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2》是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 而来的,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我读2》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
编辑推荐
《我读2》:阅读,是对心灵的操练。《我读2》,一本视角最独到的爱书人手记;以私享家的眼光,品鉴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烽火守书人”“理想的下午”“别对我撒谎”“先上讣告后上天堂”“够了,创意!”“拈花说”等七个篇目。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散文集、艺术赏析、佛学常识、哲学、美食指南……兼顾了各种读者的口味。
所有的爱书人,都可以看看这本《我读2》。它堪称一本独立、客观的品鉴指南,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卓绝眼光,将各式好书收罗其间,等着你发掘和体味。
读者亦可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正像文案中所言: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透过文字的海,我们得以相逢。
海报:
媒体推荐
好的散文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吴鲁芹《吴鲁芹散文选》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阎连科《我与父辈》
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为了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他们知道放弃理想的结果是什么,但他们放弃了。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生命对他们来说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
——贾樟柯《贾想》 作者简介
梁文道,凤凰卫视主持人。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各类艺术、文化时评,并参与文化及社会活动。
何亮亮,凤凰卫视评论员,国际问题专家。侧重研究中国外交、军事、俄罗斯和东北亚事务等。
《开卷八分钟》 凤凰卫视中文台读书栏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目录
烽火守书人
006 爱书人手记——香港 1949-1960,曾经的淘书天堂
011 生涯一蠹鱼——三更有梦书垫脚
015 搜书记——蓄书娱老
019 书店风景——旧金山的“城市之光”
025 书天堂——放一把梯子测量灵魂的深度
029 古本屋女主人——嫁给旧书店的女人
032 烽火守书人——伊拉克图书馆馆长日记
理想的下午
038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爱到中年
043 乱来——亦庄亦谐的毛尖
048 理想的下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053 房间——写作是发现异己的过程
058 午夜之门——流浪者之歌
066 吴鲁芹散文选——文人多牢骚
071 听见 100%的村上春树——文字的音乐
076 笑忘录——关于遗忘和布拉格
082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因爱之名的拷问
087 我与父辈——另一种角度看知青
别对我撒谎
096 道德的重量——买到药买不到灵魂
100 有光的所在——没有美感的人在道德上是可怕的
104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礼与法的差异
109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116 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拆解中国左派精神
120 Chinese Nationalism in the Global Era——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124 别对我撒谎——撼动世界的记者
129 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
135 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
139 上帝之鞭——野蛮征服文明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144 奇想之年——悼亡之书
149 临终者的孤寂——死亡并不孤寂
155 雷蒙德 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谈论死亡时说些什么
160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讣文分哪些流派
166 我们在此相遇——和亡灵神秘相遇
171 浮生取义——自杀的哲学问题
177 孤独六讲——人永远孤独
够了!创意
186 饮馔丛谈——好吃与好色
190 米其林指南——惹得大厨去自杀
195 奢迷——人间奢华品
199 本质或裸体——裸体是文化概念
203 碧娜 鲍什——艺术由问题开始
208 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艺术作品的“污点问题”
214 Why do architects wear black?——为什么设计师喜欢穿黑色
218 够了!创意——一辈子只做五样东西的设计师
224 冷静的暗房——每一张照片都是一种悼念
230 贾想——贾樟柯的平民意识
拈花说
236 正信的佛教——觉有情
241 明末佛教研究——佛教的衰微与中兴
246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顿渐之争
251 禅与文化——佛教和商人的关系
255 弥勒会见记——弥勒信仰的来源
258 开始读懂佛经——佛经是怎样产生的
262 不生气的生活——理智面对批评
266 包容的智慧——大和尚遇见真君子 文摘
烽火守书人
伊拉克图书馆馆长日记
每次遭遇战争,文化肯定会遭殃。人的生命都在战争中丧失了,文化还能依附在什么地方?但不可忽略的是,战火过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城市的重建却离不开文化所起的作用。
饱受战火摧残的伊拉克,曾经是两河流域上重要的文明古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它有多少文化瑰宝都在战乱中被炮火毁掉了。就伊拉克的现状而言,需要很多历史档案和资
料文献让这个国家可以重建它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但问题是,在这样混乱的时期,有多少人愿意去关注这些看起来非常遥远的事情呢?
《烽火守书人——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在全球图书馆界引起轰动。萨德?伊斯康德是库尔德人,曾经加入库尔德游击队对抗萨达姆政权,后来到英国读书,成了一位非常斯文的学者。2003 年美军攻入伊拉克,他接受号召回到巴格达重建自己的国家。
他担任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可想而知,经过一番战火的洗劫,当时的伊拉克国家图书馆不仅馆舍毁损严重,图书馆文献也大多被烧被抢,古书、档案、文件遗失了百分之六十,珍善本遗失百分之九十。萨德?伊斯康德认为很多伊拉克重要的国家机密档案都被美国人带走了,还有的则是被别的国家趁战乱偷去的。
这本日记于 2006 年到 2007 年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British Library)的网页上刊登,引起了轰动。全世界的图书馆馆长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同行每天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每天这个图书馆大概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供电时间,窗玻璃随时会破,有子弹会扫射进来。办公室随时可能被炸,昨天整理好的一柜书今天又在地上乱成一团,昨天还在上班的同事今天可能就不见了,你甚至会亲眼目睹自己的同事在战火中伤亡。
因为这个图书馆的位置特别险要,什叶、逊尼两派都想争夺,于是两派都跑来找馆长商量,要在图书馆房顶上装机关枪。当时的伊拉克已经乱到了什么程度呢?主管图书馆的文化部可能是逊尼派的,而另外一个部门,像国防部说不定就是什叶派的,两个部门之间自己会打仗。所以每天上班,都会觉得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上班了,每天都这么提心吊胆。
在这种情况下,萨德?伊斯康德为什么还要坚持做这个图书馆馆长呢?因为他想为自己的祖国保留一线历史文化的命脉。书里的有些记录相当震撼,比如有一天他被国民卫队的人拿枪指着头恐吓;又有一天有人用警车送回一些馆藏来,而警车是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或者又有一天,他的一个同事又牺牲了。
即使萨德馆长记录了一些自己觉得很高兴的事情,读起来也会让人觉得更加难过,因为让他高兴的事情在我们看来都是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比如今天的供电时间是六个小时,本月进馆读书的读者从六十人上升到一百人……看到这些,你只会觉得很心酸。而这些图书馆的馆员热心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有读者进来说想看某本书而馆里没有,他们就会立刻派人出去,冒着炮火和被绑架的危险到市面上买回来。如果买不到,馆长就会通过国际合作寻求支持,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图书馆的故事,很多人愿意帮助他们,想办法把他们需要的书籍或其他资源送过去。
萨德?伊斯康德馆长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国际上屡获大奖的文献保护者,但他最后反而放弃了继续写这个日记。他说这会使他觉得不安,这样的日记好像是在剥削自己的同事和族人的苦难生活,拿他们的鲜血和眼泪来博取全世界的同情,而这些都是他不需要的。他想要做的是继续在战火蔓延的混乱局面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值得欣慰的是,听说伊拉克最近局面缓和,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已经上升到每个月九百人了。
ISBN | 9787540446673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 梁文道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