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 [平装] 9787545802504,75458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266053 类别: 图书 艺术 雕塑 雕塑理论
《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是郑振铎先生一生中最后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是他呕心沥血,穷其一生搜集、整理、研究、编印的一部中国木刻版画史料,从酝酿到最终出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曲折,直到1985年2月,才以《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的形式首次面世,共一函九大册,其中第九册即《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此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被誉为版画史上的盛事。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是郑振铎先生一生中最后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是他呕心沥血,穷其一生搜集、整理、研究、编印的一部中国木刻版画史料,从酝酿到最终出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曲折,直到1985年2月,才以《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的形式首次面世,共一函九册,其中第九册即《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此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日本日中艺术研究会便在东京的中国文化学院召开两次学术会进行热烈研讨,并决定特派该会事务局长三山陵女士到北京向出版社赠授“版画史出版功劳”金杯奖。授杯仪式于1985年9月17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中外众多贵宾出席,中央级新闻媒体均予以报道。1988年冬,该研究会再次在北京友谊宾馆向已故著者敬赠金牌一枚。1986年,此书在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佳图书博览会上被授予“世界最美图书奖“。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我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1920年,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王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父学旬刊》。1923年,接手、主编《小说月报》。1949年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目录
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部奇书 ——唯大时代乃产生大著作 一 绪言/1 二 最早的木刻画(868-960年)/8 三 宋金的木刻画(960-1279年)/16 四 元代的木刻画(1279-1368年)/22 五 明初的木刻画(1368-1521年)/31 六 光芒万丈的万历时代(1573-1620年)/51 七 徽派的木刻画家们(1582-1653年)/96 八 明末的木刻画(1621-1644年)/124 九 彩色木刻画的创作(1594-1934年)/147 十 清代早期的木刻画(1644-1795年)/161 十一 清代后期的木刻画(1796-1911年)/186 十二 年画/202 附录/213 关于版画/213 《中国版画史图录》自序/223 附:《中国版画史图录》编例/236 《中国古代版画丛刊》总序/238 《中国版画选》序言/243
文摘
插图: 他是多方面的,也能布置园庭和内室等等,总之,是一位高才的“清客”之流。他想起刻印这部《芥子园画谱》可能是偶然的。因为这几位画家朋友,他们积存了不少画稿,他便一时感到兴趣,发起刊印。在古时,好事之徒往往会成为有创造性成就的人。他们不墨守成规,因之,便会有新的道路发现在其前面了。题作“芥子园甥馆沈心友刻”,沈氏是笠翁之婿,可能是托名于他。 《李笠翁评本三国志演义》出版于此时的前后(约1680年)。其插图乃是了不起的彩色木刻画里的巨作。每一章都有两幅图,总在二百个图以上,是用彩色刻出的。这个工程够多么巨大。不使用彩色原也可以,因为黑线条的木刻插图,已经是很完整的东西了。但李笠翁却别出心裁,把一块块的红色、黄色、蓝色等等,按照应该渲染上去的颜色,.再行套印上去。如此,图中的两个人物,一个穿了红袍,那一个就穿上黄衣了。活像用手着色,其实却是套印。这样的彩印方法,较之《湖山胜概》型,似又进步了些。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可能是摹仿着许多儿童、少年惯把小说插图涂上了各种彩色的举动。 《芥子园画传二集》出版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分四卷,是梅、兰、菊、竹的四谱,作谱者是诸升和王氏兄弟等,经营刻印者也是李渔的女婿沈心友。他仍以这个为广大读者所知道的“芥子园”的名义,进行着出版事业的活动,是有很大的方便的。《二集》的彩色木刻画,使用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像《梅谱》、《菊谱》都用的是彩印本《三国志演义》的办法,先刻好了黑线条的木刻画,然后再套印上颜色。
ISBN9787545802504,754580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郑振铎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