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南粤先贤:湛若水》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
编辑推荐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南粤先贤:湛若水》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一、先祖过粤,落籍沙贝
二、天资聪睿,独立人格
三、师从白沙,传承心学
四、“一见定交”,切磋心学
五、“通一无二”,“随处体认”
六、官位显赫,力主“仁政”
七、毕生讲学,遍修书院
后记 序言
湛若水(1466-1560),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出生在岭南,却活跃于岭北;他承传岭南心学,影响及于全国的大学者。
湛若水把陈献章的“静中养出端倪”,发展为“随处体认天理”,完成了由陈献章开创的、别具岭南特色的心学流派的理论构建。陈献章的心学,更多地体现于其诗的意境之中,是既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又“宗自然”的虚实参半的宇宙观,而湛若水则进而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即不可分割性,从而完成了更具理论色彩的、更严密的、“尊于一”的心学体系。
作为岭南心学创始人陈献章的衣钵传人,湛若水为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所敬仰。 后记
湛若水是广东大儒陈献章的衣钵传人,他以“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弘扬了陈献章的“静中养出端倪”学说,以“尊于一”的学说,完成了陈献章所开创的别具特色的岭南心学。他身居高位,官至礼部、吏部、兵部三部尚书,官阶至正二品,为官清廉、正真、爱民、恤民、顺应时代。他注重教育,毕生讲学,遍建书院,弟子四千,传播岭南心学的足迹遍及岭南岭北。他与心学大家王阳明“一见定交”,二人切磋学问,立志共同振兴圣贤学说。二人曾一度齐名,遗憾的是,他未能像王阳明那样在后世扬名于海内外,他的学说也未能像阳明心学那样成为显学。
写完这本小书,心中久久未能平静,既喜且忧。 文摘
插图:
不管是动时或静时,时时都可以体认天理,人们可以在静坐中去体认天理,也可以在日常的各种活动中体认得到天理,没有任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用现代语言来表述,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是说在任何状态下,在任何的时间和任何的场合,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人们都可以对客观规律进行认知,人的认知,无时无处不在进行着。
为什么人们对天理的认知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湛若水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心”和“理”是不可相分离的,“理在心中”、“理在物中”,天理不在心之外。心与理是这样同一的关系,因此湛若水认定,心体认理便是心自身本来就具有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需要从外面施加什么作用便已存在。湛若水用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作了说明:一面明亮的镜子,本来就“明莹光照”,不管在照物,或不照物,任凭物件或是来,或是去,就是在任何的时候和任何的情况之下,它都那么明亮光照。心对天理的认知,是自然的、无条件的、随时随地的。
湛若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又一原因是,他发现老师陈献章所主张的在静坐中体认天理有片面性而大胆地进行纠偏。
ISBN | 9787218068763,721806 |
---|---|
出版社 |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黄明同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