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知识到社会知识:罗蒂的知识论研究 [平装] 7208095574,97872080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从个体知识到社会知识:罗蒂的知识论研究》内容简介:理查德·麦凯-罗蒂(Richard Mckay Rorty,1931-2007)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新实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来源与背景复杂,继承了实用主义、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的思想。知识的来源、范围,知识的目的、价值与知识的确证等问题是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知识”界定是确证的真信念,把知识确证的目的看作要可靠地追踪无人的真理,并且真理被理解为与经验接触的实在论观点。这种知识观以旁观者的角度,在实用目标或人类兴趣范围之外,寻找真理的纯粹本质或知识的绝对方法,超越历史环境去寻找一种不会随社会实践、世界图景的改变而变化的知识的基础或标准。因此,传统知识论以及当代知识论中的基础主义,一致主义,内在主义,外在主义等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从个体知识到社会知识:罗蒂的知识论研究》将它们具体归纳为7大问题:知识的价值问题,知识的三元定义问题,知识的基础问题,实在论问题,知识的普遍性问题,假设武断与无穷回溯问题,真与假问题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知识的求真价值问题,求真导向的知识确证预设了主客二分,普遍理性,内在本质等一系列相关假定。
编辑推荐
《从个体知识到社会知识:罗蒂的知识论研究》:知识论与方法论丛书。
目录
主编的话 导言 第一章 知识的传统界定及其困境 第一节 知识及其价值 第二节 知识的类型 第三节 知识的困境与解脱 第二章 罗蒂知识论发源 第一节 罗蒂与实用主义 第二节 罗蒂与分析哲学 第三节 罗蒂与欧陆哲学 第三章 真理与隐喻 第一节 知识中的隐喻现象 第二节 知识隐喻史的意义 第三节 知识与隐喻的启示 第四章 个体知识论 第一节 个体知识论考察 第二节 消解心灵、理性与自我 第三节 消解语言之镜 第五章 新实用主义知识观 第一节 个体知识论的终结 第二节 反本质、反基础的知识观 第三节 事实与价值的融贯 第四节 对话制约别无他物 第六章 社会知识论(上)——知识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知识、信念与实在 第二节 族群主义的知识 第三节 知识与权力 第七章 社会知识论(下)——知识的公度性 第一节 社会知识论确证观 第二节 由客观性到协同性 第三节 由普遍性到境域性 第四节 对知识论问题的回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罗蒂是一位有广泛影响的当代哲学家,他对传统哲学提出的一些挑战值得人们认真加以思考。本书从知识论的视角,全面论述了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的社会知识论思想;从个体知识论和社会知识论两个方面剖析了罗蒂思想的发展脉络,具体分析了罗蒂对个体知识论的批判,并对罗蒂社会知识论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加以概括。罗蒂的知识论的总特征是实用主义的社会知识论,他理解的理性不是超人类、超时空、抽象的普遍理性,也不是个体的自然之光,而是处于这两端的中间——族群理性。同样,罗蒂的知识既不是纯个体的知识,也不是超个体的全人类的知识,而是介于这之间的族群知识。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大的变动,只是在字句方面做了润色,由于罗蒂思想的复杂性,本书的研究难免有许多不够深入的地方。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陈嘉明教授,由于学识与学历的缘故,在我作了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后有幸被陈嘉明教授接纳为弟子,在导师的教导和敦促、鼓励与宽容下,才使我涉人哲学的堂奥。论文的写作得益于导师悉心指导,在论文选题、框架搭建、关键概念的界定,以及部分字句的推敲等方面,陈老师都悉心指导。在本书的修改中陈老师依然认真推敲,亲自执笔指正,陈老师宽厚的为人、严谨的治学之风对我将影响终身,在此再次向陈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摘
信念的确证在于它与相关的信念系统相一致。但是普兰庭加指出,把知识的确证归结为信念系统本身内在的一致,会导致信念与外部世界脱离关系,这种封闭的、摆脱了外部世界影响的信念系统不可能构成关于独立存在的外部世界的知识。依照一致主义的观点,还会出现无限多的信念系统,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却同样是一致的,因此,普兰庭加认为信念的确证在于它们与认识者的经验联系,而不在于与其他信念相一致。为解决这个疑难,美国哲学家苏珊·哈克提出“基础一致主义”的填字格隐喻,她把经验引入一致主义,认为知识像填字格,知识之间既存在着经验基础,又能相互推论一致、相容。填字格被理解为基础一致主义的知识观。基础主义找不到无可怀疑的基础命题充当基础,于是转向信念的确证在于它与相关的信念系统相一致,把知识看作整体意义上的东西,命题之间相互支持,彼此互为基础,这是一种精致的基础主义。问题是知识的确证归结为信念系统本身内在的一致会导致信念与外部世界脱离关系,更加麻烦的是,彼此一致的信念系统恰如打碎的镜子,每一个碎片都顽强地反映着世界的影像,出现无限多的各不相同、但却同样是一致的信念系统,哪一块镜片反映了世界的真相?一致主义和基础主义也没能摆脱镜子隐喻的限制。 4.长征隐喻 “弱基础主义”把知识的追求比喻为长征,真理是长征的无穷遥远的目的地,并非像镜子反映真理一样,立现眼前。在长征的途中,脚下不会有坚硬的石板路,我们脚下是沼泽地,我们相信在沼泽地中一定有承得起我们的地方,我们可以停在上面休息,但这个基础是脆弱的,当它承受不住的时候,我们必须往前走,去寻找新的坚固的路面。知识“并不是建立在事实的岩石上,它走在沼泽上。我们只能说,这块土地现在还结实,我们要停在这里直到它开始动摇”。
ISBN7208095574,97872080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顾林正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