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和应用指南 (平装) 978750134382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和应用指南》内容简介:管理元数据是元数据研究与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外图书馆或信息服务机构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时,相当一部分采用了通行的或自行研制的元数据方案,许多也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元数据。
编辑推荐
《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和应用指南》: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成果
目录
前言 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管理元数据框架的构建 5 作用 6 原则 7 数据模型 8 管理元数据的语义 9 管理元数据的描述语言与语法结构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扩展的修饰词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元素与修饰词列表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RDFS编码——通用元素篇 附录D (资料性附录)“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RDFS编码——专用元素篇 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应用指南 1 总则 2 细则 附录l (规范性附录)规范档 附录2 (资料性附录)信息资源结构的表达 附录3 (资料性附录)相关修饰词的集中排序 附录4 (资料性附录)通用元数据方案的链接或嵌入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利用元数据对信息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管理,已经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手段之一。元数据最初用于描述信息资源的外部与内容特征,以便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检索、定位或书目控制。这一类元数据现在一般称为描述元数据,如MARC、DC(I)ublin(20re)、MODS等。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开放性的原则开发及应用描述元数据,增进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与开放性,通过共享元数据,进而共享元数据所描述的信息资源,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交流。元数据并不局限于描述信息资源的外部与内容特征。人们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不同阶段与不同层次,创建了不同功能与作用的元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不同功能与作用的元数据加以归类。在图书情报领域通常把元数据分为描述元数据、结构元数据与管理元数据。描述元数据上文已作了介绍。结构元数据主要确定元数据的语法结构或者信息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比如HTML、XML等置标语言以及METS模块中的结构元数据。管理元数据是专门对信息资源实施管理的元数据。它描述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信息以及由管理信息进一步揭示的管理政策与管理机制,比如与信息资源的评估、选择、使用权限、加工等有关联的信息与相关机制。管理元数据有助于对信息资源实行自动化与网络化的科学管理,有利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的跨系统交换与共享。总体上说,已建设的元数据主要以描述元数据为主,缺少对管理信息的描述,不能满足有效管理以数字资源为主的信息资源(正文中简称“信息资源”)的需要。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受国家图书馆委托,承担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项目“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的研制,以《国家图书馆核心元数据标准》《国家图书馆元数据应用规范》为指导,完成了《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及其应用指南的编制。本书即是以“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并参考了“信息资源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研究”课题的相关研制成果编写的。
后记
管理元数据是元数据研究与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外图书馆或信息服务机构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时,相当一部分采用了通行的或自行研制的元数据方案,许多也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元数据。管理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主要应用于信息资源及其内容元数据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对管理元数据的研究与开发一般着眼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信息资源内容元数据的管理、资源技术特征的揭示与管理、知识产权与资源使用权限的管理、资源鉴定、资源数字化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申请立项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信息资源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研究”,首次以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为依据,从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体视角构建了基础管理元数据框架模型,定义了管理元数据元素集,并制定了管理元数据规范的应用指南。该项目于2008年完成。 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项目,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作为国家图书馆元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根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情况的调研,结合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需要,建立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框架,定义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元素集,并制定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的应用指南;要求该规范支持对国家图书馆各类型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建设各环节的管理需求,包含对技术、知识产权、来源、数字化过程、服务等与数字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实现对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国家图书馆为此于2008年2月专门成立了管理元数据子项目组,于2008年6月完成了技术需求书,并于2008年7月2日委托采购中心进行竞争性谈判。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凭借其在管理元数据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成熟经验与良好基础,通过竞争成为项目研制单位。双方于2008年7月18日签订合同。 根据项目需求,项目研制单位对国内外管理元数据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广泛深人的文献调查,在分析、梳理管理元数据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元数据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以及研发思路;在国家图书馆子项目组的协助下,研制单位赴国家图书馆进行了现场调研,了解国家图书馆各类型数字资源、各环节业务流程的基本情况,分析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与管理的特点与特色,以便有针对性地研制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使其更好地符合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实际需要。研制单位于2008年9月30日首次提交研制成果,之后国家图书馆子项目组与项目研制单位又经过多次沟通,对成果进行了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国家图书馆管理元数据规范及其相关文件。2009年6月通过子项目组验收,2009年7月9日通过国家图书馆馆内专家验收,2009年7月21日至8月4日完成网站公开质询,2009年8月28日通过国内业界专家验收,至此该项目全部完成。
文摘
插图: 管理元数据对信息资源,尤其是数字信息资源的管理政策与管理机制进行描述,是元数据在信息资源管理层面的拓展。管理元数据对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利用过程的管理信息加以规范化、开放性的揭示,有助于用户或第三方系统方便地、无障碍地共享本系统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各个信息系统在安全机制保障下,通过管理元数据,有效地交流管理政策与管理机制,促进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及其集合可以通过管理元数据与具体系统的绑定来形成实际的表达机制,也可以通过修改管理元数据方便地定制、更改表达机制,还可以支持智能代理对信息资源及其集合进行自动的搜索与匹配,支持智能代理解析信息资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多个信息资源集合。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与政策可以通过管理元数据与具体系统的绑定来形成实际的运行机制,也可以通过修改管理元数据方便地定制、更改管理机制与政策,还可以支持智能代理对管理政策和规则进行自动的搜索、解析与相应的处理。 管理元数据框架提供了基于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信息资源采集、加工、服务三个基本模块,应用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并可以按照管理元数据框架的扩展机制,建立更为细化的、适应实际需求的管理元数据应用体系。 在数字图书馆中,可以利用管理元数据框架构建信息资源的管理平台,该平台根据应用环境划分成若干应用平台,譬如,基于信息资源业务管理流程的信息资源采集管理平台、信息资源加工管理平台、信息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基于信息资源类型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每个平台下还可以建立若干子平台,如信息资源加工管理平台下的元数据管理平台、数字化加工管理平台等。 6原则 6.1基本原则管理元数据框架的设计遵循了元数据标准规范的模块化、开放性、互操作性原则。(1)模块化原则管理元数据本身是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中的一个逻辑模块,对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服务实施管理,同时依据信息资源在数字图书馆中的流程进一步划分成采集、加工、服务三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的元素分成三类:通用元素、专用元素、本地元素。通用元素是三个子模块共有的元素,如代理(Agent)(包括用户和工作人员等)、信息资源、权限等;专用元素是特定的子模块所特有的,如信息采集模块的“采集来源”、信息服务模块的“服务请求”。本地元素是特定的应用系统为适应特定的应用环境而扩充的元素,这些元素只适于本地系统的需求,并不参与不同系统之间管理信息的交换。
ISBN9787501343829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郑巧英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