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简介:暨南大学金融学人在全方位、多层次地研究与探索。为了记录暨南人把握时代机遇、迎接现实挑战的努力与汗水,为了反映暨南园金融学科的建设水平,为了记录暨南人面对改革与发展所展现的经济学智慧、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为了反映暨南园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粤港澳经济金融繁荣所作的贡献,我们特此设立了《暨南金融文库》并予以出版。该文库涉及国际金融与金融一产业组织、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微观金融理论与实证、现代金融理论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结合金融全球化和我国金融开放改革的实际,在探索中国货币、金融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方面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力争在国际金融理论、华人华侨资本与国别金融、国际金融热点和前沿问题的研究方面,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涉外金融理论、制度及运作问题;力争从微观层面研究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研究资本市场定价、交易成本、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之间的理论与经验关系,为规范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编辑推荐
《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暨南大学金融专业课程外语教学为例。 目录
第1章 导言
第2章 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概况与定位
2.1 背景
2.2 定义
2.3 理论依据
2.3.1 学习迁移理论
2.3.2 输入假说
2.4 意义
2.5 目的与目标
2.5.1 目的
2.5.2 目标
2.6 现阶段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活动的探索历程
2.7 课程特点
2.8 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3章 国外类似教学的主要运行模式
3.1 沉浸式(Immersion)
3.2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3.3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3.4 双重语言教学模式(Dual Language Education)
3.5 翻译式教学模式(Translation Education)
第4章 相关国际经验与启示
4.1 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
4.1.1 形成及影响
4.1.2 加拿大第二语言沉浸式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与成就
4.1.3 沉浸式教学模式在中国的传播
4.2 美国双语师资培养模式及其借鉴
4.3 新加坡双语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第5章 我国与国外此类教学的比较与分析
5.1 差异
5.1.1 教学理念
5.1.2 教学目的
5.1.3 师资条件
5.1.4 语言环境
5.1.5 教材编写思维方式
5.1.6 语言背景
5.1.7 政策背景
5.2 启示
第6章 目前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模式
6.1 现状分析
6.1.1 高校层次差异
6.1.2 教学形式差异
6.1.3 地区差异
6.2 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模式分析
6.2.1 教学模式问题
6.2.2 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第7章 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1 外语在教学活动当中是工具还是障碍
7.2 与学科教学目的紧密相连还是背道而驰
7.3 此类教学意在提高专业能力还是外语水平
7.4 开展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条件是否具备
7.5 继续套用原有教学观念和授课模式是否可行
7.6 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是否具有随意性
7.7 教材及配套品种是否相对齐备与丰富
7.8 师资队伍是否建立和健全
7.9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需要首先予以端正
7.10 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程度是否比较理想
7.11 与此类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是否到位
7.12 相关资源的利用效果是否理想
第8章 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对策思路
8.1 明确教学目标
8.2 实行差别化教学
8.3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8.4 创设合理、连贯的课程体系
8.5 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
8.5.1 我国高校非外语专业课程外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
8.5.2 合格师资队伍的标准及对师资问题的解决思路
8.6 量力而行,不搞盲目赶超与攀比
8.7 整合资源、加强协调、资源共享
8.8 加强教材建设力度
8.9 尝试新的教学观念和授课手段
8.10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
8.10.1 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8.10.2 对教师的激励机制
8.11 营造外语学习和教学氛围
8.12 教学管理制度化
第9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序言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其体系结构及运行质量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相应地,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科桂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已经成为上至国家领袖、下至平民百姓的必修课程。
中国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面临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发展模式的转型,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成为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核心环节。这既需要我们认识并顺应经济系统和金融体系的演进理性,又需要决策者的调控与规制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其广度,其深度,其复杂性,远比发达经济体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要深刻。
成立于1906年的暨南大学是中国最高华侨学府。始有暨大,便有商科。1918年,应南洋华侨的需要,暨南大学开设商科。马寅初、王亚南等经济学家曾先后执教于此。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汇集蔡馥生、赵元浩、黄德鸿、张元元等一批在经济学和金融学界颇有名望的专家学者。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依托地缘优势和侨校优势,暨南大学的金融学科不断成长、不断壮大。暨南大学金融学科点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25年创办的银行理财学。 文摘
通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可以使人对双语教学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理论上而言,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母语及外语来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对同一事物进行描述,从而达到理解、思考进而掌握的目的。而双语教育则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当中的一种自然是学生的本族母语,而另一种则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育当然需要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和展开。这正是《朗曼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育”词条所作解释的真正含义。②
可见,正如有时外语教学也泛指外语教育一样,双语教学既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也泛指双语教育。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可能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母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母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简而言之,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双语教育可以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例如,双语教育以两种语言(汉语、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通过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例如金融学、国际贸易、生命科学等)来达到掌握该语言和该专业的双重目的。也就是说,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的学科专业课程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目的。
ISBN | 7504952060,978750495 |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作者 | 黎平海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