓音是过分柔弱的。教师嗓音的响度要根据发声环境与学生人数的多少而调整。
(2)嗓音的力度
嗓音的力度与嗓音清晰度呈正相关,发声有力,嗓音就清晰,发声乏力,嗓音就含糊。嗓音的力度与气息的密度、深度有关。气息深、密度大,发声的动力足,嗓音就容易有力。嗓音的力度还与吐词的力度有关。吐词器官用力,声音清晰,反之,声音含糊。
(3)嗓音的高度
根据物理学原理,高频率的声音不容易被掩蔽,所以人们通常在噪音环境下要适当拔高音高才能让别人听清楚。相反,嗓音过低,穿透噪音的能力弱,容易被噪音掩蔽,使人听不清楚。教师工作用声的环境通常不是寂静无声的地方,因此教师发声时要适当提高音高,以排除噪音对嗓音的掩蔽效应。一般说来,教学用声以中等音高为主。
(4)嗓音的集中度和亮度
声音集中、明亮,就能增加嗓音的穿透力,使嗓音清晰可闻。相反,声音沙哑,黯淡无光,缺乏穿透力,即使用很大的劲也难以使嗓音清晰。
(5)音节的长度
嗓音与语音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依赖,互相制约。话语中音节的时值过短,很难让人听清楚。反之,音节时值延长,嗓音的清晰度就能增加。这是因为,音长对音节的响度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缩短音节的时长,振幅曲线的时间坐标轴变短,所包围的面积变小,听觉感知的时间缩短,响度自然也就随着降低”②。音节时值的长短主要由韵腹决定,音节时值不够往往是由韵腹时值过短造成的。所以,保证音节时值的关键在于韵腹的时长。
ISBN | 9787303109142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杨小锋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