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名儒李觏》内容简介:李觏一生困苦,十四岁丧父后,或外出游学,或上京赶考。他的家庭日见维艰。他在给建吕郡守孙寺丞的信中说:“觏,邑外草莱之民也,落魄不肖。生年二十三,身不被一命之宠,家不藏担石之谷。”在给郡守慎殿丞的信中也说:“且贫且贱,不怨不悔,上事老母,旁无昆弟,乞钱为食,来往不湖,零丁孤苦,积有年矣。”在给范仲淹的信中也说:“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饿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喁喁科举,求不可望之禄以为养,抑疏阔矣。每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脊而食淡衣粗。鸟鸟之情,痛劈骨髓。”这些正是他生活艰辛困苦的真实诉说。
编辑推荐
《北宋名儒李觏》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序一
序二 草民思想家李觏的不朽之路
第一章 李觏的生平与影响
一、李觏生活的时代
二、李觏的人生践履
三、李觏的家世
四、李觏的遗存及后人祭祀
五、世人的评说
第二章 李觏的亲情与交谊
一、李觏与亲人
二、李觏与门人
三、李觏与范仲淹
四、李觏与王安石
五、李觏与曾巩
六、李觏与祖无择
第三章 李觏的理论著述
一、《潜书》及《广潜书》
二、《平土书》
三、《易论》
四、《删定易图序论》
五、《富国、强兵、安民策》
六、《庆历民言》
七、《周礼致太平论》
第四章 李觏的诗文创作
一、李觏的赋
二、李觏的题记文
三、李觏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四、李觏诗中的"酒"
五、李觏咏乡诗选
六、李觏诗注析选
第五章 李觏思想之研究
一、李觏的"礼"
二、李觏的人才思想
三、李觏的文学思想
四、李觏的人格精神
五、李觏的教育思想
六、李觏的农业思想
七、拓开李觏研究新局面——"全国首届牵觏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八、跨越千年的纪念——"纪念李觏诞辰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附录
李觏年谱新编
宋史·李觏传
南城县志·李觏传
新城县志·李觏传
泸溪县志·李觏传
编后记 序言
抚州自古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李觏就是其中的一颗夺目的星辰,千百年来熠熠闪烁在中华文化浩瀚的天空中。
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县人。李觏虽是一介平民,却“通于经术”;虽生活在乡野,却名震朝野,“东南士人,推以为冠”。晚年经朝臣范仲淹和余靖等举荐,被朝廷任命为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后任太学助教、说书等职。五十一岁时,因胡瑗以病告假,李觏权同管勾太学;八月病逝,享年五十一。李觏就这样匆匆地在困苦而积极进取之中走完了他艰难的人生之路。
李觏一生困苦,十四岁丧父后,或外出游学,或上京赶考。他的家庭日见维艰。他在给建吕郡守孙寺丞的信中说:“觏,邑外草莱之民也,落魄不肖。生年二十三,身不被一命之宠,家不藏担石之谷。”在给郡守慎殿丞的信中也说:“且贫且贱,不怨不悔,上事老母,旁无昆弟,乞钱为食,来往不湖,零丁孤苦,积有年矣。”在给范仲淹的信中也说:“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饿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喁喁科举,求不可望之禄以为养,抑疏阔矣。每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脊而食淡衣粗。鸟鸟之情,痛劈骨髓。”这些正是他生活艰辛困苦的真实诉说。 后记
《北宋名儒李觏》行将付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李觏为一代名儒,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虽身处贫寒却心忧天下,虽是“草莱之民”却志存高远。他勤奋好学,仁民爱物,著书立说,锐意进取,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针对时弊发出了“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的政论.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主张。因此.他的著作被人誉为“真医国之书”,他本人也被人称为北宋改革的理论先行者,范仲淹“庆历新政”的理论支持者,王安石“熙宁变法”的思想先驱者。应该说,李觏的思想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提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所以,今天我们征编出版《北宋名儒李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作用。《北宋名儒李觏》一书是罗伽禄同志深入研究、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李觏的研究,公开发表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不少的好评。本书侧重从文史的角度.以史料的笔法,对李觏的生平践履、亲情与交谊、著述与思想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本书有新意,有深度,所征用资料丰富、翔实,有的还是首次披露,成为一部既重史料搜集整理,又重思想研究的李觏专著。《北宋名儒李觏》一书是由抚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牵头,联合南城、黎川、资溪三县政协共同以文史资料专辑的形式正式出版。这是市政协创新史料征编形式、发掘抚州名人资源的一个成果.是市县两级政协为弘扬先贤精神、传播临川文化而联手征编的一部史料专辑。 文摘
插图: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那时已出现衰败的迹象,农民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李觏长期生活在乡村,其间他耳闻目睹农民的疾苦,在李觏的著作中也有反映。如《获稻》诗: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
青黄先后收,断折伛偻拾。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
诗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农民的辛苦耕作,累死累活地于一年,最后大多交了租,入了官仓,可是仓里满是“鸟鼠”,这些粮食被它们给吃了。他们回到家只好站在破败的家门前,邻里问相互慰问一二声,“归来官事了,相吊柴门边。”而在另一诗《村行》里。李觏写道:
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
这与杜甫笔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惊人的相似。
由于农村的凋敝,农业的停滞不前,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这有助于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文武官员的待遇丰厚,他们的购买力增强了,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冗员的闲暇时间也较为丰富,他们有时问去消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推动了劳动产品商品化的进程。也正是在这时候,商业发展速度加快。商业的从业人数增多,市场更为广阔,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能看到商人
ISBN | 9787210041757,721004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罗伽禄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