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尔·威特的教育》写于1818年,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它完备而详细地记录了卡尔·威特从一个有些低智的婴儿成长为14岁的哲学博士的故事。老卡尔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和遗传,而是决定于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
《卡尔·威特的教育》出版后,不仅受到了许多著名教育学家的赞誉和推崇,而且由于它将思想性和操作性完美结合,使得无数有幸按照书中方法教育子女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编辑推荐
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故事,一个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作者牧师老卡尔·威特在54岁时老年得子,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一个智商低下的婴儿。但他并没有放弃,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小卡尔·威特在八九岁时便能够自由运用6个国家的语言,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未满14岁便获取博士学位,16岁时被聘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老卡尔·威特教育孩子的秘诀是:
让孩子有一个充满爱的家
给孩子营造最好的生长环境
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
抓住孩子的兴趣教孩子学习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培养孩子好的性格
鼓励孩子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理解和尊重孩子
让孩子在赏识中前进
用爱陶冶孩子的品行
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
锻炼孩子的意志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孩子对生活拥有美的感觉
《卡尔·威特的教育》告诉我们,天才并不取决于先天的禀赋和遗传,而是来自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
许多有幸读到此书的父母,都按照书中方法成功地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充分证明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所讲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和其教育理念的恒久价值。
世界教育史上的奇书,改变无数孩子命运的教育圣经。
跨越3个世纪,畅销全球的教育经典,备受世界各国教育家入赞赏的好书,无数父母按照书中的方法成功地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媒体推荐
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美]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塞德兹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日]本村久一
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图书馆的这本孤本藏书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把刘亦婷引向哈佛。刘亦婷被几所世界名校看中的优秀素质,就是用该书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础。
——《哈佛女孩刘亦婷》作者语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著名教育学家 陶行知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卡尔·威特(Karl Witte) 译者:翟文明 目录
第一章 欢迎你,我的孩子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第一节 有一个好妻子对养育我的孩子有多么重要
第二节 从妻子孕育宝宝的那一天就开始注意
第三节 孩子,父母和你一起成长
第四节 迎接美丽的朝阳
第五节 首要责任是养育我的孩子
第六节 让儿子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第二章 儿子的天生禀赋与后天教育
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一节 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
第二节 一切取决于如何养育孩子
第三节 我的儿子是刚刚萌芽的幼苗
第四节 从儿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
第五节 给儿子营造最好的生长环境
第三章 从儿子出生就开发他的智力
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早期教育绝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第一节 母乳之外,给儿子合适的饮食
第二节 保持儿子健康的心情
第三节 让儿子的五官与四肢一起发展
第四节 从我们身边的实物开始
第五节 儿子学习语言的奥秘
第六节 与儿子的心灵相接触
第四章 教育孩子需要正确的方法
如果不是用强制和严格的手段来训练少年们的学习,而是引导他们的兴趣,那么他们将发现自己的志气。
第一节 培养儿子多方面的兴趣
第二节 给儿子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第三节 我不会按照大人的想法打造孩子
第四节 我绝不剥夺儿子玩的权利
第五节 抓住儿子的兴趣教儿子学习
第六节 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并重
第七节 如何教儿子学习外语
第八节 绝不使用填鸭式教育
第九节 数学和科学技巧的培养
第五章 给孩子游戏和成长的空间
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中最纯洁的、最神圣的活动。游戏给人快乐、自由、满足和内部和外部的平静与整个世界的安宁。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决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有决心的人。
第一节 我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儿子
第二节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第三节 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第四节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与别人合作
第五节 我与儿子一起玩游戏
第六节 我告诉儿子:游戏只是游戏
第六章 培养孩子好的性格
要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会产生行为;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养成习惯;要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要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会影响你的一生。
第一节 性格也是能力
第二节 发自儿子内心的严格自我约束
第三节 儿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第四节 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第五节 孩子的性格决定他成长的方向
第七章 我怎样面对儿子成长中的问题
教育的前提在于以一颗宽大的心来了解、引导。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教育的目的就是把这些不利的消极因素通过适当的渠道转化,引导出积极的有利的因素。
第一节 鼓励孩子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第二节 放纵孩子的任性不是关爱
第三节 儿子的成功来自我们对他的诚实评价
第四节 对待儿子,禁律不能随意通融
第五节 杜绝儿子产生恶习
第六节 当儿子发脾气的时候
第八章 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父母的举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永久的影响。家庭应该是欢乐和爱的殿堂。在父母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时,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
