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实用主义在中国 [平装] 764241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实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西学东渐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传入我国,产生很大影响。《实用主义在中国》分析了 实用主义在美国产生与发展过程,揭示了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反传统形而上学、效用的真理观、行为主义和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在中国》遵循唯 物主义历史观,将实用主义传入及其传播的历程,放到当时我国社会政治环境中加以审视,分为四个时期:五四前后关用主义大师杜 威在华讲学,实用主义传入在我国掀起高潮;三四十年代,各种学说、思潮的斗争空前激烈,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挑战,对实用主 义的研究也在深入发展;五六十年代,我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引下,实用主义成为首当其冲的彻底批判与斗争的对 象;80年代后,我国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对实用主义的研究开始走向科学与繁荣。各个时期实用主义对 中国的影响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效应也有所涉及。《实用主义在中国》最后一部分是对实用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反思,作者对于如何正确处理政治与哲 学的关系,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用主义在中国》史料翔实,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可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对现代西方哲学感兴趣的讨教阅读与参考。
目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前言 第一章实用主义概述 一实用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实用主义在美同的发展过程 三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五四”前后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高潮 一杜威来华讲学传播西方哲学与文化 二胡适全面系统地传播实用主义哲学 三胡适治学方法应用的实用主义 四胡适的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五陶行知传播实用主义教育观 六蒋梦麟传播杜威的伦理学 七:朱谦之对实用主义的评论 第三章三四十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 一以原著和现代哲学的视角传播实用主义哲学 二实用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两种哲学与方法的争辩 三以专题的形式深入研究杜威教育思想 四从多层面批评实用主义理论 第四章新中国成立后对实用主义的批判 一批判实用主义的社会背景 二批判实用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批判胡适进化沦和方法论 四批判时期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80年代起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 研究开始走向科学与繁荣 一“文革”后对实用主义逐步走上实事求是的评价 二重新评价古典实用主义哲学 三新实用主义的传播与研究 四当前我国实用主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对于实用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反思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二坚持以科学分析态度看待实用主义 三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用主 义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
今天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在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进程。第一次是自公元1世纪以来印度文化的传人。如果不算唐朝传人的景教和在元朝曾发生过一定影响的也里可温教,因为这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丁。第二次外来文化的大量传人应该说是自1 6世纪末,特别是自19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传人。这两次重大外来文化的传人大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罗素曾在他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1]上述两次外来文化的传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它每一次都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就各国的文化发展的历史看,文化(自然包括哲学)的发展大体上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是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同时也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原有的主流文化已经确立的界限与规范,使之得以定型和凝聚。“离异”则表现为对原有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
文摘
第三章三四十年代实用主义 在中国的深入发展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两大势力大决战的时期。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进入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日寇发动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件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哲学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成为主流。以反对剥削阶级统治制度和解放广大劳动群众为宗旨的这种新世界观,是处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人民,摆脱贫穷、求得解放的惟一的正确的理论武器,所以当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很快就在中国土壤中生根。毫无疑义,实用主义在中国传播受到严重挑战,“五四”前后那种繁荣的景象逐渐消失了。但是又应该看到,三四十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繁荣”景象看似消失的背后,却暗含着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在知识界中一部分学者对实用主义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实验方法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实际效应。 一位学者在1947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实用主义(Pragmatism)在我国已成为学术界熟知的一个名词,远在民国初期,此学说为国人加以介绍与提倡。后实用论巨子杜威来华讲学,此一学说,曾风靡一时,为多数学者所信受。惟近数年来,此一学说表面上似少人提及,实际上巳侵入我国社会之各阶层,成为一般社会思想与行动上自觉或不自觉之信条。以目前状况而论t实用论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意义上可谓已植根于我国。近功利,忽远效,崇便利,轻道义,惟计满足,不择手段,此为今日我国社会之写照。”[1]
ISBN7642413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怕寿堪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