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课系列教程建筑艺术赏析 (平装) 9787811374193,78113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建筑艺术赏析》内容简介:我们可以不欣赏绘画,不欣赏芭蕾,也可以不读诗歌,但我们不能不去看建筑,甚至使用建筑。我们的出行、工作或是旅游,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总是无注避免地时时刻刻在与建筑打交道,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看到建筑,并且置身于建筑之中,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西方的,各种民族风格特色的建筑。建筑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当我们看一座建筑或置身于一幢建筑之中时,当我们在感受建筑本身的高矮宽窄、明暗大小等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之时,往往不可避免地同时看到和感受到建筑之内和之外的一切,读到许多由时间线索穿缀的人物和故事,也就是我们通过建筑读出了个立体文化史。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也凝固了整个文化将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审美理想、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生产和生活习俗都凝结成为一个整体。 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任何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作为提供人类生存空间的建筑是一门艺术,甚至一些西方的哲学家把建筑艺术列为最早进人艺术行列的一个门类,并且将建筑与音乐作类比,形容建筑为凝固的音乐,形象地建立了建筑艺术的概念。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指出:“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艺术也是一门最早的艺术。”
编辑推荐
《建筑艺术赏析》: 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建筑。建筑艺术赏析,是欣赏主体通过对建筑形象的直观把握与细心体验,感受其形式美与表现力,体会其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活动。其中,欣赏主体处于自由状态,个性得以充分展开,想象得以广阔驰骋,为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最佳途径,从而推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目录
第一章 建筑与建筑艺术 第一节 建筑 一、建筑是什么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建筑的属性 四、建筑与人 第二节 建筑艺术 一、建筑艺术的概念 二、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三、建筑艺术的基本语汇 四、建筑艺术与社会审美 第二章 建筑艺术的内涵与审美 第一节 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 一、建筑空间形态的艺术表现 二、建筑空间组合的艺术表现 三、建筑空间处理的艺术表现 第二节 建筑空间的艺术特征 一、风格 二、象征 三、气氛 第三节 建筑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一、比例与尺度 二、均衡与稳定 三、韵律与节奏 四、主从与重点 五、多样与统 第三章 外国建筑艺术 第一节 西方建筑艺术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西方建筑艺术的源头 二、西方中世纪建筑艺术的发展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 四、西方近现代建筑艺术 五、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其他国家建筑艺术 一、印度与西亚建筑艺术 二、中古俄罗斯建筑艺术 三、日本建筑艺术 四、美洲古代建筑艺术 第三节 外国建筑艺术赏析 一、埃及金字塔 二、雅典卫城 三、罗马斗兽场 四、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 五、巴黎圣母院 六、印度泰姬·玛哈陵 七、日本院凤凰堂 八、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九、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十、巴黎凡尔赛宫 十一、巴黎雄狮凯旋门 十二、伦敦水晶宫 十三、巴黎埃菲尔铁塔 十四、西班牙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十五、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十六、美国匹兹堡市流水别墅 十七、法国朗香教堂 十八、悉尼歌剧院 十九、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二十、法国卢浮宫改建 二十一、马来西亚双子星座 二十二、日本大皈光的教堂 二十三、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第四章 中国建筑艺术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一、中国建筑艺术的萌生与奠定 二、中国封建社会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三、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的演变 四、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征 一、木构架建筑体系 二、独特的建筑外观形象 三、群体组织的空间序列 四、建筑艺术的综合表现 第三节 中国建筑艺术赏析 一、万里长城 二、北京故宫 三、北京天坛 四、太原晋祠 五、山西应县木塔 六、北京颐和园 七、苏州拙政园 八、明十三陵 九、北京四合院 十、徽州民居 十一、南京中山陵 十二、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 十三、上海金茂大厦 第五章 中西建筑艺术比较 第一节 建筑形象特征比较 一、建筑形态比较 二、建筑材料比较 三、建筑装饰比较 四、建筑空间比较 第二节 建筑文化观念比较 一、传统文化观念比较 二、建筑价值观比较 三、建筑自然观比较 四、审美价值取向比较 五、建筑发展观比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序言
我们可以不欣赏绘画,不欣赏芭蕾,也可以不读诗歌,但我们不能不去看建筑,甚至使用建筑。我们的出行、工作或旅游,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主动还是被动,总是时时刻刻在与建筑打交道,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看到建筑,并且置身于建筑之中,包括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西方的,各种民族风格特色的建筑。建筑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当我们看一座建筑或置身于一幢建筑之中时,我们在感受建筑本身的高矮宽窄、明暗大小等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的同时,往往不可避免地同时看到和感受到建筑之内和之外的一切,读到许多由时间线索穿缀的人物和故事,也就是我们通过建筑读出了一个立体文化史。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也凝固了整个文化:将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审美理想、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生产和生活习俗都凝结为一个整体。 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作为提供人类生存空间的建筑是一门艺术,甚至一些西方哲学家把建筑艺术列为最早进入艺术行列的一个门类,并且将建筑与音乐作类比,形容建筑为凝固的音乐,形象地建立了建筑艺术的概念。德国哲学家黑格尔(Friedrich Hegel,1770-1831)也指出:“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艺术也是一门最早的艺术。” 早在两百多年前,德国美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就曾说过:“通过既有生活又有形象的艺术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然后才能克服当前社会的腐朽与粗野,以及现代人的分裂现象,为将来全人类的和谐做准备。”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提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性。
文摘
插图: 第二种空间组合手法是“线列式”组合。这种组合是建筑中均质空间常用的手法,如办公建筑、学校建筑、研究性建筑、展示建筑等。这种组合方式常是一字形排开,但时而突出时而收进,时而挺直时而曲折,看似平凡,变化随意。人们都不会忘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成的理查德医学研究楼(图2-10)。这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康设计建成的具有世界声誉的标志性建筑,它的空间形态和建筑造型及细部处理无不具有轰动性效果,曾引起全世界建筑师的关注和兴趣。然而它的空间组合只是简单的“线列式组合”,由于空间和形体配合得当,空间形体节奏重复有序,虚实对比恰当,以及强烈动人的建筑轮廓,取得了很好的建筑艺术效果。 第三种空间组合手法是“辐射式”组合。这种组合形式在现代建筑总体布局、规划中经常使用。在单体建筑中有的是从一个中心枢纽向外做线列辐射,如三叉形的办公楼建筑或宾馆、公寓建筑,有的反其道而行之,中心是广场等室外空间,向外辐射的是联系各种建筑物的通道,使城市空间紧凑而有动态。 第四种空间组合手法是“网格式”组合。网格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经纬相交,物方存在,因此网格成为建筑空间组合的一种基本方式。网格具有严密的规律性,显现着一种理性的表情。我国古代城市就是一种网格空间,空间结构泾渭分明,网格可以拓展,网格可以生长。 20世纪60年代,荷兰兴起的“结构主义”建筑思潮,提倡的空间组合手法之一就是“网格”。“结构主义”建筑学派的代表建筑师赫伯兹伯格于1972年设计建成的阿陪顿比希尔中心,是一座典型的网格空间组合的建筑。这座建筑可供千人工作办公,空间组合是由3米斜交的网格组成,然后9米的方格为工作平台,3米为通道和共享空间,并可由顶部采光,这种成片的工作场所气氛舒展,沟通便利,布置灵活,有一种在家里办公的轻松之感。 第五种空间组合手法是“院落式”组合。
ISBN9787811374193,781137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邱德华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