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古希腊哲学 [平装] 978756153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追寻古希腊哲学》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阐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哲学与现实的联系,使哲学真正进入常人的视野,进而成为我们批判和改造现实的有力工具。从这种意义上说,该书可以作为一般大学的通识性读本,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古希腊哲学史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怀疑批判的精神。
编辑推荐
《追寻古希腊哲学》:桐江学术丛书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本原的狂想 第一节 哲学的前史与自然哲学的兴起 第二节 米利都学派 第三节 爱菲斯学派 第二章 本质的追问 第一节 毕达哥拉斯“数”的过渡 第二节 巴曼尼德的“真理之路” 第三节 芝诺的辩护 第三章 多元的回应 第一节 恩培多克勒的“爱恨说” 第二节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第四章 智者的启蒙 第一节 智者运动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智者运动的代表 第三节 自然论与约定论 第五章 大师的时代——“牛虻的叮咬” 第一节 走近苏格拉底 第二节 “牛虻的叮咬” 第三节 小苏格拉底学派 第六章 大师的时代——“理想国”的设计 第一节 柏拉图的政治理想 第二节 “理想国” 第三节 柏拉图的影响 第七章 大师的时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第一节 思考的一生 第二节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 第八章 快乐的追寻 第一节 伊壁鸠鲁的物理学和认识论 第二节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 第三节 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启蒙性 第九章 禁欲的训诫 第一节 早期斯多亚学派 第二节 晚期斯多亚学派 第三节 斯多亚学派的政治智慧 第十章 怀疑的质询 第一节 古希腊怀疑主义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怀疑的质询 第三节 怀疑主义的影响 第十一章 基督教的潜入 第一节 新柏拉图主义 第二节 晚期希腊哲学与基督教 第三节 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贡献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在中国有诸子百家,在波斯有琐罗亚斯德,在巴勒斯坦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在印度有释迦牟尼,在古希腊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除了跨地域出现大批的哲人之外,轴心期还有这样几个特点:它结束了几千年的古代文明,那些没有实现超越和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虽然规模宏大,但最后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进而最终成为文化的化石;任何未同轴心期获得联系的民族继续生活在历史之外;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花。总之,先知们所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它们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其独特的文明发展道路。从这种角度上看,了解西方文明,轴心期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后记
哲学的“玄远”让人望而生畏,哲学的“无用”令人避之不及,然而我们却不曾知晓,“玄远”却最切近,“无用”乃是大用。当剥离哲学表层的晦涩与枯燥时,一个个无比鲜活而又伟大的思想彰显的是对现实的凝重关切,一次次令人感动而又非凡的努力凝聚的是对人类的深切思考。本书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阐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哲学与现实的联系,使哲学真正进入常人的视野,进而成为我们批判和改造现实的有力工具。从这种意义上说,该书可以作为一般大学的通识性读本,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古希腊哲学史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怀疑批判的精神。 本书是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规划项目“古希腊哲学研究”课题(2008B-YZ01)的研究成果,受“泉州师范学院桐江学术丛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同时也是泉州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成果之一。
文摘
同时随着交流的日趋频繁以及新的战争形式被采用,贵族头上的光环已经逐渐褪去,平民的价值逐渐彰显。①于是,随着这种深刻的变化,希腊大部分城邦的政体表现出了某种一致性:即从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到僭主政体(或经过立法者和民选调解官)然后再过渡到民主政体。 公元前6世纪左右,希腊许多城邦开始向民主制过渡,雅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代表,并最终成为希腊世界中公认的典范。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雅典,社会的动荡已经初露端倪,平民暴动和僭主当政似乎很快就要降临雅典。就在这时,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现了,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首席执行官,并被授权为仲裁者和立法者(即“民选调解官”)。梭伦的改革削弱了贵族势力,民主政治开始发展起来。经过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几十年的僭主政治的过渡,到公元前六世纪末(公元前509年)又发生了克利斯提尼的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意义重大,标志着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正式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按地区建立社会的基层组织,打乱了原来的氏族部落;通过这些基层组织选举陪审员和五百人议事会,五百人议事会又分为十个组轮流主持日常政务;十个选区各选一名将军成立“十将军委员会”轮流统率雅典的军队;执政官不得连任。通过改革,国家的权力就掌握在更多人的手里了。雅典的一切官员,或抽签任命,或举手表决通过,任何人都不得以暴力独揽大权。为防止出现僭主和野心家独揽大权,克利斯提尼还建立了“贝壳放逐法”,每年举行公民大会决定有无应予放逐之人,如果认为有,就在牡蛎壳或陶片上写下他的名字,超过6000票(当时雅典拥有公民权的人数约有三万多人)就要放逐十年后才许回来。
ISBN9787561537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超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