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图书馆与文化共享工程》主要内容:当互联网成为安全维护、思想传播、娱乐休闲的一种十分重要手段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文化传承方式进行理性思考: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的诞生地,我们拥有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但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没有形成便捷易取的海量资源,没有形成强大的中华文化影响,没有形成世界前沿的丈化主导。
编辑推荐
《数字图书馆与文化共享工程》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数字图书馆
第一节 数字图书馆概述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结构功能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
第四节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第五节 数字图书馆研究情况
第六节 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第二章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第一节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概述
第二节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内容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发展历程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现状评估
第五节 文化共享工程典型案例
第三章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四川的实施
第一节 实施情况
第二节 技术规范
第三节 管理规范
第四章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技术运用
第一节 卫星系统的安装使用
第二节 软件系统的安装使用
附录
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工作规则
三、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
四、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五、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六、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
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规划
发展纲要
参考文献 序言
我们置身于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生存依赖,怎样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和数量,不仅是体现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更是文化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的衡量标准。
当互联网成为安全维护、思想传播、娱乐休闲的一种十分重要手段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文化传承方式进行理性思考: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的诞生地,我们拥有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但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没有形成便捷易取的海量资源,没有形成强大的中华文化影响,没有形成世界前沿的丈化主导……
在这么一种条件下催生出来了我国的数字图书馆。有人说网络是数字图书馆之父,压力是数字图书馆之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但不能说明全部。这只能说明网络的发展改变了文化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看到,网络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彻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方式,创造出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模式。网络就是我们思维世界的高速公路,我们用什么车在上面跑就显得至关重要。欧洲有大众,日本有丰田,美国有福特,我们的红旗能不能上路呢?建设数字图书馆,就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轿车,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中文信息资源库,抢占互联网阵地,从而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网络的垄断。
“文化安全”的游说还没有停止,“数字鸿沟”的问题又露端倪,文化权益保障渐成热点。数字资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甚至不同产业、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引发了“数字鸿沟”现象,并逐步渗透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近20年来,我国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文摘
二、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1)信息收集、存储、加工和提供使用功能:数字图书馆既是一个国家数字文化平台又是一个国家数字资源中心。数字图书馆包含的内容很多:一方面,它可能是网上图书馆、网上书店、网上音像店、网上文物店和网上文化中心等,所有这些就组成了一个国家数字文化平台;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些“国家级”的数据如遥感数据、卫星数据以及大量分散存储在各个网络中心或站点上的网上资料。从统一规划出发,国家把上述资料及其他数字资源的资料集中管理并保存起来,使之成为国家数字资料存储中心和数字资料处理中心。
(2)通信功能:网络的连接,使得用户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可通过网络发E.mail、传真、参加BBs和QQ群,方便、快捷地实现与他人的交流。
(3)用户教育功能: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国家数字教育平台,当然这并不是说数字图书馆可以取代大学教育。通常,人们在图书馆里是进行再教育,再学习,包括文化的、休闲的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学习。数字图书馆也应该能够提供这样的功能,成为网上业余教育中心、在职教育中心甚至趣味教育中心等,很多家庭教育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4)权限管理功能:数字信息易于复制和修改,由于这些不稳定特性的要求,数字图书馆必须具备权限管理这一功能。
ISBN | 9787802097902 |
---|---|
出版社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陈雪樵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