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是葛洪思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此次著述的完成为更好地了解葛洪以及两晋时期的思想状况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作为其时南中国区域非常突出的一部子书,这一著作也为研究江南学术风尚保存了珍贵的资料。《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共分五章,依次对葛洪家世、《抱朴子外篇》的文本、《抱朴子外篇》的思想以及其与时代思潮的关系进行了某些探讨,试图对葛洪其人其书所蕴含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
编辑推荐
《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原创学术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 作者简介
武锋(1978-),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先后在《江苏社会科学》、《江淮论坛》、《孔子研究》、《安徽史学》、《宗教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编著作两部,主持省级课题一项。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葛洪家世及其生平研究/17
第一节 葛洪先世祖籍考实/17
第二节 葛洪家世探讨/19
第三节 葛洪生卒年考辨/27
第四节 葛洪生平与思想关系述略/37
第二章 《抱朴子外篇》文本研究/55
第一节 《抱朴子外篇》著述动机及其经过/55
第二节 《抱朴子外篇》佚亡情况考辨/73
第三节 《抱朴子外篇》从古本到今本的变化/84
第四节 《抱朴子外篇》在当时及其以后的影响/95
第五节 清代学人论《抱朴子》/103
第三章 《抱朴子外篇》思想研究(上)/116
第一节 《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研究/116
第二节 《抱朴子外篇》社会思想研究/182
第四章 《抱朴子外篇》思想研究(下)/211
第一节 《抱朴子外篇》士人精神研究/211
第二节 《抱朴子外篇》学术思想研究/222
第三节 《抱朴子外篇》历史人物评价研究/255
第五章 《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关系研究/280
第一节 围绕《内》、《外》篇关系的诸种争论/280
第二节 以《内》统《外》/289
第三节 《内》、《外》关系与时代思潮/307
结语/318
附录:葛洪年谱/324
参考文献/365
后记/377 序言
有人说,谁能将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奇迹阐释清楚,谁就能得诺贝尔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浙江人民发扬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使浙江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县域经济都十分发达的省份。当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浙江社会各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一个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富矿”,也是浙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特定地区的精神文化传统相关,因此,对引领浙江市场经济大潮的“浙江精神”的研究、对浙江传统历史人文的研究,也构成了一个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富有深刻内容的研究领域。此外,浙江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也大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野,因此对马列理论进行现代阐释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另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最终是为时代所用,指导社会经济和生活实践,并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因此,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成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述,既是学术研究工作的延续,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的一项历史使命。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2007)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当年曾被评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的优秀博士论文。今能得缘出版,实在幸运之至。论文的完成,是对我三年学业的一个交代,也真实记录了我所走过的一段学思历程。此时,我只觉得五味杂陈,其中的感受难以言传,分不清喜悦还是忐忑……
忘记不了投入论文写作中的日日夜夜。为了查找史料,反反复复地跑进图书馆;为了论文的构思,绞尽脑汁,若有所失;为了遣词造句,常常枯坐电脑之前,不能写下一言;甚至,有时候因为欠缺的历史知识而懊恼沮丧。面对这一课题,我只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浩淼无迹的大海,四顾茫然,不知何适,更多情形下觉得自己要被溺毙了,于是想拼命地抓住一根救生稻草,游向看不见的陆地。有好多次,我夜里做梦也会梦到如何进行论文的撰写,一不小心惊醒,犹能感到余悸未消,抬头看到窗户上因为路灯的照射而摇曳的疏影,于是又沉沉睡去。或许,现在能稍稍透口气了。
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摆弄玩具的孩子,他充满热情、全副身心地投入其中,乐此不疲,希望能够获得某种意外的惊喜。可是,事后他再看自己摆弄的玩具,往往显得粗疏支离或者基础不牢靠。不过,最能让他激动的是,他当初毕竟有过沉浸其中的难忘体验。
感谢我的导师章义和教授。从章师问学六年,获益良多。六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学术旁观者,章师不嫌朽木难雕,处处点拨,让我拓宽视域,窥到治学门径,提携我成为一个学术实践者。非但如此,章师还时时以身为范,教导我砥砺品格、锻炼个性,给了我驰骋的自由空间。与章师相处,如迎煦风、如沐春雨,始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因弟子愚钝,资质有限,对章师的许多提示、期待未能一一消化、实现,这要责怪自己学力不及。 文摘
金毅《抱朴子外篇概论》一文①,共分君臣之道、逸民之隐、美学之见等六个部分精要地分析了《抱朴子外篇》所涉及的葛洪思想。刘玲娣(导师熊铁基)的《(抱朴子外篇)与葛洪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2002年度硕士论文)是笔者目前看到的国内最早对《抱朴子外篇》进行专门研究的学位论文。论文共分为《抱朴子内、外篇之分与葛洪的思想》、《葛洪思想体系中的道儒关系》、《(抱朴子外篇的伦理、政治思想》、《抱朴子外篇的隐逸思想》四个部分,对《抱朴子外篇》中涉及的葛洪思想进行了较为深人的梳理与探讨。郑全(导师刘文英)的《葛洪哲学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哲学系2004年度博士论文)一文,是笔者目前所看到的唯一一部以阐述葛洪思想为主的博士论文,作者从葛洪的道教哲学本体论、神仙理论、人生哲学、政治思想与历史观等几方面论述了葛洪的思想,注重结合《抱朴子》内、外篇阐述葛洪思想是其一大特色。邹远志的《葛洪生平经历与其思想关系考述》分析了葛洪一生五个阶段的经历②,认为葛洪是兼具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他所持的是一种二元的文化观念,葛洪思想并非如学界所认为的是由儒人道的。
另外,王明《论葛洪》③、张广军《葛洪》④等也均对《抱朴子外篇》的思想有所论述。2.《抱朴子外篇》的政治、社会思想研究。《抱朴子外篇》主要是针对政治、社会现实立论,并提出矫正的设想与途径,以表达自己的世俗关怀。《抱朴子外篇》的政治、社会思想是葛洪思想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葛洪《抱朴子外篇》的政治、社会思想研究进一步开展起来。
冈崎文夫的《抱朴子汉末风格》是笔者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研究《抱朴子外篇》的专题文章⑤,文中分析了《抱朴子外篇》所论述的汉末风俗,认为《抱朴子外篇》中的《审举》反映的选举不实与《汉过》反映的货赂公行及人物甄别的乖滥很有价值,应该引起对汉晋史实的重新解释。
ISBN | 7511205933,978751120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 武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