第一节 在家里,我和儿子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二节 理解和尊重儿子
第三节 认真对待儿子自己的想法
第四节 绝不错误地批评孩子
第五节 善于和孩子沟迫,走进孩子的生活
第六节 严格的教育不是专制
第七节 粗暴的教育只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九章 让孩子在常识中前进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要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使他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
挠的意志力。同时我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卡尔,防止他骄傲自满。尽管这样做要花很大
的工夫,但我想最终一定会获得圆满的成功。
第一节 信任孩子,我为我的儿子自豪
第二节 多用赞赏和诱导的方式
第三节 教儿子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
第四节 把握好夸奖和责备的尺度
第五节 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
第六节 我绝不空洞地和不真切地表扬儿子
第十章 我如何培养儿子好的品德
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
第一节 提高儿子对善恶的判断能力
第二节 用爱陶冶孩子的品行
第三节 让儿子懂得同情和关怀
第四节 教育孩子信守自己的诺言
第五节 培养儿子的善行
第六节 让孩子懂得赚钱的艰难
第七节 教孩子怎样用钱
第十一章 我教孩子与人相处的本事
整个一生,我们都有赖于从一些人中获得友爱、赏识、尊重、道义支持和帮助。
……
第十二章 教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十三章 有良好的习惯才会有良好的素质
第十四章 有助于儿子成功的好习惯
第十五章 我的儿子是快乐的天才
第十六章 我只想让儿子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 序言
托尔斯泰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家庭给予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不可逆转的,借鉴国外关于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这本被埋没已久的书编译出来,以满足关心孩子教育的人们了解这本奇书的愿望。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出生于1800年。威特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是擅长数学。9岁那年,考入莱比锡大学。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威特由于完成了数学论文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以后,他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还未上任,便接受了普鲁士国王的赏金去意大利留学。在佛兰茨逗留时,他无意中开始了但丁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1823年威特23岁时,公开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书中指出了当时研究但丁的学者们的谬误,为但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正确道路。尽管威特是专修法学的,但他一面学习法学,一面继续但丁的研究,终于成了研究但丁的权威。
但普鲁士国王让他去意大利留学,为的是让他在当地研究法学并成为优秀的法学家。所以,他在意大利热衷于研究法学,而对但丁的研究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他于1820年回国,翌年开始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法学。1834年转到哈雷大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享年83岁。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以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威特的父亲把他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公开发表,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
这本写于1818年的书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书中所阐述的思想与当时人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老卡尔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文摘
我深深感觉到,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
我是一位牧师,并且自认为还称得上是虔诚的信徒。对于卡尔性情方面的培养,我一直是特别注意的。我不想让卡尔成为那样的孩子:本人是牧师的儿子,熟读圣贤之书,却整天油腔滑调,胡作非为。这样的人,即使具有非凡的才华,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卡尔从小就受到特别虔诚的教育,以精通圣书而著称,尤其是基督教义,他全部背了下来,而且确实照教义指导行事。
无论是我的朋友还是邻居,绝对看不到我对儿子没有理由的娇宠,儿子犯了错误一定会受到纠正。我是在尊重儿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他进行应有的约束,让他明白,他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为所欲为。
无论对什么人,我都教他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也不例外。让他知道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夸奖。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最大障碍。我让儿子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自己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对我个人来说,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也应该为儿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
有人认为我只是热衷于发展儿子的大脑,这是错误的。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我特别下力气的与其说是智育莫如说是德育。我不想把儿子变成个聪明却不近情理的人。
我认为,性格就是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所接受,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就有走向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如果性格孤僻,他的交往活动就只会在狭窄的范围中,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人们直接配合,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走向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就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从某个方面说,性格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谓性格,是在孩子的生命力顺应环境条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一生下来,根本不存在什么直爽开朗的性格或孤僻内向的性格。性格是孩子的生命和作为生存能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
ISBN | 7801459997,978780145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 卡尔·威特(Karl Witte)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