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平装] 7030280172,97870302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微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的主干教材,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如消费者理论、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产品价格理论、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以及市场失灵理论。其中,在寡头市场价格理论中介绍了博弈论的初步知识,在市场失灵理论中介绍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共产品价格理论以及外部效应等理论。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几乎每一章都配了相应的案例。 《微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可作为经济学专业、其他财经类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学、新闻学、法学等专业经济学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爱好者,特别是各类管理工作者和公务员自学使用。
编辑推荐
《微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编辑推荐: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系列是根据教育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要求,由各学科领域全国知名教授领衔,精心编写而成。各门课程按照立体化教学的需要进行建设,努力构建出一个包括主干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参考用书、学生辅导用书、习题案例集、教学录像、教学支持网站等丰富教学支持资源的立体化教学体系。选用该课程主干教材的教师可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出版社取得联系,以获得相关支持。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为什么要学微观经济学 1.2 微观经济学研究什么 1.3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4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案例1-1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 案例1-2水权交易与水资源的配置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需求、供给与价格机制 2.1 需求与供给 2.2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2.3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2.4 竞争性市场中的效率 案例2-1三鹿事件竟然导致豆浆机紧俏脱销 案例2-2金融危机下的英国掠影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3.1 效用与消费者行为 3.2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行为 3.3 无差异曲线的运用 3.4 风险性收益的效用 3.5 行为经济学 案例3-1鼓励孩子买书的零用钱 案例3-2公车制度改革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厂商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关系 4.1 厂商及其行为目标 4.2 生产函数的一般知识 4.3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4.4 可替代要素的投入与产出 4.5 规模变动中的投入与产出 4.6 范围经济 案例4-1轿车工业的规模经济 案例4-2小鸡生产的等产量曲线 附录4-l可变要素连续变化时各种产量间的关系 附录4-2边际产量曲线恰好交于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的数学推导 附录4-3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成本 5.1 机会成本与经济利润 5.2 厂商争取最低成本的行为 5.3 短期成本 5.4 长期成本: 案例5-1民航的固定要素 案例5-2发电的平均煤耗与边际煤耗 附录5-1生产者均衡的数学推导 附录5-2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证明 附录5-3要素价格的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产量决策与供给 6.1 销售收益和厂商利润 6.2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短期产量决策和供给 案例6-1“复印店”项目的投资评估 案例6-2iSuppli测算iPhone利润高达55.6 %! 附录6-1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数学证明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和价格 7.1 市场结构的类型 7.2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7.3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7.4 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7.5 蛛网模型:考虑供给反应时间的动态均衡 案例7-1鲜牛奶为何被倒掉? 案例7-2多晶硅产业剧变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完全垄断市场的产量和价格 8.1 垄断性厂商的需求曲线 8.2 垄断厂商的均衡 8.3 对完全垄断市场的福利评价和公共政策 8.4 有市场势力厂商的差别定价策略 案例8-1中国电力供应: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案例8-2机场内商品的价格 案例8-3南京自来水价格表 附录8-1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 附录8-2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附录8-3完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垄断竞争市场的产量和价格 9.1 垄断竞争和该市场结构中单个厂商的需求 9.2 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9.3 非价格竞争策略 案例9-1洗发水市场的竞争 案例9-2南京的星级饭店 附录产品差异的模型化 提要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寡头垄断市场的产量和价格 10.1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成因 10.2 寡头垄断市场的三个模型 10.3 运用博弈论分析寡头行为 10.4 寡头垄断市场的福利评价 10.5 真实经济运行:企业是按理论方法办事的吗? …… 第11章 要素定价与工资 第12章 利息、租金与收入分配均等 第13章 一般均衡分析 第14章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序言
时间飞逝,转眼间距离本书第一版出版已经整整5年了。5年,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短暂的时段。本书大多数读者已经不再是“80后”,而是“90后”了,我们该更新内容迎接更年轻的朋友了。 作为教师,我们时常问自己:“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过去,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比较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和论证的严谨性,这一点在国内教材中尤为突出,这使得许多学生感到艰深、枯燥,望而生畏,有距离感。相比之下,表达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实例的国外教科书更能够赢得读者。不过某些国外教科书中,过于追求可读性而放弃严谨性的倾向,让人感到似乎我们只能在内容的严谨性和通俗化之间做出取舍。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认为严谨性不可动摇的思维定式,让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严谨性,而在通俗化、有趣性的努力上踌躇不前。 让我们放弃通俗化、有趣性努力的一个理由是,具体、生动而丰富的实例,所涉及的变量、知识会超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影响有序教学的进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干扰大纲内容的教学,增加教学的难度。例如,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联系实际的介绍和分析势必超出完全竞争的范围,以至于触犯某些我们自己设下的“规定”,让我们陷于被动。难道我们只能因噎废食吗?学生对于有趣性的强烈偏好,促使我们改变“在内容的严谨性和通俗化之间做出取舍”的思维,转而探索如何使得有趣性、丰富性和严谨性兼容。本书在第一版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的方式做了有益探索,教学实践证明其效果不错。偶尔也有学生在习惯性地将案例中的要点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机械的对号入座时发生困惑和不解,但是经过引导和解释,学生们普遍都感到可以从案例分析中得到“如何像经济学家那样思维”的启发。
文摘
插图: 第二,资源的多用性。这是指同一种资源可以用于多种生产领域。土地可以用于种植、养殖等农业,土地可以建设开发区,发展制造业,也可以建设住宅。一般来说,土地有太多的用途,各行各业竞相争夺土地。也就是说,资源的各种用途之间是竞争性的。 与生产过程中资源的两个特点相对应,消费者的需要也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需要的无限性。人们如果不考虑支付能力的限制,对产品和劳务的需要将是无限多样且永远没有满足的。例如,人们有衣、食、住、行的需要,有文娱体育和接受教育的需要。即使对某一种需要而言,也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例如,食,首先要解决吃饱的问题。之后,就会考虑营养的摄入以及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问题。再后,就要考虑色、香、味问题,并且色、香、味又有不同的档次。人们对穿衣的需要也有类似的倾向。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穿衣已经不再是为了保暖。购买新的服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求时尚和展示风采。有了一套小居室,人们还想要大一些的;有了大的住房,还想要别墅。有了自行车,想要摩托车;有了摩托车,还想要小汽车。人们对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各类的追求永无止境。 第二,需要的层次性。这是指在无限的需要之中,各种需要有轻、重、缓、急的区别。换言之,各种需要对人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例如,对水资源而言,最重要的是饮水的需要,其次才是用水的需要。在“饮”和“用”中各自又包含一系列重要性不同的阶梯。 既然资源有无数用途,而且相对于无限的需要又总是稀缺的,这就构成了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应解决这对矛盾的要求,就产生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最优或最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如何在既定数量资源的条件下,依照轻、重、缓、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使人们得到更大的满足。如果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自由地获取,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满足,就不会存在经济问题,也就不需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与稀缺性相联系的。 稀缺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社会的需要,微观经济学将这个社会应解决的问题当做自己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是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因为企业拥有的资金和个人拥有的货币收入是有限的,企业和个人都存在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用得最好、最有效的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解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学问,其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可以运用于企业和个人有关经济问题的决策。
ISBN7030280172,97870302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东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