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党史党建知识读本》内容主要包括有:上篇党的历史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下篇:党的建设基础知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思想建设等。
编辑推荐
《新编党史党建知识读本》是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程辅导教材 目录
上篇 党的历史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一、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革命运动的复兴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三、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四、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五、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第四章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打退国民党反动高潮
四、加强敌后根据地建设,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五、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一、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二、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和土地制度改革
四、三大战役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五、七届二中全会和人民政协的召开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一、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四、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外交工作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和党的八大
二、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四、八个月纠“左”和庐山会议的逆转
五、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
六、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国民经济
调整任务的完成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二、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左”的努力
三、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
四、江青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九章 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一、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四、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党的十二大和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
三、党的十三大
四、经济上的治理整顿和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考验
第十一章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和党的十四大
二、迈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和加强宏观调控
三、“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四、党的十五大和开展跨世纪的各项工作
五、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十二章 新世纪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一、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
二、推动科学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
五、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六、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以及祖国统一大业能新局面
七、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下篇 党的建设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毛泽东的建党思想
三、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
四、“三个代表”与新时期党的建设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二章 党的思想建设
一、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第三章 党的组织建设
第四章 党的制度建设
第五章 党的作风建设
第六章 党的反腐倡谦建设
第七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测试题 文摘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的帮助。1920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他们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并帮助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它起到了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欧洲和日本,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论战,并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上具备了。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ISBN | 9787801994523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作者 | 《新编党史党建知识读本》编写组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