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1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库 (平装) 978780208885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259251 类别: 图书 军事 军事制度,军纪
《中公版2011·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库》内容简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在整个考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针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即军转干考试)的专业教材却很少,考生只能通过学习公务员考试用书来应对军转干考试,但军转干考试的考试内容、测试范围、题型类别与公务员考试有着较大区别,这就造成了考生的复习针对性不强,事倍而功半。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1·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库》:严格依据军转干部安置考试大纲编写的深度辅导教材、唯一达到军转干部安置考试难度的深度辅导教材、考点全面覆盖,解析详细准确、契合考试难度,快速提高成绩。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具有十多年公务员考试辅导与实战经验,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主持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专项突破等全系列教材和辅导课程,讲课系统、全面、有效,倍受考生欢迎和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军队建设篇 专项一军队建设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篇 政治篇 专项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三毛泽东思想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篇 党情国情篇 专项五中共党史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六基本国情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篇法律篇 专项七法理学及宪法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八行政法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九刑法及刑事诉讼法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十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篇 管理篇 专项十一管理学基本原理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十二行政管理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十三领导学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六篇经济篇 专项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十五微观经济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十六宏观经济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十七国际经济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七篇 科技篇 专项十八科学技术概述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十九科学常识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二十高新技术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八篇 公文篇 专项二十一公文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二十二常用法定公文写作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二十三公文处理全真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九篇 时事篇 专项二十四时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2011年独家权威军转干部安置考试面授课程介绍
序言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在整个考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针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即军转干考试)的专业教材却很少,考生只能通过学习公务员考试用书来应对军转干考试,但军转干考试的考试内容、测试范围、题型类别与公务员考试有着较大区别,这就造成了考生的复习针对性不强,事倍而功半。 中公教育资深专家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省市军转干考试,发现军转干考试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 1.从考试的内容来看,军转干考试主要考查基础理论知识。虽然试题的整体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这就需要考生具有宽泛的知识面。然而每个学科都有其重要知识点或者常考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将利于从容应对考试。 2.从考试的题量分配来看,军转干考试各科题量分配较为均衡。其中要特别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3.从题型的设计来看,军转干考试近两年的题型设计较为灵活。材料式题目不断出现,这些题目已不仅仅是考查单纯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考查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摘
29.“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3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 3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 A.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B.是旧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是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D.是机械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3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是()。 A.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B.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C.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D.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 3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3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35.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6.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3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38.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3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4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的关系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ISBN9787802088856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永新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