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雅书中事:21世纪淘书的策略和视界》作者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Nicholas A.Basbanes)被誉为“关于书之书的权威作者”,著有大量图书集藏方面的畅销书,曾入围美国国家书评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决赛。《疯雅书中事》是其走访了大量世界著名藏书家、书商和图书馆工作者后,写成的专门针对21世纪图书收藏爱好者的指导性“秘籍”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一群稍嫌痴狂的爱书人,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身边资源和现代科技手段淘到心仪的书籍。
淘书藏书在中国素有传统,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的迅速崛起,形成了庞大的淘书大军,《疯雅书中事:21世纪淘书的策略和视界》所写内容虽然发生在美国,但其爱书的狂热与淘书技巧会令许多收藏者产生共鸣。书中涉及的拍卖会、市场、网络淘书等实战经验,亦颇具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疯雅书中事:21世纪淘书的策略和视界》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Nicholas A.Basbanes) 译者:卢葳
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Nicholas A.Basbanes)被誉为“关于书之书的权威作者”,著有大量图书集藏方面的畅销书,曾入围美国国家书评奖(National Book CriticsCircle Award)决赛。他与妻子及两个女儿居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北格拉夫顿。
卢葳,198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中国收藏》杂志编辑、记者,现从事艺术品策划、鉴赏及翻译工作。译著有《世界上最糟糕的》(三联书店)、《失落的书》(三联书店)等。 目录
第一章 淘书基本原则
第二章 朋友们的小帮助
第三章 品相,品相,品相
第四章 三个关键词
第五章 藏家故事
第六章 藏家心事
第七章 称职淘书人
第八章 淘遍全球
第九章 不疯魔不成活
第十章 O2—02一O2书市一日
附 录 关于价值的思考
译后记 小玩儿怡情,大玩儿乱性 后记
从纯语言文字的角度,我并不认为这是一本出众的书,但却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书。作为曾经的收藏类杂志编辑,我对这本书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备感亲切。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美国及世界顶级书商、藏家、专家的采访互动,呈现出了藏书界各个层面的众生百态,地点是美国,读来却仿佛近在眼前:拍卖场上的红尘滚滚,拍卖师报菜名儿一样的激烈喊价,手捧大珍时眼里心里进发出的狂热,书展上弥漫着的贪恋之欲一正如书名所点出,这一切归结到底,就是“疯”与“雅”的纠结。
近15年来,中国的艺术品收藏界在众目睽睽之下如鹰展翅上腾,与之相伴的是财富、文化、情怀、欺诈、功利、泡沫等说不完的话题,在媒体报道一个接一个的惊叹号中,整个中国沸腾了。
令人诧异的是,这么如火如荼的艺术品收藏市场,能找到各类印刷精美的图谱、图录、专著,却几乎找不到一本像《疯雅书中事》这样集资料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书;严格说来,当下国内的收藏界,并没有太多真正意义上的“书”。 文摘
英语中首次明文使用“藏书癖”(bibliomania)一词是在1750年。第四代切斯特菲尔德伯爵(Earl of Chesterfield)菲利普?多墨尔?斯坦霍普(Philip Dormer Stanhope)是个狡猾的政客,善于卖弄辞令,他以傲慢的口吻给自己正在上学的私生子写了封信,警告他不要堕入一种堪比鼠疫的恶习。“买好书,读好书。”伯爵大人对耳根软的小伙子建议道,并敦促他要理智选择书的实质内容而非稀缺性,后者在伯爵看来是全无道理的:“最好的书是那些最常见的书,而最后一版通常就是最好的,除非编辑们傻到了家。”
“藏书癖”的广泛应用要等到数十年后,而其最著名的记录者却主动将其戏称为“不治之症”。这位名叫托马斯.弗洛葛诺?第布丁(Thomas Frognall Dibdin)的乡村牧师对书如痴如狂,最终写成了一本划时代的小册子,并恰如其分地取名为《藏书癖》(The Bibliomania)。这位可敬牧者提供的诊断可谓似真非真,却在1809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小轰动,被大量用于指称兴起中的藏书热——当时正值“藏书的英雄时
代。(Heroic Age of Book Collecting)。
ISBN | 9787108035011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 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Nicholas A.Basbanes)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