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城市我的书》内容简介:城市和阅读从来就密不可分。阅读构建着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塑造着城市的精神和气质,代表着城市的活力和未来。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举办世博阅读论坛,来自全球不同城市的各界人士围绕“城市阅读·阅读城市”的主题展开精彩的演讲和对话,相信对于凸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精神品质将会产生有益的推动作用。
城市是由人构成的,城市的心灵就是人的心灵,城市生活美好首先就是城市中人之心灵美好。个体在城市文化的熏陶和涵养中成长,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城市的成长。人们通过文字记载城市历史文脉,通过书籍安置精神家园,通过阅读美好城市的心灵。
编辑推荐
《我的城市我的书》:“外教社杯·我的城市我的书”征文选。 目录
序/焦扬
书与城:上海
一个世纪的传奇铸就一座城市的灵魂
温暖人生的一套书
走进图书馆,然后……
吾辈自是爱书人
久读诗书享诗意
廿载书缘浦江情
我的城市,我的书
书友常交往书香驻城市
用一本书安放我对上海的记忆和感情
阅读让我们更美好
追随心底的渴求读书
读书的人生是美丽的
书香识上海
上海打工圆我读书梦
辞典与人生
感动常在
一次热闹而飞扬的书写
世界是平的,阅读是立体的
书海淘金伴人生
书与城:各地
更悠久的历史,更丰富的传奇
从娃娃书摊到新图书馆
书立青山亮小城
闲话读书
细品书中的平常滋味
兰州城隍庙里品淘旧书
光阴如笔,城市如书
渴望读书的年代
阅读:城市生活的一剂安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苏州是一座书城,我是其中一本书
旧书堆里品好书
一条河,一本书,一碗面的城市
——梦里的故乡
南京,报亭的读书方式
城与书:上海
一座大海般的城市,一本读不完的书
东方之虹
我的“空中躺椅”
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梦
万楼城上豁双眸
上海故事
上海的弄堂
吾心安处即吾家
有一段岁月叫成长
上海,梦幻中的现实
寻找上海的感觉
此心安处是吾乡
城市因书而温柔
心中的城
穿越黄浦江
看了《蜗居》学编剧
从“书墙”到蓝森林书屋
——我的图书馆记忆
上海,我的母亲城
城与书:各地
每一座城市郜蕴含深邃的品格,每一座城都值得细细品读
大庆白杨
一座古老城市的沉潜与喧嚣
乡村葡萄城市酒
漫卷诗书话古城
青果巷的老房子
今夜瓜熟,你还来否
读南京
十年一觉扬州梦
小胡同里的大天地
海水正蓝
体味江南像鲁迅那样
别后东湖付与谁
一座城市的故事:读了半生
品味天津
编后记 序言
城市和阅读从来就密不可分。阅读构建着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塑造着城市的精神和气质,代表着城市的活力和未来。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举办世博阅读论坛,来自全球不同城市的各界人士围绕“城市阅读·阅读城市”的主题展开精彩的演讲和对话,相信对于凸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精神品质将会产生有益的推动作用。
城市是由人构成的,城市的心灵就是人的心灵,城市生活美好首先就是城市中人之心灵美好。个体在城市文化的熏陶和涵养中成长,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城市的成长。人们通过文字记载城市历史文脉,通过书籍安置精神家园,通过阅读美好城市的心灵。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是通过一部书来认识一座城,譬如,通过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认识巴黎;通过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认识伊斯坦布尔;通过张爱玲的《传奇》认识上海。文字和书籍赋予城市永恒的生命。基于此,我们发起“我的城市我的书”征文活动,作为本次世博阅读论坛一个重要的系列活动,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与城市、与阅读有关的优秀作品,分享感动人心的阅读故事。 后记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正逢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世博会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盛会,每一次世博会都会使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更古老的载体,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通过书籍的记载点一点累积起来,发达起来,形成一波又一波文明的浪潮,近150年,姆一次浪潮的成果又通过世博会全面展示出来。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一个世纪的梦,更有人在20世纪初就期待百年后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然而一百年的期待却是中国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变成现实,有多少书籍记载了中国人的思考,有多少书籍记载了中国人的奋斗,正是这些伟大的书籍传播的思想、观念、方法转化成伟大的变革。当上海终于登上世博会的舞台,成为世界科学文化最高、最新成果的荟萃之地的时候,许多人会回忆起那些推动中国进步的伟大书籍,更多人或许会期待新的传播人类最新文明的书籍。在这样一个时候,举办一次世博阅读论坛,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精英与读者作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以这样的方式拥抱世博,体现了上海出版人对知识和人类文明的特殊礼遇。 文摘
插图:
初三学期末,因为直升考试的提前完成,突然多了很多阅读的时间。《傲慢与偏见》、《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同学贡献出来的书,在我,之前都是只闻其名。当真切触摸到这些书的厚度时,几乎迫不及待收入囊中,恨不得一目十行,然后继续更新已读书目。其实,现在想来,很多可能食不知味,只是那时深切感觉自己的贫乏,于是热切地投入到阅读的行列,期待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中时参加一个类似“读书会”的学生社团,在老师的辅导下读书,那时对《文化苦旅》的阅读和探讨成为课外最浓厚的乐趣所在。做了很多读书笔记,写了很多读后感悟,在课堂上朗诵其中的精彩片段,在校园报结集刊出读书专版,这些写和读,都自发而全情,我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第一次感到心里的声音直接流诸笔端的快乐。
大学,不只丰富了我的读书目录,也在纯粹的阅读中延伸出不同的意义。因为阅读,认识了许多喜欢读书的朋友。会交换阅读,和远方的朋友、近边的同学,一借一还之间,朋友不曾疏离,原本疏离的同学倒成了朋友。会交换心得,不同立场和经历的看书感受,一经碰撞往往火花四溅,这些火花成为我多份情谊的起始。因为阅读,不断整理和拓展自己的思想。因缘际会参与这个城市一个报刊青少年热线的回信和撰稿,于是,阅读成了不能够也不愿意间断的功课,我从书本中吸收养料和能量,又在写信和撰文中完成思考获得成长。那是一段对我影响至深的经历,感觉自己在这份美丽的工作中吸收和接纳、反省和思考,努力破茧梦想化蝶。
ISBN | 9787532138555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焦扬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