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说:幸福人生 快乐生活(共2册)》:
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介绍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深入透彻地阐释了人类快乐的来源,并根据东西方人不同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观念,抽象出普遍适应的获取快乐的原则。书中关于婚姻与爱情的精辟记述,关于人生与理想的经典名言,读起来饶有趣味,让你感到亲切和信服,并且充实。
编辑推荐
《罗素说:幸福人生》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1、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美)爱因斯坦
2、虽然写于大半个世纪前,但书中分析的快乐的代理却是历久常新。提出一些可以引领大家走向幸福之路的方法,甚富启发性。 作者简介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素一生著作达40余部,重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西方哲学史》、《论教育》等。1920年罗素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回到欧洲后著有《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因此书而称其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在伦理学和道德方面,罗素持的是开放态度,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道德不应限制人类本能的快乐,因此提倡试婚、离婚从简和节育等,认为未婚男女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并非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育方面,罗素认为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应受到约束与限制,为实践自己的理论,他和第二任妻子于1927年曾创立一所试验学校。 目录
《罗素说:快乐生活》
上部 不快乐的原因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快乐?
第二章 拜伦式的不快乐
第三章 竞 争
第四章 厌烦与兴奋
第五章 疲 劳
第六章 忌 妒
第七章 犯罪意识
第八章 迫 害 狂
第九章 畏惧舆论
下部 快乐的原因
第十章 快乐还可能吗?
第十一章 兴致
第十二章 情爱
第十三章 家庭
第十四章 工作
第十五章 闲情雅兴
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
第十七章 快乐的人
我的信仰
自然与人
美好的人生
道德的准则
个人的与社会的拯救
科学与幸福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
一、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
二、宗教对文明有过贡献吗?
三、新的一代
四、我们的性道德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快乐理想
中国的文化问题
中西文明比较
中国人的性格
西方文明
悠闲颂
社会中的自由
人是有理性的吗?
我们能够建成的世界
“无用的”知识
教育论
导言
第一部 教育理想
第一章 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部 品性教育
第三章 头一年
第四章 恐惧
第五章 玩耍与想象
第六章 建设
第七章 私心与财产
第八章 诚实
第九章 惩罚
第十章 伙伴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爱与同情
第十二章 性教育
第十三章 幼儿园
第三部 智力教育
第十四章 一般原则
第十五章 十四岁前的课程
第十六章 以后几年的教育
第十七章 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
第十八章 大学
第十九章 结论
婚姻革命
第一章 性道德的必要性
第二章 不知父亲的时代
第三章 父亲的统治权
第四章 阳物崇拜、禁欲主义和罪恶
第五章 基督教的道德观
第六章 浪漫的爱
第七章 妇女解放
第八章 性知识的禁忌
第九章 人生中爱的位置
第十章 婚姻
第十一章 卖淫
第十二章 试婚
第十三章 现代家庭
第十四章 个人心理中的家庭
第十五章 家庭与国家
第十六章 离婚
第十七章 人口
第十八章 优生学
第十九章 性和个人幸福
第二十章 人类价值中性的位置
第二十一章 结论 文摘
1相关信息
什么使人不快乐? 动物只要健康并有足够的食物,便会快乐。我们觉得人类也应如此,但事实不然,至少绝大多数人是这样。如果你本人是不快乐的,你也许会承认你并不是一个例外。
2上部 不快乐的原因
我所看到的每张脸上都有一个印记,那是弱点和苦恼的印记。 虽然不快乐的形式各异,但是它和你形影不离。假定你在上班时间站在热闹的大街上,或于周末站在马路旁,或在夜总会中,请把你的自我从脑子里抛开,让周围的那些陌生人依次占据你的思想。
| ISBN | 9787802447738 |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作者 | 伯特兰·罗素 |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