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自律道德研究 [平装] 7208093822,97872080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弗洛姆自律道德研究》以自律道德为切入点对弗洛姆的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对弗洛姆伦理思想的来源、人性论基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弗洛姆的自律道德从内容(质料)与形式两个方面予以了分析。同时讨论了其自律道德与自觉、自由的关系、造就道德新人与新社会的构想以及弗洛姆的道德自律与康德、尼采、弗洛伊德相关思想的关系。最后,运用弗洛姆的自律与他律的道德模式理论对中国儒家伦理思想进行分析。
编辑推荐
《弗洛姆自律道德研究》: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作者简介
孔文清,湖北浠水人,生于1970年9月,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伦理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关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术失范现象的多维度透析及其对策》的研究,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弗洛姆自律道德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 第一章 弗洛姆的思想源流 第二章 弗洛姆自律道德的人性论基础 第三章 自律的内容与形式 第四章 自律与自觉 第五章 自律与自由 第六章 新人与新社会 第七章 自律概念的完善:从康德到弗洛姆 第八章 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例 第九章 自律道德的理论与实践:从伦理学德性转向的角度看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我欣赏作者在本书“导论”中的这句话——“虽然弗洛姆可能是一个国内学界熟知的名字,但他却是一个并不为人们所熟悉的人。”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弗洛姆的著作在中国学界广为流传,他的名字在大学校园里更是挂在莘莘学子的嘴上,单单是那些书名——《为自己的人》、《逃避自由》和《爱的艺术》,就好像散发出某种魔力,拨动着热血青年的心弦。可是,随着1992年以后勃发的又一轮改革大潮和社会心理的急剧变化,弗洛姆消失了,消失得那么彻底,就好像沉入深潭的一块石头。 也许,弗洛姆没有抱怨的理由,因为有太多的西方思想家在中国有着和他同样的命运。无论是20世纪的“五四”前后还是80年代,这两次“西学东渐”大潮共有的一个现象是,西方的思想家一个个粉墨登场、又一个个烟消云散,留下了一个个响亮或者不太响亮的名字,也留下了一个个蹊跷或者不太蹊跷的谜团——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又是怎么说的?还有,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和这样地说? 这大概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才会说出诸如“我的朋友胡适之……”之类的话,一个缺乏自信的民族才会借别人的嘴来说自己想说的话。
后记
接触弗洛姆的理论算得上是一个意外。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工作的时候,坐在办公室窗口一方狭小的天空下,心里空空荡荡的。让陈开智君寄了些书过来,其中一本就是封面已经不知所踪的《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那是第一次接触弗洛姆的著作,不知怎么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后来去海淀图书城那里买书,陆续买到了几本弗洛姆的著作。1997年到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这个兴趣一直还在,直到读博士。由于这么多年的兴趣,在确定博士论文选题的时候就想以弗洛姆作为博士论文研究的对象。本书正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从读硕士时候起就一直有一个疑问在我心里,道德哲学是否可以只是理论思考,而不需要关注人的欲望与情感。在我看来,道德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是切问近思、能近取譬的,因此,它必然具有知行合一的特性。欲望、情感等因素应该与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如康德哲学那样截然分开的。和这个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伦理学中的一个倾向,即认为利他才是道德的,利己则是不道德的。回想起来,当初被弗洛姆的著作吸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文摘
4.权威是暂时的,随着非权威自身能力的增长,双方的能力差距不再存在时,权威随之消失。弗洛姆常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来说明理性的权威。一个好的老师,他所想的不是让学生将他的知识完全记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他乐见学生主动地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去理解认识这个世界,成长为一个与自己一样具有独立精神和理性能力的创发性的人。随着学生自身能力的增长,能力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也就随之消失了。 与之相反,非理性的权威的特征则是: 1.非理性权威并非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成为了独立自由的人而成为权威的。就如同一个国王成为统治者,成为道德规则的制定权威,并不是由于他能力突出,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而仅仅在于他身居其位。 2.非理性的权威与依赖者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强制,一方是恐惧。 3.非理性的权威压制依赖者自身能力的发展,以此来达到对依赖者的长期控制这一目的。弗洛姆曾论及加尔文教派的非理性特质,认为在他们那里,对自己的否定是上帝与人的非理性关系所要求的,“我们并不属于我们自己,所以无论是我们的理性,还是我们的意志,都不能主宰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并不属于我们自己,所以,让我们都不要把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作为我们的目标。我们并不属于我们自己,所以,让我们尽最大可能的忘记自己,忘记一切属于我们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是属于上帝的,所以,让我们为他而生、为他而死。”人必须放弃自己,放弃自身能力的发展,而完全匍匐在非理性的权威——上帝的脚下。“威权主义的世俗宗教遵循同样的原则。
ISBN7208093822,978720809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作者孔文清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