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和应用指南 (平装) 978750134394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和应用指南》内容简介:数字图书馆涵盖多个分布式、超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它既是知识网络,又是知识中心,同时也是一套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并将成为未来社会公共信息的中心和枢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人类知识的普遍存取,使任何群体、任何个人都能与人类知识宝库近在咫尺,随时随地从中受益,从而最终消除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不平等。
编辑推荐
《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和应用指南》: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成果
目录
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 1 引言 2 范围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术语及定义 5 数字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6 数字资源统计数据采集 7 数字资源统计管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数字资源描述指标 附录B (规范性附录)用于进一步统计分析的类目 附录C (规范性附录)主要的内容单元类型及计量单位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数字资源统计报表示例 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应用指南 1 指南概述 2 数字馆藏统计指南 3 数字资源服务统计指南 4 数字资源相关设施统计指南 5 数字资源经费统计指南 附录1 (资料性附录)数字资源总况统计清单 附录2 (资料性附录)数字资源多维度统计报表 附录3 (资料性附录)自建数字资源业务管理环节的统计(推荐) 附录4 (资料性附录)自建数字资源业务管理环节统计清单(推荐) 后记
序言
数字图书馆涵盖多个分布式、超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它既是知识网络,又是知识中心,同时也是一套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并将成为未来社会公共信息的中心和枢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人类知识的普遍存取,使任何群体、任何个人都能与人类知识宝库近在咫尺,随时随地从中受益,从而最终消除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不平等。“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是国家“十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由国家图书馆主持建设,其中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硬件基础平台、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和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资源的基本保障,是保证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整个数字信息环境中可利用、可互操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坚持标准规范建设先行的原则。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围绕数字资源生命周期为主线进行构建,涉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标准,涵盖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对象描述、数字资源组织管理、数字资源服务、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五个环节,共计三十余项标准。 在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中,国家图书馆本着合作、开放、共建的原则,引入有相关标准研制及实施经验的文献信息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单位承担标准规范的研制工作,这就使得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研制能够充分依托国家图书馆及各研制单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使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成果具有广泛的开放性与适用性。本次出版的系列成果均经过国家图书馆验收、网上公开质询以及业界专家验收等多个验收环节,确保了标准规范成果的科学性及实用性。
后记
图书馆统计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基础,是预测、计划、决策、评价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深入发展,数字资源的内容建没、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益等日益成为图书馆及信息服务机构关注的焦点,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IS02789:2006、美国图书馆统计标准ANSI/NIs0 Z39.7:2004.等均增加了数字资源的相关统计内容。但从总体上看,国外的相关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数字资源使用统计的标准化研究、资源利用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和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研究,有关数字资源的统计规范远不能满足我国图书馆界的实际需求。同时,国内目前的研究也仅处于对国际相关标准进行介绍的阶段,尚未形成行业共识的数字资源统计标准。各馆所采用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内容、计量方式等均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致使统计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极大地降低了这些数据的比较、分析和使用价值。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规范项目,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准规范建设项目之。该项目作为国家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根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情况的调研,结合国家图书馆及业内数字资源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需要,建立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整体框架和统计指标体系,定义数字资源相关术语和统计指标内容,规范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报表,并制定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国家图书馆应用指南;要求该规范支持对图书馆各类型数字资源建设、服务与利用的统计管理需求,包括数字资源的馆藏、服务、设施和经费等相关统计,实现对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指导业界对数字资源进行标准化的统计工作。 项目研制团队对国际图书馆界代表性统计标准和我国图书馆界代表性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分析、梳理数字资源统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特点、趋势以及研发思路;同时,结合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特点、国内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实际业务特点和需求,制定了“基本遵循国际标准,立足实际业务需求”的适用性原则,在GB/T 13191-2009/Is0 2’789:2006《信息与文献一图书馆统计》的统计指标体系下,针对数字资源的统计特性进行了扩展研究,细化了数字资源相关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于2009年3月首次提交研制成果。为使项目成果能够基本满足业内需求,2009年4月2日召开了业内专家征求意见会。依据业内专家意见,项目研制团队对成果进行了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标准”相关成果。2009年12月23日该成果通过国家图书馆馆内专家验收,2010年1月29日至2月12日完成网站公开质询,2010年3月10日通过国内业界专家验收,至此该项目全部完成。
文摘
插图: 6.2.2.2数字资源培训服务次数 宜采集统计周期内数字资源培训服务次数各项统计指标的总量与增量。 数据采集原则: a)由用户正式提出的参考咨询服务请求不计人培训服务次数统计。 b)相同内容的培训按培训发生的实际次数不去重累加统计。 c)以培训服务组织者和提供者的记录为数据主要来源,以抽样调查和估算数据为数据辅助来源。 6.2.2.3数字资源培训服务时长 宜采集统计周期内数字资源培训服务时长各项统计指标的总量与增量。 数据采集原则: a)由用户正式提出的参考咨询服务请求不计人培训服务时长统计。 b)相同内容的培训按培训的实际时长不去重累加统计。 c)远程培训服务的时长仅统计其中通过音视频方式远程培训的时长。 d)以培训服务组织者和提供者的记录为数据主要来源,以抽样调查和估算数据为数据辅 助来源。 6.2.2.4数字资源培训服务资料数量 宜采集统计周期内数字资源培训服务资料数量各项统计指标的总量与增量。 数据采集原则: a)由用户正式提出的参考咨询服务的结果不计入培训服务资料数量。 b)如有可能,相同的培训服务资料不去重累计其复本数量。 6.3数字资源相关设施统计 6.3.1数字资源采集与加工设施 宜分别统计数字资源采集与加工设施各项统计指标的总量、在用量、增量和剔除。 数据采集原则: a)统计周期内本馆资产管理系统中新增加的设施,无论其是否在用,均视为增量。 b)统计周期内从本馆资产管理系统中剔除的设施,无论其是否在用、是否移出本馆馆舍范 围,均视为剔除;租赁的设施解除租赁合同即视为剔除。 6.3.2数字资源存储设施 宜分别统计数字资源存储设施各项统计指标的总量、在用量、增量和剔除。 数据采集原则: a)增量和剔除的数据采集原则参见6.3.1。 b)分别统计存储设备的在用量(数量)和设备存储空间的在用量(容量)。 6.3.3数字资源管理设施 宜分别统计数字资源管理设施各项统计指标的总量、在用量、增量和剔除。
ISBN9787501343942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吕淑萍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