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所涉及的,不论是“古籍”还是“古籍整理”的概念,都是广义的,也就是针对产生在1911年以前的历史文献,包括纸本的以及其他形式的载体,人们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历史文献的一切处理形式,都属于《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考察的范围。
编辑推荐
《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是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节 利用计算机辅助古籍整理的条件
第二节 计算机应用常识
一、计算机发展简史
二、微型计算机的构成
三、微机操作常识
四、Windows 操作技巧
(一)程序安装
(二)程序调用
(三)常用快捷键
(四)系统优化
(五)系统备份
(六)系统恢复
第二章 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计算机与古籍整理的关系
一、古籍整理手段的更新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应用在古籍整理中的优越性
第二节 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现状
第三章 古籍数字化
第一节 古籍数字化的历程
一、古籍数字化的几个阶段
二、古籍数字化概念的形成
第二节 古籍数字化述略
一、古籍数字化目的与原则
二、古籍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三、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常用古籍数字化成果举隅
(一) 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二) 《四部丛刊》电子版
(三) “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
(四) 《国学宝典》
(五) 《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系列光盘
(六) 《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七) 《古今图书集成》全文电子版
(八) 中国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
(九) 《龙语瀚堂典籍数据库》
(十) 《全宋诗》分析系统
(十一) 汉籍电子文献
(十二) 中华典籍网络资料库
(十三) 简帛金石资料库
第四章 汉字库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古籍数字化的字库问题
第二节 汉字规范
一、异体字处理
(一) 异体字的定义
(二) 异体字规范
(三) 异体字处理的现状
二、繁简字处理
(一) 繁到简转换
(二) 简到繁转换
(三) 检查不规范繁简字
第三节 补字
一、True Type 造字程序
(一) 调用True Type 造字程序
(二) True Type 造字
(三) 使用造字
二、女娲补字软件
(一) 女娲补字程序安装
(二) 启动女娲补字程序
(三) 造字
(四) 补字编码区
(五) 转换补字
(六) 调用补字
(七) 备份补字库
第四节 汉字输入
第五章 古籍文本的编辑
第一节 Word 2003
一、Word 2003 应用基础
(一) Word 2003 的启动
(二) Word 2003 的工作窗口
二、Word 2003 文本编辑
(一) 建立文档
(二) 打开文档
(三) 文档管理
(四) 文档编辑
三、Word 2003 文档排版
(一) 字体与排法
(二) 页眉、页脚设置
(三) 页码设置
四、Word 2003 文档打印
(一) 页面设置
(二) 文档打印
第二节 方正书版9.11
一、方正书版9.11应用基础
(一) 方正书版9.11的特点
(二) 方正书版9.11的文件系统
(三) 方正书版系统的工作流程
(四) 方正书版9.11的安装
二、编辑小样文件
(一) 方正书版9.11的启动与退出
(二) 方正书版编辑窗口
(三) 创建小样文件
(四) 打开小样文件
……
第六章 古籍书书版的制作
第七章 影印古籍
第八章 网络古籍资源述略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古籍,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古代的时间下限,一般认为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为止。尽管还有争议,但这种观点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因此,从狭义的角度看,古籍就是指1911年前成书的图书。如果从广义的角度考察,则“古籍包括古书和古书以外的、未形成‘书’的其他古代文献,如甲骨刻辞、金石刻辞、简牍帛书、敦煌卷子等等”①。所谓古籍整理,也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理解。大凡有关古籍各方面的学术工作,都可以称之为古籍整理,这是广义的,也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而狭义的、严格意义上的古籍整理,“就是对古籍的原文进行某种形式的整理加工,以便于人们阅读与研究”⑦。本书所涉及的,不论是“古籍”还是“古籍整理”的概念,都是广义的,也就是针对产生在1911年以前的历史文献,包括纸本的以及其他形式的载体,人们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历史文献的一切处理形式,都属于本书考察的范围。
古籍资源有多少? 文摘
插图:
又如,刘琳、沈治宏两先生合编的《现存宋人著述总录》,在收集资料时,靠出差、写信请各地朋友帮忙等手段,花费了近10年的时间。后来又用近5个月时间将资料排比归类,按四角号码编序,准备交出版社铅排付印。但因陆续收到的资料还不少,一旦采用铅排,在排定版式后要重新排索引、添页码不说,还将面临添加新资料推版重排的危险。恰好此时古籍所开始推广使用微机,于是编者将全部资料输入数据库中,并随时添加,到1997年汇总出版时,又补充了数百条资料。最后,将所有资料输出校对完毕,利用《中文索引编制系统》排序、排版,短短几天之内即下厂付印。全书分类编排,附有作者、书名四角号码索引,并附拼音、笔画检字索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从上例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辅助古籍整理,其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上。如第二例中,手工编制《现存宋人著述总录》(约70万字)的分类与索引部分,用了近5个月时间,如果用铅字排校的话,还约需3个月时间。而采用微机进行分类、编序与排版,大约10天左右即可全部完成。如果各大图书馆书目、各大类图书目录都已经建成数据库的话,编制类似《现存宋人著述总录》一样的书目,几天内即可全部完工。可见,利用计算机整理古籍,有助于将人力从繁重的资料收集和分类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计算机在计算的准确性与唯一性方面,也大大优越于手工,有助于提高古籍整理的质量。比如编笔画、四角号码索引时,常常遇到一些字,各种字典的划分不同,每个人的编码方法也不同,体现了很大的随意性。而计算机就不同了,一字一码,严格按选定的标准编码,检索起来也可靠迅捷得多。
ISBN | 9787561445082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吴洪泽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