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内容简介: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老话题,如果从1957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算起,已经四十多年了。谈论四十多年前的回忆,大概我还没有资格。但是二十年前,在全国高校图工委、在肖自立老师的领导下,我们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的研究,进行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畅想,结果当然是无疾而终。
编辑推荐
《图书馆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是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图书馆的区域合作与共享
Nil and Its New Information Service GeNii
图书馆集团及资源共享的三种基本模式
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合作及新的模式
对和平等的追求——天津地区高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联盟的尝试
从理念走向现实——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实践与探索——浅谈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
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规划
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与组织
“北京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思考
数字图书馆教学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专业教育会将新的图书馆员领向何方
北京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设想和策略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关于全球化语境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思路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
建立区域性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探讨
论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组织
高等院校信息平台建设与资源共享
资源整合是优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有效途径
应用LOM元数据实现星地一体教育资源媒体素材库的组织建设
历史研究虚拟图书馆探研——借助网络研究历史指南
简述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对本校学位论文的建设与利用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联合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试析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提供网络环境下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
论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中的问题及对策
重新认识网络环境下知识资源共享的机制与运行模式
从网上书店的成功模式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和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and Library Services
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与大学图书馆
远程教育技术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设计与实现
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
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
论数字图书馆员的素养要求
试论终身教育在高校图书馆事业中的作用
数字网络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
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员素质
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尝试
终身教育理念与现代图书馆的职能
知识管理与著作权保护
知识管理及其在图书馆活动中的应用
跟上时代步伐——现代图书馆的思考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合理使用
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初探
系统与网络建设
高校合并后跨校区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及网络设计
CAI课件在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定位与教学模式研究
论将老式计算机改造成为图书馆信息检索终端的技术可行性
VOD视频服务系统分析
跨库检索平台SFX与MAP之比较
信息素质教育与管理
开放:为着培养学生的资讯素养
农业信息化教育研究
图书馆学生馆员管理初探
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序言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老话题,如果从1957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算起,已经四十多年了。谈论四十多年前的回忆,大概我还没有资格。但是二十年前,在全国高校图工委、在肖自立老师的领导下,我们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的研究,进行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畅想,结果当然是无疾而终。其后不久,我们北京高校图工委就成立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小组,开始研究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共建共享问题。然而,数年未成其果,于是我们北京高校图书馆赢得了“醒得早”的美誉,也落下了“起得晚”的话柄,至今仍成为茶余酒后的笑谈。以后的二十年,我记得亲自参加有关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的课题项目就有两次:一是北京社科规划办公室组织北京各系统图书馆和文献信息部门进行的跨越“八五”、“九五”规划的大型项目——“北京市社科文献情报中心工程”研究,参加课题组者数十,参与调研者数百,单位涉及北京市属几乎所有文献信息的生产、收藏、提供、研究、使用单位。研究历时数载,学术成果颇丰,实用效果甚微。二是北京市教委下达的北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研究,参加者为北京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研究会的同人。记得利用暑假,顶着炎炎烈日,外出调查研究,回来讨论交流,历经半载终于完成。然项目完成之际,也就是成果束之高阁之时。
于是有了我们的反思: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瓶颈究竟在哪?于是有了大家不同的答案:“条件说”谓之“手工繁琐”;“观念说”谓之“思想封闭”;“经济说”谓之“投入不到位”;“领导说”谓之“上级不重视”。总之一句话,不在理论研究是否深入,关键在实践探索是否进行。
近几年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包括北京和一些省市,使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地区乃至全国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使信息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联合体不断涌现出来,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合作与共享组织层出不穷。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图书馆更加面对资源的绝对丰富与相对枯竭,必须寻求更大范围内的馆际合作;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千年形成的牢固围墙形同虚设,使网络合作唾手可得。
在这个形势下,改变以往各图书馆文献资源自我保障、分散发展的模式,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发展的必要,这将有效地扩大信息资源的获取范围,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对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方式的变革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图书馆的区域合作与共享将打破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孤立办馆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文摘
插图:
1.外部动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际环境及趋势的要求。即上述的国际数字图书馆界跟进国际互联网向语义网发展而进行的对数字资源进行知识组织的研究与应用;另一方面是数字图书馆技术的突破。数字图书馆研究的重要生力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界在分布式构建技术、数字信息集成、整合与智能检索等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如研制出本体开发工具,领域本体、智能检索的原型系统等,这为数字图书馆对数字资源进行知识组织和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2.内部动因
国内数字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面临的实际问题,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运作模式。
一个问题是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的存储量急剧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都是“从传统图书馆中继承来的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其建设的结果是:数字资源类型的多样性、格式的多样化,直接导致存储系统的多样性;数字资源知识关联度差,数据库、资源库、应用系统的异构程度高。每一类数字资源,都有一个独立的系统支撑它的使用和服务。面临不断增长的数字资源类型,系统也在不断增多。由此便导致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我们不断地给用户提供新的数字资源,为读者寻找信息提供多种渠道;另一方面,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和系统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数字信息孤岛”,并且还在不断地制造新的孤岛,这是极不利于用户有效使用数字资源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孤立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已经没有了优势,只有让数字资源、数字信息产生关联,才能使图书馆从单纯的资源服务向知识服务迈进。”
另一个问题是要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科学家们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万维网来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但是,无论是Web搜索引擎,还是图书馆的OPAC系统和众多的数据库,当代大多数的检索系统都采用了某种基于关键词的检索技术。关键词检索的主要缺陷是,检索过程是词形匹配而非词义匹配。一义多词(同义词)使检全率难以保证,一词多义(多义词)导致检出无关的文献,使检准率降低。这使得搜索引擎动辄检出上千篇或者是上万篇文献,却没有几篇是用户所需要的。现在,对网络资源的作用及在数字馆藏中的地位,大家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如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在对网络资源进行集成与链接,建设学科专业导航库,应该说是这一认识的直接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过载问题。但是,网络资源具有永久保存功能弱、在线链接不稳定、回溯利用困难等缺点,难以对其达到高效、稳定、持续的利用。所以,我们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在组织自身资源的同时,不仅要对网络资源提供导航,还应对网络资源进行本地化转换,以至能对其进行基于语义的知识组织,以保证网络学术资源有效利用、重复利用和长期利用,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
ISBN | 7501326010 |
---|---|
出版社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作者 | 胡越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