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是要依据客观的事实来答复的。潘光旦先生是用生物的眼光来看民族,认定一个民族先得有比较稳固的生物基础,才有发展的张本。这一点是向来为人所忽略的。光旦先生以其多年研究优生学的心得成此大著。要我作一篇序。自问对于优生学无学识,当然不敢说话。可是光旦先生因为我一向是在农村工作,而此书关于民族品性的大部分是译自明恩溥氏所著《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因此要我对于明氏的叙述发表一点意见。
编辑推荐
《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潘光旦作品系列 作者简介
潘光旦,1899年8月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今上海市宝山区)。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主修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学等,1924年和1926年分获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 College)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在东吴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任教,1934年至1952年问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1952年后,调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终年68岁。
主要著作有:《优生概论》、《优生原理》、《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中国之家庭问题》、《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开封的中国犹太人》、《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和译作《性心理学》等。 目录
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
序
自序
第一篇 绪论
一不踏实地的“民族”议论
二论“中国本位”与民族性
三民族复兴的先决问题
四优生与民族健康
第二篇 中国人的特性
五活易死难的中国人
六没有“神经”的中国人
七耐性太好的中国人
八不求准确的中国人
九“寸阴是竞”的中国人
一0勤劳的中国人
一一撙节的中国人
一二知足常乐的中国人
一三有私无公的中国人
一四无恻隐之心的中国人
一五言而无信的中国人
一六尔诈我虞的中国人
一七爱脸皮的中国人
一八婉转的中国人
一九客气的中国人
第三篇 自然淘汰与特性的由来
二0中国历史中的回环
二一北中国与南中国
二二饥馑荐臻的夏楚
二三中华民族的选择与淘汰
第四篇 民族的病象
二四民族病象的意义
二五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病象
二六经济生活的病象
二七消极的体格与活力
二八民族竞存的意志
第五篇 民族卫生的出路
二九民族卫生与选择作用
三0民族卫生的路径
附录一《中国民族之改造》
附录二《第三篇》原文所引参考书目
附录三《第三篇》译注
环境、民族、制度
西方实验主义者服膺中国旧制度
——介绍Eugenicsandpolitics《优生与政治》
民族先天果无恙么?
优生的经验的适用
优生与社会设计
当前民族问题的另一种说法
论自信力的根据
优生教育论
民族的根本问题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中的人口问题
罗马的殷鉴(译文)
西班牙内乱的民族背景
美国民族的兴起
中国之民族问题
抗战建国与民族
再论卫生与民族健康
评《民族素质之改造》
遗传与环境
环境、民族与制度
战后社会建设的途径
附录:日本德意志民族性之比较的研究
引言
第一章服从心理
第二章悲观哲学
第三章自杀倾向
第四章原因之推敲
参考与附注 序言
中国本来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若没有与西洋民族接触,则我们仍然是自成为一个世界,也就无从得知自己的短长。自鸦片战争以后,门户洞开,节节失败,受着重重外力的压迫,于是我们才觉悟到我们的民族是有病的,也都在寻找治病的药方,求得一条自救的出路。近年以来,有主张文化创造的,有主张经济建设的,有主张打倒帝国主义的,有主张铲除封建的残余势力的,有主张全盘西化的,以及种种不同的其他主张。统观以往的议论,大半是说些我们应当如何作,和我们要如何作一类的话,却少有指出我们能够作什么。我们的能力有多大?民族的元气与实力是什么?为什么一向总抓不住良好的机会?民族究竟有些什么不健全的特性?这些特性是如何形成的?民族的出路在那里?对于这些问题,这本书是要依据客观的事实来答复的。潘光旦先生是用生物的眼光来看民族,认定一个民族先得有比较稳固的生物基础,才有发展的张本。这一点是向来为人所忽略的。
光旦先生以其多年研究优生学的心得成此大著。要我作一篇序。自问对于优生学无学识,当然不敢说话。可是光旦先生因为我一向是在农村工作,而此书关于民族品性的大部分是译自明恩溥氏所著《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因此要我对于明氏的叙述发表一点意见。我便在这方面略说几句。 文摘
插图:
检阅十年来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几乎全都是偏在文化因素一方面的。大家总以为民族目前的问题是一个文化失调的问题,所以学政治的就站在政治的立场说话,以为只要政治一上轨道,什么都会迎刃而解;学经济的、学教育的、学科学的、甚而至于习艺术的、信宗教的,也都有他们的民族复兴与民族出路的一番议论,各就各的专门学问说话,也各有各的“舍我其谁”的抱负。他们未尝不承认以前的文化有种种缺点,但他们抵死也不承认此种文化的缺点,对于我们民族的生物的遗传已经发生什么不良的影响。他们也未尝不看见西北自然环境的一天比一天恶劣,但他们以为此种恶劣的变化最多不过转移了文化发展的重心与方向,至于遗传的品质,是绝对和这种变化没有关系的。一言以蔽之,在他们的心目中,民族的品质是丝毫不成问题的,民族先天并没有什么不健全的现象,成问题的只是一个暂时的文化的失调(说详上文第一章)。
这一类文化的解释,这几年以来,很有过一些试验的机会。试验而无效或效力不大,主张这种解释的人便往往因战略关系,退守第二道防线。这第二条防线,便是人的自由意志。这种战略是极古的,在中国人的经验里,最迟也可以推到孟子。孟子遇到他的理论有说不明白或行不通的地方,便说“不思而已,思则得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一类的话,把责任向人的自由意志上推去。目前在文化方面发为复兴议论的人,到被人逼着问的时候,或自己因为得不到效果、心理上觉得不耐烦的时候,也就走上这埋怨大家不努力或鼓励大家加紧努力的最后一着棋子。
ISBN | 9787301165768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潘光旦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