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的结构》内容简介:这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宠蒂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在《行为的结构》中,他运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结构理论,试图赋予形式、结构以哲学的意义。他认为行为是主体的行为,行为表述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永恒斗争。
《行为的结构》是一本重要的哲学著作,具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法国思想文化对世界影响极大。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孟德斯鸠法的思想、卢梭的政治理论是建构西方现代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支柱;福科、德里达、德勒兹等人的学说为后现代思想、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础。其变古之道,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我馆引进西学,开启民智,向来重视移译法国思想文化著作。1906年出版严复译孟德斯鸠《法意》开风气之先,1918年编印《尚志学会丛书》多有辑录。其后新作迭出,百年所译,蔚为大观,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建设裨益良多。我馆过去所译法国著作以古典为重,多以单行本印行。为便于学术界全面了解法国思想文化,现编纂这套《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系统移译当代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但凡有助于思想文化建设的著作,无论是现代性的,还是后现代性的,都予列选;学科领域,不限一门,诸如哲学、政治学、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兼收并蓄。希望学术界鼎力襄助,以使本套丛书日臻完善。
编辑推荐
《行为的结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莫里斯·梅洛-庞蒂 译者:杨大春 张尧均 目录
一种含混的哲学阿尔封斯·德·瓦朗斯
导论:意识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 反射行为
导言:生理学对客观性的界定及经典的反射概念。
实在分析与因果说明的方法
第一节 经典的反射概念及其辅助假说
1.刺激
2.兴奋的位置
3.反射环路
反射的化学条件、分泌条件、植物性条件。——大脑条件与小脑条件;抑制与控制、协调与整合的观念;神经系统的等级概念。——反射对于同时发生的种种反应的依赖。——对于各种先前发生的反应的依赖:反射的扩散,反射的反向,韦伯法则与阈限观念。
4.反应
概述;秩序问题;解剖学秩序与生理学秩序
第二节 格式塔理论对于反射的解释
1.眼睛注视反射;各种兴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反应的关系。
2.推论
3.推论的证实:机能重组与替代:尤其以偏盲为例
4.反射的生物学含义
第三节 结论
1.“形式”范畴
2.这一范畴是多余的吗?在一种的生理学中,神经功能被归结为一些物理类型的关系的交织吗?
3.形式与目的。作为描述范畴的秩序。
第二章 高级行为
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反射学及其诸假设
它预设了对于行为的某种描述。物理-化学分析和生理学对行为的分析
第二节 行为的“中心区域”与定位问题
1.定位问题中普遍承认可的一些结论
疾病分析,结构障碍。——整体机能与镶嵌机能。——定位的混合观念与功能平行论
2.对这些结论的解释:协调的观念足以说明它们吗?
空间知觉方面的协调与“形象的不协调”。——色彩知觉方面;“色彩的层次”;语言生理学方面。——协调观念的歧义。
3.结论
驳生理学中的经验论与理智论。各种中枢现象中的形式;但什么是形式呢?
第三节 行为的各种结构
1.学习不能被解释为彼此外在的神经事件的联结
2.对行为的各种结构的描琐
A)各种混沌形式与本能。B)各种“可变动形式”:信号;各种空间关系与时间关系;各种机械关系与静态关系。C)各种象征形式
结论:条件反射的含义:病理现象或高级活动。行为与生存。
第三章 物理秩序,生命秩序,人类秩序
导论:格式塔理论想要突破实体主义的各种二律背反。——实际上,由于未能对“形式”作出哲学分析,它本身也回到了二律背反之中
第一节 物理结构
1.在什么意义上确实可以说:与实证主义的看法相反,物理世界包含着一些结构
2.但这些结构并不“在”某一“自然”“之中”
3.结构是对于某一意识而言的
第二节 生命结构
1.生命形式相对于物理系统的新颖性。新辩证法之项的机体及其环境
2.作为“观念”的机体
3.机体中的超越机械论-活力论对立的意义统一
第三节 人类秩序
1.意识的生命
——在当代人那里,意识与活动的关系仍然是外在的。关于知觉理论的一些推论
——初始知觉的诸特征:它依附于人的意向而不是依附于对象,它体验到实在而不是认识到真理
——有关于意识结构的推论:多种多样的意向,实在意识
2.严格意义上的人的意识
3.驳心理学中的因果思维。用结构来解释弗洛伊德主义
4.“心理”与精神不是实体而是统一性的辩证法或者形式。——如何超越“心灵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二者择一。——作为行为结构的心理
结论:前述分析的双重意义。它们接受一种批判主义结论吗?
