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经音义与汉字研究》是国内首部佛经与汉字综合研究的专著,不可多得。特别是与佛典相关的汉字情况十分复杂,常超出一般人的见识。是书立足于佛典与汉字前沿深入透视,对手头字、讹字、借字、专造字、俗字等列例详明,剖析精到,使汉字与佛经音义研究相得益彰。
编辑推荐
《佛经音义与汉字研究》:凤凰出版社 目录
《佛经音义与汉字研究》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研究范围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佛经音义的版本
第一节佛经音义的写本
第二节佛经音义的刻本
第三章佛经音义诸本舆汉字研究
第一节写本佛经音义与汉字研究
第二节刻本佛经音义与汉字研究
第三节写卷和刻本佛经音义与汉字研究
第四章佛经音义字形研究专论之传承字
第一节传承字述评
第二节佛经音义中的正字
第三节佛经音义中传承字的作用
第五章佛经音义字形研究专论之二——手头字舆讹字
第一节手头字
第二节讹字
第六章佛经音义字形研究专论之三——借字舆译经专造字
第一节借字
第二节译经专造字
第七章佛经音义与汉字形体演变探源研究
第一节“六书说”概要
第二节“六书”以外的现象¨
第三节“俗字”和俗文献
第四节佛经音义俗字所反映的汉字字形演变的几种主要方式
第八章佛经音义与汉字形体演变研究
第一节佛经音义与汉字字形演变
第二节佛经音义俗字形体辨析
第三节佛经音义俗字形体演变的理据
第九章佛经音义有关文字的术语研究
第一节与俗字相关的术语
第二节与正字相关的术语
第十章佛经音义与汉字史研究
第一节佛经音义与《说文》
第二节佛经音义与其它字书
第三节佛经音义与民间用字
第四节佛经音义与中古汉字
第五节佛经音义与敦煌文献用字
第六节佛经音义在汉字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术”为“邑中道”(《说文》),“学术”犹为学之道,而“学者体认不同,学术内涵有异”。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包括经学、小学、校勘学、辨伪、辑佚、史学、方志学、地理学、谱牒学、历算学、乐曲学,不曾出现佛学。佛学研究汉魏六朝直至近世,颇有可观者,梁氏却未及道。钱宾四亦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包括宗教、哲学、科学、心理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音乐,以宗教为首列。事实上,佛典的研究由来已久,近世亦不乏其探究者。
现当代佛学研究决非魏晋南北朝为求知一般佛理,而是在《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已有研究基础上继续开掘,更进一步通过佛典音义关系探求佛经的深层音义体系及文化底蕴。前人的研究成果保留在传世的佛典书面语言裹,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佛典研究自是离不开对汉字的研究,《佛典音义与汉字研究》之作的重要性当不言而喻。目前佛典研究不乏佳作,而《佛经音义与汉字研究》则是国内首部佛经与汉字综合研究的专著,不可多得。特别是与佛典相关的汉字情况十分复杂,常超出一般人的见识。是书立足于佛典与汉字前沿深入透视,对手头字、讹字、借字、专造字、俗字等列例详明,剖析精到,使汉字与佛经音义研究相得益彰。 后记
这是我们三个合作的第四本论著。从上世纪的1998年起,我们达成了一个默契,于是坚守到现在。
十多年来,沉埋于故纸堆中,枯坐在计算机台前,对着荧屏望穿秋水,倏忽之间,我们都已迈过了“五十龄”那道门坎,迅即地“奔六”了。好在我们没有白白度过这十来年。
按照我们的设想,每年出几篇论文,两年出一部专着。这个想法,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正在一步步的实现。也由于我们的默契和努力,终于可以看到这本关于佛经音义文字研究的小册子的问世了。
其实,在我们的几本着作中,花力气最多的,就是这本了。因为佛经音义文字的价值,在于它保留了大量的俗文字,而俗文字在计算机现成的字库中,还没有相关的合适的条件。我们有个想法,在文字研究中,对字形的保真应该是很重要的。如果用现在的文字去翻写古代俗文字,很难让读者直接感悟到俗文字的形态和价值。所以我们不厌其烦地运用计算机图形工具,把扫描好的原始文文件——加以勾勒,揠出要用的字来,制成一个单字小文件。在写作时,再——贴上去.因而这本小书,虽然总字数纔三十万出头,但仅仅为准备这些需用的小文件,我们就揠出了近三万个字形来。 文摘
“六书说”的另一部分是使用。我们可以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诸方法造的文字记录语言,但有两个问题会困扰这种记录方式。这两个问题是: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不断拓宽的视野会促使语言的发展,词汇量的增长势必造成文字的不足,在新字尚未诞生前,在记录新词方面就会不敷应用;同时,方言和古今的变化,也会使字音字义以及字形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矛盾。也就是说,无论有多少字形,如果只是以一字记一义的话,那么,意义无穷,语词也就无穷,文字也就要无穷.而事实是,文字是有“穷”的。“转注”、“假借”两种方法似乎就是为此而被汉代学者归纳出来的。尽管学术界对“转注”的意见不一致,但把它视为“用字之法”也还是可以接受的。一般认为,“转注”揭示了语言中语词间的古今和方言关系,由此造成了种种同义词或同源词;而“假借”则是用以“济”各书之“穷”的一种替代方式。因此,有了假借,就使得文字在记录语言方面获得了某种自由,从而使文字可以有效地记录语言。
第二节“六书”以外的现象
“六书”构造理论虽是与汉字的创造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但汉字是发展着的事物,并非按照某个规定的程序一成不变。
ISBN | 9787807299448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
作者 | 陈五云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