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困惑 [平装] 978720606516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生存的困惑》试图重建人们的信仰,对诸如生命意义、存在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生命是什么等等这些难题作了解答,指出人出生下来就是有特定使命的。尽管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却一直都在不知不觉地做着。人活着不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有超越自身的意义。《生存的困惑》指出了现有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矛盾和不足之处,补充并预言了这些理论将来的发展。《生存的困惑》给出了幸福公式,既有利于对人的行为的解释。也有利于幸福学的研究。《生存的困惑》还定义了“好”(善)的概念,这将有助于伦理学的研究。《生存的困惑》还首次提出了美好主义。总之,《生存的困惑》对行为科学、生命科学、哲学、幸福学、伦理学的发展都将有所促进。
编辑推荐
《生存的困惑》是当代学术思想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江云,1987毕业于浙江大学,获自动控制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河南师大获生物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主要是抗癌方面的。2000年移居加拿大。现致力于把自动控制、生物学、暂学结合起来探索生命之谜。
目录
序言 虚无主义时代的终结 一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二 考察人的行为 行为的最根本原因 人类需要详解 三 欲望冲突 幸福公式 需要与幸福 四 感觉 感觉决定一切 “趋好性”与注定的使命 五 感觉的产生 人类认识发展经过 进化论的疑难 六 大进化 进化机制探讨 什么是生命 人类的发展 “好”的定义 七 美好主义 超越自身 人类面临的挑战 “好”的判断 新理想主义 追求美好 后记
序言
一百多年前,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虚无主义时代到来了。人们的信仰普遍崩溃。在这之前,欧洲人的信仰是基督教,上帝赋予人类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人生命的意义就是完成上帝的使命。一切道德和价值都建立在对上帝信仰的基础上。然而,自从近代科学发展以来,人们的信仰逐渐解体。人们原先以为上帝存在的地方,上帝并不存在。“上帝死了”,基督教信仰崩溃了,随之而来的是全面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善恶的法则没有了,人类自由了,什么事都可以做了。科学的迅速发展并没有像乐观的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带来普遍的福祉,却导致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自相残杀,几千万的生灵死于战火。
后记
本书试图解决三个问题: 1.以建立在需要理论基础上的幸福论来统一和解释人们的现实生活目标 当你问一个人“为什么活着”或“活着为了什么”的时候,人们的回答如果是现实的具体目标,那么都应该包括在这个理论中了。之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处的需要层次的不同而已。基本需要没有满足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基本需要;其他人首先想到的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高层次的非基本需要或满足需要的条件。人的最高级需要是超越需要。总之就是最大化幸福公式里的“幸福”而已。在这里不能忘记“美好”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生命的生存——也就是追求幸福的问题。
文摘
同样的物质享受,如果别人都有,你就不会有多少幸福感,充其量有些快乐;而如果别人都没有,只有你或少数人享有,你就会有很强的幸福感。如汽车、洋房是古代所没有的,皇帝的车马和皇宫比起汽车的快速舒适、洋房的冬暖夏凉、自来水、洁净的卫生间、明亮的玻璃窗来都差得远。现在汽车洋房正在变成很普通的东西,人们就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幸福感,至少那种幸福感和皇帝没法比。这中间的差别就是尊重需要满足的程度不同。人们从比较中感受幸福。正因为尊重需要是在同别人的比较中得到满足的,所以人常说,幸福与否就看你和谁比较。一般人不会去把自己和最穷的人比较,也不会去和最富的人比较,而是和周围的人、认识的人、熟悉的人、知道了解的人、同一阶层同一水平的人比较。比较本身并不能改变任何物质现状,却能使尊重需要得到满足或不满足。通过比较,人可能觉得有必要改善自己的地位。于是,上进心产生了。上进就是努力提高自己。人人都有上进心,只是上进的方式各有不同。当人能够通过上进提高自己的地位时,尊重需要自然会得到满足。然而,有时候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地位而又不想让人瞧不起自己,于是虚荣心就产生了。虚荣是通过表面上的东西来让人称羡,以此满足尊重需要。如穿名牌、带假首饰、爱面子,都是出于这种心理。
ISBN9787206065163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江云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