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视野下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主要内容简介:10年前,迎着新世纪的朝阳,高校中的独立学院在全国各地横空出世,蓬勃发展。短短几年,300多所独立学院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超常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推荐
《学科视野下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外语·文化·教学论丛 目录
汉化莎士比亚——诗歌翻译的风格选择与意境再造
民办二级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效度的思考
高校英语夏令营模式探索
网络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分析
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留美学生跨文化学习的困惑
以能力实践中心集群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
一个都不能少——关于新时期英语教学的新思考
汶川大地震中各方媒介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
日语听力课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浅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逆向法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中日商务交际摩擦的原因分析
意象图式角度下对英语介词的浅析
浅析吉什.任笔下的美国梦和家园意识
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片段看跨文化翻译的困惑
探究澳大利亚种族关系中不和谐的历史原因:对白澳政策废除的重新评价
高校旅游信息化教育与学生旅游企业实践的差距分析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
小议许渊冲“三美”理论在诗词翻译中的体现
提高大学生英语演讲水平的策略分析
“抄袭”可以避免吗?——评价理论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
叙事心理学视野下的二语写作新探——中级水平EFL学习者“故事化”写作:观念与运用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应用型课程建设
同传实验室改革传统口译教学初探
对当前英语写作评估研究现状的思考
第二课堂外语活动与文化意识的培养——实践与经验
建构主义外语获得的“三观”论——独立学院外语系学生外语获得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实践任务型教学
独立学院英语教师的成长之道
从ESP和GE的差别得到的启示
从主题词语义网络特征探讨英语口语词汇教学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个案研究
浅谈读一议一练课程对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作用
从翻译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过程的肇始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纠正性反馈语初探
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角色探讨
加拿大高等学校第二语言的教学与研究
从提高翻译能力的角度探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
从双性同体角度重新诠释《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中的克里奥佩特拉形象
论志愿精神与高校学风建设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看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
试论实践中的翻译概念
从艾略特“猫”诗到韦伯的“猫”剧:女性原型形象的发展
独立学院外语教师职业发展问题研究
从美国SEI教学模式看教师角色之嬗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对教育部(2008)26号文件的学习和思考
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介入性研究
文本与语境分析
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序言
10年前,迎着新世纪的朝阳,高校中的独立学院在全国各地横空出世,蓬勃发展。短短几年,300多所独立学院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超常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一大批出色的外语教师在独立学院里走上了“独立之路”,他们艰苦跋涉,辛勤耕耘,为独立学院培养出具有本科外语水平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才智,付出了10年的岁月。他们在独立学院里探索新的外语教育规律,在外语课堂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他们勤于观察,善于研究,坚定地迈进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上。
我们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校10周年之际,召开了全国独立学院外语教学高级研讨会,受到广大外语教师的欢迎。我们把会议收集到的论文择优汇编成册,取名《学科视野下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目的是向读者展示独立学院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文章中有的是对外语学科内容本体性的探索,有的是对外语专业教学实践和方法的研究;有的按学术论文格式写作,有的则采用叙事方式成文.凡此种种,都是出自独立学院外语教师笔下。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书中文章的内容反映了作者们学术追求的真实,文章的形式也展示了他们专业发展的现状,真正应该从中关注和赞赏的是他们对“外语学科”的顿悟,对“外语专业”的灵感,对“外语课程”的直觉,对“外语教师”的反思,以及对“外语教育”的责任感和对“外语事业”的使命感。 文摘
插图:
“故事化”写作的具体操作如下:在写作思维启动的初始阶段,教师提供几个随机选择、毫无逻辑关系而又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情境激活句”(在本研究的先导实验(pilotstudy)中,为故事创造提供的所有语句均来自现行国际权威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中体现典型英语思维、表述精当的双语例句,由于例句全部来自真实语料库,且系日常生活话题中最常用的自然表达法,故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地道性,极易与学生个体的真实生活经历产生自然链接),随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检索个人经历,发掘生活素材,整合零星见闻,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享关联资源,搭建情境框架,最终创造一个情节相对完整的双语故事。
四、“故事化”写作的操作原则
成功而又富有创意的“故事”得以产生,不仅依赖“高激活性”的关联语料输入,而且要在情节拟构与主题表达上保证足够的动态生成空间,因此“故事化”写作通常还要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首先,故事情境的基本框架是由母语驱动生成的。写作过程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分析归纳、运用准确的语言将其表达给读者的过程。对大部分处于中级水平的EFL学习者来说,由于不同语言间概念生成方式的差异,能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是不现实的,学生对英语的敏感程度和使用的可靠性远不及对汉语的掌握。因此,在拟构故事情节时,母语会因其自然习得的语感机制来平复语义裂痕。
ISBN | 9787308078696,730807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