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弗洛伊德》内容简介:日出日落,并无新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重复着昨日的生活,重复着并不陌生的欢欣或烦恼。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指导着人们的行动,所以重要的是行为后的动机。这日子看似重复而单调,其实背后的心理却玄机涌动、耐人寻思。
编辑推荐
《无处不在的弗洛伊德》:人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心理学既是保护你的“盾牌”,又是助你“出招”的“剑戟”是助你“出招”的“剑戟”。
生活中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掌握好心理学,你会发现就像是拿到了一把能打开所有大门的“万能钥匙”。
郁郁寡欢,想不想身心健康?梦境连连,想不想做当代“周公”?千愁万绪,想不想当情感“博士”?壮志未酬,想不想事业上春风得意?人浮于事,想不想驰骋职场,一马平川?社交焦虑,想不想做个交际“达人”?五花八门,想不想成为生活智者? 目录
Chapter 1 走进心理咨询室
身体上的疾病使人们不适,所以很容易被发现,但心理疾病却因其隐性常被我们忽略。其实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但不管什么样的症状,倘若一直得不到患者的重视,并任其发展下去,终会贻害无穷。心理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的配合运用。但几乎所有的精神病、神经症、心理缺陷和不良心理习惯都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得到明显改善,直至治愈成功。
当夜晚遭遇“极昼”——失眠症/2
当本能被胁迫——强迫症/4
当意识“天马行空”——妄想症/6
当平静不再——躁狂症/8
当心情陷入低潮——抑郁症/10
当内心的大门关闭——自闭症/13
总是优柔寡断怎么办?/15
活在当下的生存智慧/17
Chapter 2 变态及犯罪心理学分析
这个世界,犯罪每天都在发生,而罪犯离我们并不远,有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甚至在某一天会成为我们自己。不管什么性质的犯罪行为,背后皆有意义非凡的心理研究价值。通过心理学找出这些心理诱因,或许能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心中的危险因子。人人都需要“心灵鸡汤”,从蠢蠢欲动到丧心病狂,你能够明白地知晓其中严格的分界线在哪里吗?
解读人类的“俄狄浦斯情结”/22
偏执狂的偏执世界/24
性变态之心理研究/26
分裂型人格的黑白人生/28
从经济犯罪看贪婪本色/31
从报复伤害看人际危机/33
百万英镑不如健康身心/35
健康的心理要疏导/37
Chapter 3 梦与现实
1899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梦的解析》,本书成为精神分析史上的里程碑。他认为“心理界和动物界一样,无所谓机会”,所以梦绝对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潜意识欲望的变相达成。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义”。做梦好比制作谜语,“显梦”是谜面,“隐义”是谜底。梦是通往潜意识的一条迂回之道,通过对梦境的解释,不仅能触摸到人们内心的真实,对现实生活也起着指导作用。
“周公解梦”——梦境与现实,究竟哪个更真实?/42
“周公解梦”——再现与见识/44
“周公解梦”——“失忆”与记忆/46
“周公解梦”——潜意识与压抑/48
“周公解梦”——噩梦与阴影/50
“周公解梦”——梦与梦想/52
“周公解梦”——“白日梦”/54
“周公解梦”——还君好梦/56
Chapter 4 心理学奏响“友情交响曲"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获得安全感。而友情是获得安全感的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友情是高级的人际交往形式,人们相识容易相处难,挚友更是牵涉到一辈子的联系。友情的巩固和维护,需采用一些心理学技巧。
人为什么无法忍受孤独?/60
嫉妒和友情形影不离?/62
同化与坚持/64
亲密与空间/66
互惠原则——友情跷跷板/68
信任原则——友情恒温器/71
男女之间是否有真正友情/73
益友、诤友和损友/75
Chapter5 亲情博弈
弗洛伊德说,人类真正依恋的也许应该是一个类似洞穴的地方。这个洞穴无外乎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亲情意义。亲情留存在人类意识的下层,像摇篮,抚慰着人们疲惫的心灵。虽然亲情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原动力,但有些时候,亲情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因为管制与反管制、代沟等种种矛盾,亲情中出现剑拔弩张的情形也为数不少。其实对亲情的愤怒是一种情绪的磨练,而学习识别、体验、释放与管理这些情绪,人才能变得成熟。
当亲情成为一把“双刃剑”/80
逆反心理如何“脱毒”?/82
溺爱、严爱=爱?/84
言传身教的力量/86
学会鼓励和赞美/88
为何自古婆媳难相处?/90
体会老人的价值/92
孝顺不能等待/94
Chapter 6 岂止谈情说爱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也是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带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有人形容,恋爱像失重,婚姻是平衡,其实不管两性关系中双方的地位如何,爱情都不仅仅限于谈情说爱,它更像是一场心理经营学,正迷惑其中的你一刻也不许掉以轻心。它既需要彼此双方的配合,也需要单人的内在修炼。心理学能让你知己知彼,在爱情和婚姻中百战不殆。
一见钟情是天方夜谭吗?/98
爱情需要“势均力敌”/100
我们为什么想要承诺?/102
丘比特是近视眼?/104
爱情需要表达/106
爱情中的“刺猬效应”/109
危险关系/111
围城内的三人世界/113
Chapter 7 性爱心理大学堂