第四章 心身关系及知觉意识问题
第一节 各种经典的解决
1.素朴意识及其经验实在论
2.关于感性事物的哲学实在论
3.科学中的伪笛卡尔主义
4.知觉意识的笛卡尔式分析
5.批判的观念。理智主义知觉理论对心身关系的解决
第二节 不存在着自然主义的真理吗?
1.前述各章在何种意义上导向了先验态度。被界定为意义的三个秩序的物质、生命和精神
2.但我们的结论不是批判主义的
3.应该区分作为意义的场所的意识与作为实际经验之流动的意识
A)外部知觉。事物现象。——身体本身的现象。——如同回到一种原初经验那样回到知觉场。作为有充分根据的错误的实在论
B)错误,心理的与社会的结构
4.结构与意义。知觉意识问题
所引著作目录
法中(西中)术语对照表
中法(中西)术语对照表
法中(西中)人名对照表
中法(中西)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后记
这部译著先由我本人根据法兰西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印行的法文版译出“目录”、“一种含混的哲学”、“导言”、第一章、第四章。后因着手翻译梅洛-庞蒂的另一作品《世界的散文》及忙于他务,遂请拟以梅洛-庞蒂哲学为博士论文选题的张尧均先生翻译余下两章。张氏以英文版(Alden L.Fisher译,美国Duquesne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和法文版对照的方式译出这两部分,完稿后由我对照法文版逐句校对,译稿因此完全以法文版为基准。张对我所译部分也对照英文版进行了逐字校对,再由我据法文版酌情处置错漏之处和有关用词或表述。全书最终由我本人进行统稿,有关术语和人名的对照表、参考书目等事项也系我本人所为。这是我和张尧均合作的成果,但许多术语和句子的处理更多地依照我的理解和习惯,因此,失误和问题也主要由我本人负责。
我于1998年秋开始尝试做一些翻译工作,陆续翻译了梅洛-庞蒂的《哲学赞词及其他论文》、《世界的散文》和《行为的结构》。我应该感谢商务印书馆的狄玉明先生为我提供了锻炼机会,更要感谢他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还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关群德先生和郭红女士等老师,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和热心支持,我不可能会较为顺利地完成上述翻译工作。在《行为的结构》的翻译过程中,陈村富教授在两处希腊文的处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翟三江先生帮忙处理了多段德文材料。我非常感谢他们两位的热心帮助。在翻译过程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术语和人名翻译参照了一些中译心理学著作和词典,在此不一一指名致谢。我一外学的是英语,二外是德语,法语算是三外了。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的诸位老师,如果没有他们把我领进“法语世界”,我目前所做的工作就无从谈起。由于兴趣集中在法国哲学,我至今尚未在英译汉方面做点什么,德语也暂时放在了一边。我希望在法译汉方面已经有所进步,但由于本人法语水平所限,由于本选题自身的难度(尤其是涉及到众多的心理、生理、病理学知识),尽管下了不少笨功夫,但错误显然在所难免,还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文摘
事先以“潜在内容”或“无意识知识”的形式作出这些证明,这乃是在假定:任何不以表象或内容的形式呈现给意识的东西都不能被意识所认识。我们应当明确表达从这些看法所得出的没有言明的意识概念。我们已经说出的那些足以表明,拥有一个表象或作出一个判断并不是与意识生命同外延的。意识毋宁是由含义意向组成的网络:这些意向时而于它们自身是明晰的,时而又相反地不是被认识到而是被体验到的。这样一个概念使我们能够通过扩大我们关于活动的观念而把它与活动联系起来。除非我们把人类活动所经历的理智分析看作是达到动物性目标的一种更精巧的手段,否则人类活动就不能够被归结为生命活动。但是,从我们自己所持的观点来看,正是目的与手段的这些完全外在的关系变成为不可能的了。只要我们用某些“表象”的拥有来定义意识,这种外在关系就是必然的了,这是因为,活动意识由此必然一方面被还原为对其目标的表象,并最终被还原为保证活动得以执行的身体自动机制的表象。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在这些情况下只能是外在的。
ISBN | 9787100070300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 莫里斯·梅洛-庞蒂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