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L写作教学研究》内容简介:CSL(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简称。《CSL写作教学研究》作者积十余年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之经验,创造了以语段教学为核心的“分解式CSL写作教学体系”,为外国留学生“多快好省”地学习汉语写作找到了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CSL写作教学研究》从CSL写作教学与母语写作教学的区别,CSL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内容,CSL写作的教学阶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对“分解式CSL写作教学体系”,作了具体而深入的阐发。
《CSL写作教学研究》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员和CSL学习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CSL写作教学研究》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写作的特点和写作教学的任务/2
一、写作的特点/2
二、写作教学的任务/5
第二节 CSL写作教学的基本内容/7
一、词汇教学/7
二、句式教学/8
三、语段教学/10
四、篇章教学/14
五、语感教学/17
六、文体教学/18
第二章 CSL写作与写作教学
第一节 CSL写作的特点/20
一、内部语言不同于外部语言/20
二、从“内现”到“表现”的差距加大/22
三、思维领先,表达滞后/23
四、母语影响目的语的表达/25
第二节 CSL写作教学与母语写作教学的区别/30
一、教学对象不同/30
二、教学方法不同/31
三、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尽相同/33
第三节 CSL写作教学的要求/33
一、以语言能力训练为中心/34
二、以语段训练为主要方式/34
三、作文要精批细改/37
第四节 CSL写作教学的方法/39
一、语段规范法/39
二、自由写作法/45
三、交际法/47
第三章 CSL写作的教学阶段
第一节 写字阶段/51
一、汉字的正确书写/51
二、错别字的改正/53
第二节 写句阶段/56
一、写单句/56
二、写复句/66
三、病句的改正/68
第三节 写段阶段/69
一、扩句成段/69
二、常用文体的语段训练/72
第四节 写文阶段/75
一、准备文体的练习/75
二、实用文写作/78
第四章 CSL写作的语段教学
第一节 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分解/80
一、记叙文的特点/80
二、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分解/82
三、记叙文分解教学示例/100
第二节 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分解/113
一、说明文的特点/113
二、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分解/117
三、说明文分解教学示例/126
第三节 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分解/134
一、议论文的特点/135
二、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分解/136
三、议论文分解教学示例/147
第五章 CSL写作的篇章教学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教学/154
一、应用文的特点/154
二、应用文的语言/155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示例/159
第二节 文学评论写作教学/177
一、文学评论的写作准备——读后感/177
二、文学评论的写作/183
第三节 语言学论文写作教学/191
一、语言学论文的写作过渡——立论文和驳论文/191
二、语言学论文的写作/198
第六章 CSL写作的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课前设计/205
一、分析教学对象/205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206
三、明确教学内容/208
四、构想课堂教学过程/210
第二节 教案编写/210
一、教案的类型/211
二、教案的格式/226
三、教案编写的要求/227
第三节 课堂教学/229
一、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229
二、课堂教学的要求/233
三、课堂教学的步骤/234
第四节 教学效果测试/248
一、分解性练习测试/248
二、课堂作文测试/250
三、课后作文测试/251
四、期中、期末测试/251
参考书目/256
后记/257 后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力的空前强盛,全世界出现了汉语学习的热潮,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是盛况空前。本人从事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15个年头,正是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年代,这为本人的CSL写作教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回想当初我刚踏人这一行的时候,由于没有系统教材,没有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我常常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段算一段。当然,这种捉襟见肘的教学也促使我对CSL写作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索,我在教学中逐步形成了“分解式CSL写作教学”的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我与夏小芸老师合作,把这一研究成果编写成了系列教材《汉语写作教程》,并于当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出版以后,已被国内多所院校采用,本人也多次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的汉语学校介绍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同行的欢迎和好评。这又促使我对CSL,写作教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各种各样的原因,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三年。其间,我甚至不止一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是,学院的领导、同事和我的家人,一再地鼓励我,鞭策我,促使我一次次地坐到了电脑面前。好不容易完成初稿以后,仔细一看,还是有一些交叉重复之处,有些章节甚至语言风格也不统一。整理修改,又断断续续花了三个多月时间。 文摘
插图:
另一方面,在构思阶段,由于思维具有广阔性、跳跃性和不确定性,而物化形式的文章,总得固定为一定的篇幅,它必须以确定的语言、连贯的语句、可以理解的语法结构来表现思维的成果。但是,语言本身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用语言来表现;语言塑造的形象,也不像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形式塑造的形象那样具有具体的实在性,可以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用语言塑造的形象不可能直接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只有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才能通过想象、联想,感知和把握作者所塑造的形象以及通过形象传达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用语言所塑造的形象不是直接呈示的,而是通过语言的中介间接地呈现出来的。所以,从构思到表达,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损耗”。
在CSL写作中,这种“损耗”就更大了。把构思阶段的内部语言(非汉语)转化成表达阶段的外部语言(汉语),这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即使是汉语水平较高的作者,也不可能再现母语构思的原貌,这和翻译作品很难完全再现原作的精、气、神的道理是一样的。对于词汇不够丰富,对汉语语法不够熟悉的CSL学习者来说,在变换语码的过程中,改变构思的初衷,丢失构思中语言信息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原来构思中高大丰满的形象可能就会变得瘦小干瘪,原来丰富的思想可能会变得词不达意,原来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可能“言不由衷”。在CSL写作教学中,我们无法窥见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无法窥见学生“内现”的文章雏形的面貌,可常听到学生说,“想到的东西很多很多,写出来的却只有一点点”,从中就可以看到从“想”到“写”,从“内现”到“表现”的差距。
ISBN | 9787565100741 |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邹昭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