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西方哲学史(1~4卷)(套装共4册)》包括:《牛津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1卷)》、《牛津西方哲学史·中世纪哲学(2卷)》、《牛津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的兴起(3卷)》和《牛津西方哲学史·现代世界中的哲学(4卷)》。《牛津西方哲学史(1~4卷)(套装共4册)》内容包括:四因说、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克塞诺芬尼、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与埃利亚学派、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原子论者、智者、苏格拉底、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本人的哲学、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理念论……
编辑推荐
《牛津西方哲学史(1~4卷)(套装共4册)》:史家名著书系 媒体推荐
这部精彩的著作……不仅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权威性向导,同时也是对每一个主要哲学研究领域的令人信服的介绍。……肯尼的行文风格非常清晰……他以一种轻松的笔调传达了丰富的内容,这只有那些最伟大的作家才能做得到……这与其广博的学识和哲学智慧结合起来,使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还配有美妙的插图……
——mes Ladyman《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这部天才的、可读性非常之高的著作以典范性的清晰笔调呈现和分析了古代哲学家们为主要哲学领域贡献出的最为重要的思想和论证……插图的品质、美妙和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这本书能够脱颖而出。
——lcolm Schofield《伦敦书评》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安东尼·肯尼(Anthony Kenny) 译者:王珂平 杨平 袁宪军 等
安东尼·肯尼,英国当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曾任英国学术院院长、牛津大学常务副校长、英国图书馆学会会长、先后出版有四十多部哲学和历史著作。
译者简介:
王柯平,西安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理想国的诗学研究》、《中国文化精神》(英文),《美学理论》(译著)、《艺术哲学新论》(译著)等;曾任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现兼任希腊奥林匹克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研究员等职。 目录
《牛津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1卷)》目录:
译者前言
导言
第一章 开端:从毕达哥拉斯到柏拉图
四因说
米利都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克塞诺芬尼
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与埃利亚学派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萨戈拉
原子论者
智者
苏格拉底
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本人的哲学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
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
《法律篇》与《蒂迈欧篇》
第二章 思想流派: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
柏拉图学园里的亚里士多德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世纪哲学(2卷)》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哲学与信仰:奥古斯丁至迈蒙尼德
奥古斯丁论历史
奥古斯丁论两个城邦
波伊提乌的慰藉说
古代晚期希腊哲学
卡洛林帝国时期的哲学
穆斯林和犹太哲学家
阿维森纳及其后继者
坎特伯雷的安塞姆
阿伯拉尔
阿威洛伊
迈蒙尼德
第二章 经院哲学家:从十二世纪至文艺复兴
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与圣阿尔伯图斯
圣波纳文图拉
托马斯·阿奎那
去世后的阿奎那
布拉班特的西热和罗杰·培根
邓斯·司各脱
威廉·奥卡姆
对奥卡姆的接受
……
《牛津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的兴起(3卷)》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十六世纪哲学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原罪、善良与自由
权威与良心
逻辑学的衰落
怀疑论、神圣与亵渎
反宗教改革的哲学
布鲁诺
伽利略
培根
第二章 从笛卡尔到贝克莱
笛卡尔
霍布斯
剑桥柏拉图主义者
洛克
帕斯卡尔
马勒伯朗士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
贝克莱
……
《牛津西方哲学史·现代世界中的哲学(4卷)》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从边沁到尼采
边沁的功利主义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思想发展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
克尔凯郭尔的伦理学与宗教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
达尔文与自然选择
约翰·亨利·纽曼
尼采
第二章 从皮尔士到斯特劳森
皮尔士与实用主义
弗雷格的逻辑主义
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与实用主义
英国唯心主义及其批评者
罗素论数学、逻辑和语言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一哲学论》
逻辑实证主义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
维特根斯坦之后的分析哲学
…… 序言
近大半年来,我放下原定的写作计划,倾力翻译安东尼爵士肯尼教授(Sir Anthony John Patrick Kenny)的近作《古代哲学》(Ancient Philosophy)。不消说,这是我所经历的一个甚为紧张但收获颇丰的研习过程。此过程不仅限于审视古希腊哲学的历史流变,而且涉及了解本书作者的学术经历与运思方式。按照本人以往的习惯,每次译稿或书稿交出后,我总会撰写一篇长短不一的前言或后记,仅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东西唠叨一番,借机表明自己的某些感受或看法。本篇前言将先从作者其人其事谈起,随后简论本书的基本特点以及翻译此书的点滴体会。
一 作者其人其事
我对本书作者相关情况的了解,除了依据互联网上或百科全书里提供的资料之外,主要参考的是作者的自传《从罗马启程》(A Path from Rome)一书。我之所以关注他早年的经历,是因为这对他本人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要知道,任何一位有成就的学者,总与其早年的特殊经历有一定关系,这也可以说是“个体化原则”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安东尼·肯尼于1931年出生在英国利物浦的一个普通家庭,其母亲一系笃信天主教,其父是一名工程师,从事海上运输,“二战”爆发后被招募从军,授衔中尉,于1940年以身殉国。肯尼自幼在外婆家生活,最早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舅父亚历山大·琼斯(Alexander Jones)。琼斯是从罗马天主教英吉利神学院毕业后返回英国的神甫,接受过良好的古典人文教育,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神学家和研究翻译《圣经》的学者。1933年,肯尼两岁半,随家人一起来到罗马,出席琼斯在罗马教廷的神甫授职仪式。仪式之后,在拜谒教皇庇护十一 世时,被放在琼斯一位同事房间的小肯尼,因看到身穿黑色袍服的母亲而受惊吓,号啕大哭,引起教皇注意。待家人将他抱给教皇看时,小肯尼相当安静,教皇还问起其年龄。少年时期,肯尼对此事深感好奇,时常揣测其中缘由。 文摘
插图:
英国躲过了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席卷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猛烈的宪政风暴。然而,就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在英格兰问世的一本著作将会对拿破仑死后长时间里的道德和政治思想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影响。这便是耶利米·边沁(Jeremy Bentham)的《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An introdtw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morals and legis.1ation),它后来成了以功利主义为人们所知的思想学派的基本宪章。
边沁生于1748年,父亲是伦敦一位颇有前景的律师。身材瘦弱、热衷读书和心智早熟的他,7岁时就被送入威斯敏斯特学校就读,15岁时毕业于牛津大学王后学院。他注定要从事法律事业,21岁时就受邀出庭辩护,然而当时的法律实践令他感到厌烦。早在牛津大学聆听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的讲座之时,他就已经对当时的法学理论有所排斥。在他看来,英国的法律体系笨拙、机械,而且前后并不一致:它应当在以合理的司法原则为指导的基础上加以重建。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所发现的这些基本原则来自于休谟。他告诉我们,在研读休谟的《人性论》(Treatise of Human Nature)时,眼前的天平相继倒塌,他慢慢相信有用性才是衡量所有美德的试金石和标尺,是唯一的正义之源。在持异议的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莱(Joseph Priestley)所写的一篇文章的基础之上,边沁把有用性解释为大多数公民的幸福,后者应当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种种事务的标准。宽泛地说,道德的实际标准和立法的真正目标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ISBN | 9787546330969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 | 安东尼·肯尼(Anthony Kenny)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