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平装] 9787211061501,72110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在经济思想史上,自从古典学派创立劳动价值论以来,与创造国民财富直接相关的劳动价值论及其生产劳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经济学领域几乎每一个学派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并作出各自不同的解释,其中不乏重农主义者与重商主义者的对立,有古典学派与庸俗学派的论战,还有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和变革。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至今,不同学派围绕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与论争依然持续不断。
编辑推荐
《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是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陈永志,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当代经济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8部(含合作),在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11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资本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工商学会顾问等职。
目录
第一章 劳动价值论的由来与演进 一、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由来与发展 二、李嘉图学说遭遇的两大难题及其学派解体的原因分析 三、马克思对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变革与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创立 第二章 国内外学者围绕劳动价值论的纷争 一、西方学者围绕劳动价值论的论争 二、中国学者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第三章 新时期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一、新技术革命对劳动价值论带来的挑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对劳动价值论带来的挑战 三、与时俱进是劳动价值论自身的品质 第四章 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的方法论与基本原则 一、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方法论缺陷及其对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制约 二、新时期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的方法论与基本原则 第五章 价值源泉、价值决定理论的刨新与发展 一、马克思关于价值与劳动的原创性含义 二、价值源泉、价值决定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多元价值论的偏离 三、“价值总量之谜”及其破解 四、马克思一元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第六章 生产劳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原创性含义 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的变化 三、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第七章 价值刨造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实践 一、价值创造与收入分配的理论依据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四、加强宏观调控,避免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对策 第八章 价值转形理论的演变与深化 一、转形问题的由来 二、西方学者价值转形理论的演变 三、国内学者关于转形问题的研究 四、深化价值转形问题研究的思考 第九章 国际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基本内涵 二、信息化、全球化对国际价值的影响 三、新时期国际价值的变化与特点 四、影响国际价值变化与特点的因素分析 五、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六、国际价值的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在经济思想史上,自从古典学派创立劳动价值论以来,与创造国民财富直接相关的劳动价值论及其生产劳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经济学领域几乎每一个学派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并作出各自不同的解释,其中不乏重农主义者与重商主义者的对立,有古典学派与庸俗学派的论战,还有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和变革。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至今,不同学派围绕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与论争依然持续不断。在西方,自19世纪末以来,围绕劳动价值论的论争历经了四次高潮;在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也达六轮之多。目前,国内外不同学派的意见尚未统一,分歧依然存在。长时间的纷争,表明这一命题的价值,同时也显示出命题本身的复杂性。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石。正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工资理论、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经济危机理论等等,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并以此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为未来社会所取代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若干预测和展望。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一百多年来,无论是从人们对理论的深化认识和研究上看,抑或是从理论对实践的分析和指导上看,都客观地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然而,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经济的新变化,导致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和新特点。
后记
2005年,由我牵头的课题组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获得批准。三年来,我和课题组成员——我的同事、博士研究生一起,认真研究,合作攻关,终于按预定的目标完成了这一研究任务。本书是在该项目最终成果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学术专著,是全体课题组成员三年来辛苦劳动的结晶。 在本书付梓之前,作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已有《新时期国际价值的变化与国际价值论的发展》等11篇论文先后在国内重要的核心刊物上发表,其中,有些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理论经济学》等刊物转载,有些论文发表后被编入相关的论文集,有些论文被学界同仁多次引用,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正是这些阶段性成果的产生,为课题最终成果的完成和本书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书的写作分工如下:前言、后记:陈永志;第一章:朱云章、钟春洋;第二章:郑若娟;第三章:朱云章;第四章:钟春洋;第五章:何宇;第六章:陈永志;第七章:陈永志;第八章:任力;第九章:陈永志、李细满。博士生赵重芳、张习宁、朱炎亮参加了本书部分引文的校对工作。全书由陈永志布局结构,统稿定稿。 科学研究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总是在参考、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本书所参考、引用的国内外文献的作者,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福建人民出版社为本课题的研究和本书的出版给予热情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文摘
插图: 再次,关于价值规律同等量劳动得到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当时论战的另一个焦点集中在新葡萄酒和陈葡萄酒的价格上。生产新葡萄酒和陈葡萄酒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相同的,然而为什么陈葡萄酒却比新葡萄酒贵得多?作为李嘉图忠诚信徒的穆勒认为,创造价值的不仅有直接劳动,而且还有积累劳动。他把陈年葡萄酒生产价格超过其价值的现象,解释为葡萄酒价值自身在窖藏期间有所增值,而价值的增值部分就是资本家的利润;他根据李嘉图关于资本就是积累劳动的说法,把资本看成是劳动的一种形态,并把价值增值的原因归结为积累劳动。在穆勒看来,因为资本也是一种劳动,所以也创造价值。①他说,利润“是这样一种劳动的工资,即不是用手直接去做的劳动,而是用手所生产的工具间接去做的劳动。如果你可以用工资的数量来计算直接劳动的数量,那你就可以用资本家收益的数量来计算积累劳动的数量”。②在陈葡萄酒的生产中,“用手直接去做的劳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生产新葡萄酒时所耗费的全部资本仍然“劳动”着,因此葡萄酒贮藏于地窖中的整个时间,它的价值也仍然增长。据此,穆勒认为:“酒窖中的葡萄酒的例子同自行工作、不需附加劳动而在一年中消耗的一部机器的例子完全吻合。新葡萄酒——这是一部机器,被它的产品——陈葡萄酒——所代替了,还加上同使用在土地上的资本收益相当的一种增加的价值。”④可见,穆勒虽然表现出要维护李嘉图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但是实际上却把这个原理庸俗化和曲解了。 在这里,穆勒像李嘉图一样,也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其实,陈葡萄酒比新葡萄酒贵,这并不是由于它们的价值不同,而是由于它们的生产价格不同。陈葡萄酒和新葡萄酒的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相等的,然而陈葡萄酒的生产时间却比新葡萄酒的生产时间要长,投入的不变资本也大。所以,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那么两个资本的年利润率则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就发生了利润的均衡化过程,并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陈葡萄酒的生产价格大于新葡萄酒的生产价格。
ISBN9787211061501,721106
出版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永志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