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物营销实务》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统编教材”中的一本。《出版物营销实务》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结合出版物的营销专业知识和具体案例,对出版物的营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出版物营销实务》包括八章内容,主要分为:出版物营销概述、出版物营销环境、出版物消费者分析、目标市场营销、出版物产品策略、出版物价格策略、出版物营销渠道、出版物宣传促销策略。
《出版物营销实务》适合作为出版、发行专业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出版、发行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以用做相关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
编辑推荐
《出版物营销实务》: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统编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出版物营销概述
第一节 出版物市场
第二节 出版物营销
第二章 出版物营销环境
第一节 出版物营销环境概述
第二节 出版物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
第三节 出版物营销的微观分析
第三章 出版物消费者分析
第一节 出版物消费者需求
第二节 出版物消费者购买行为
第四章 目标市场营销
第一节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预测
第二节 出版物市场细分
第三节 出版物目标市场选择
第五章 出版物产品策略
第一节 出版物产品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 出版物产品组合策略
第三节 出版物产品品牌、包装策略
第六章 出版物价格策略
第一节 出版物定价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出版物产品价格策略
第七章 出版物营销渠道
第一节 出版物营销渠道的选择
第二节 出版物渠道整合管理
第八章 出版物宣传促销策略
第一节 广告促销
第二节 人员推销
第三节 公共关系
第四节 营销推广
参考文献 序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出版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不断向前推进,出版发行企业开始自觉地面向市场、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市场经营手段,把商品和服务整体地销售给消费者。与此同时,出版从业人员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断被强化,新修订的《出版物发行员》等相关国家职业标准中也突出了现代营销管理知识与技能要求。
依据2006年第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构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真分析同类教材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编写这本教材。在内容选取和体例设置方面,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出版物营销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每一章包括:
应知要点:即学生学习本章的基本知识要求。
应会要点:即学生学习本章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任务思考:以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本章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本章相关理论知识或技能的简要介绍。
案例分析:结合本章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开拓视野,启发思考。
实训评估:每一节的实训评估都与本节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相对应,用于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可以通过后面的基本能力测评表和单元能力测评表体现出来,这些表格的设计一方面方便师生交流;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书第一、八章由翟星执笔完成,第二、三章由高澜老师执笔完成,第四、五章由王元平老师执笔完成,第六、七章由杨延老师执笔完成,全书由翟星统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印刷工业出版社编辑张宇华、安徽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马晓芸、合肥新华书店副总经理王建年、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出版系主任许朝晖的大力支持,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赖跃进老师审阅全书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限于编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二、出版物营销概念及出版物营销观念出版物营销是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与出版物营销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出版企业营销实践的总结。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应用于出版领域的时间并不长,我国出版业的营销实践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在出版企业逐步展开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一些能够真正面向消费者、围绕市场组织调研分析、开发选题、进行一系列成熟运作的出版企业大都获得了长足发展,而另外一些市场观念不强的出版企业逐渐感觉力不从心。
出版物营销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出版物市场环境中,出版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实现出版物生产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一系列商务活动。它包括开展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开发选题、价格制定、渠道选择、促进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出版物经营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尤其是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出版企业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逐渐丰富了出版物营销实践,并且形成了不同的出版物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版业生产力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这一时期,出版社只要能及时、迅速、大量地把图书等出版物生产出来,就能占有市场,获得发展。生产观念的实质就是出版社以生产为中心,一切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生产来进行的。这种观念认为,消费者首先关心的是能否买到所需的产品,并希望能够方便地买到廉价的产品。因此,生产者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多的、更便宜的商品,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编辑是出版工作的重心。
2.推销观念
当出版物市场需求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之后,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不足。一些出版物出现挤压,出版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这一时期,生产观念渐渐失去了先前的号召力,推销观念取而代之。这种观念指导下,商品生产者认识到商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产生利润,同时认为消费者的购买活动是被动的,只有通过大量的推销和促销,才能使消费者购买产品。此时的出版工作重心开始向发行营销倾斜。
3.市场观念
当出版物市场相对饱和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出版企业必须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就形成了市场观念。在市场观念的指导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围绕消费者展开,以市场为中心,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的现实和现在需求;进而组织生产和销售。这一时期的出版重心开始由发行转向编辑,编辑开始了以市场为中心的编辑活动。尤其是一些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得到了满足,一些针对特定群体的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很快突显在人们眼前。
ISBN | 9787800009716,780000 |
---|---|
出版社 | 印刷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统编教材审定委员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