中国自古就有“食,色,性也”一说,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情欲说。中外无不承认性爱是爱情以至生命的基础。没有性欲就不可能有爱情,即使在最崇高的爱情中也有肉体关系的基础。爱可以分解为情爱和性爱,无性的爱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也是畸形的爱;无爱的性,是野蛮、欺凌地占有,只是兽性。只有情爱和性爱融合在一起,才会幸福。学好心理学,性爱的美妙才会持久。
……
Chapter 8 拼搏有讲究——让成功不再遥远
Chapter 9 职场“变形记”——让工作得心应手
Chapter 10 关系金字塔——让社交左右逢源
Chapter 11 日常小智慧——让生活尽享快乐 序言
日出日落,并无新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重复着昨日的生活,重复着并不陌生的欢欣或烦恼。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指导着人们的行动,所以重要的是行为后的动机。这日子看似重复而单调,其实背后的心理却玄机涌动、耐人寻思。
你是否觉得心理学是门晦涩复杂的学问?你是否认为弗洛伊德是个与你的生活毫不相干的人物?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错了。
第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刘华山教授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比如人际交往、恋爱结婚、做梦解梦、求职博弈、家庭情感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希腊哲人说过:“人啊,你首先要了解自己,才能爱别人。”心理学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意义深远,庆幸的是它“有迹可循”。掌握好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好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的各种问题。
第二,心理学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奥地利心理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毕生研究成果,诸如《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团体心理和自我分析》等,都有这样的作用。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当我思考弗洛伊德和我自己时,我觉得仿佛有两支矿工队伍,他们都从山麓开始挖掘隧道——人的心理。”弗洛伊德影响最大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点:梦的解释、意识和潜意识、压抑说、性爱说、生与死的内驱力等。他在心理学上所做出的贡献举世瞩目,以致西方“许多初学者认为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 文摘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某些地方是敏感带,其实心理也一样。我们都知道,只有那些令自己担忧的事物才会让自己敏感。所以针对这一原理,克服强迫症可以采用心理脱敏法,即按照容易发生强迫观念的不同情景进行等级划分,进入每一个等级以后,通过紧张——松弛的放松训练降低对强迫观念的敏感性;或使用心理阻断法,即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对抗强迫观念,比如赵某可以反复告诉自己“玻璃掉落的概率只是极少数,我旁边的窗户很安全,担心是多余的”,以让自己停止强迫性思考。强迫观念因何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需要“追根溯源”,从根本下手。比如例子中当赵某调查到报纸上报道的那块玻璃其实之前遭到过破坏,或是早就摇摇欲坠,才会发生“突然碎裂”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担忧身边那块完好无损的玻璃会突然发生意外了,强迫观念也就不治而愈。
强迫动作与强迫观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因具有具体的行为性,结果只会使患者身心更加疲惫和痛苦。强迫动作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但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再洗一遍不可;又如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默记从身边驰骋而过的汽车牌号等,否则就会感到不安;或强迫眨眼、强迫摇头、强迫咬指甲等等。
洁癖是强迫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你身边或许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人:手每天要洗几十遍,接触完一件东西没洗手会痛苦万分;一回家就要大洗一番;不仅对个人卫生过分“苛责”,也无法忍受自己认为不讲卫生的人。洁癖者通常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意识在下命令,他们甚至知道这些命令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其实,卫生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生活,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讲卫生,但除了造成紧张和痛苦,丝毫感觉不到幸福。真的是越清洁就越不容易生病吗?医学早已证明,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这个道理就像如果人从生下来就只喝不含任何杂质的蒸馏水,反而会连一些微小的疾病都抵抗不了。洁癖者往往对疾病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病菌可以长驱直入。当洁癖者从内心真正接受这个说法,就能将过分讲究卫生的习惯改掉。
| ISBN | 7510411505 |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 作者 | 魏辉霞 |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