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日偶拾》内容简介:至于偶拾,虽然是自己的一孔之见,但也不乏德海同志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他谈不上是什么睿智之人,并且常常自称为愚钝。但是,正是这种愚钝,才使德海同志肯下工夫。他的书评文章决不是什么应景之作,或是要为完成什么任务,而是他给自己加的码,真正感到有感而发才写就的。
编辑推荐
《追日偶拾》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张德海,(笔名:田夫)男,汉族,北京市人,1951年出生。1968年入伍,历任广空航空兵9师仪表员、特设师、技术参谋等职,1983年转业到朝阳公安分局任民警,1987年至今在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等职。2000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毕业证书。喜欢文学,爱好收藏,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有关历史、文化的游记、时论、书评及古玩鉴赏方面的文章。 目录
序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中国华南民族社会史研究》
揭开汉民族研究冰山之一角——读《客家祖先崇拜文化》
尚黑崇虎民族的史诗——介绍汉译散文版新书《彝族源流》
诗歌民族哈萨克——介绍《哈萨克阿肯》
多彩的民族画卷——介绍《瑶族的历史和文化》
带您走进东乡社会——读《东乡社会研究》
东归赞歌——介绍长篇历史小说《渥巴锡大汗》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读《二艾遗书》
盛世鸿篇——介绍《汉藏语概论》
神京三辅有平谷幽燕关隘看上宅——介绍《平谷文物志》
谁持彩链当空舞——读《东方霓裳》
史海钩沉——介绍《中国历代民族法律典籍:“二十五史”有关少数民族法律史料辑要》
盛世修史多益善以史为鉴兴中华——读《中国民族发展史》
无形之长城——介绍《多伦汇宗寺》
打开“知彼”的窗口——介绍《老挝族群论》
真知与灼见——介绍《民族经济研究文集》
中华民族热血熔铸的英雄史诗——读《抗战风云录》
激情与真诚的力作——读徐刚先生的文选《沧桑一叶》
长征接力有来人——读《播种之旅: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
阿佤人民唱新歌——介绍《中国佤族文化》
哈萨克民族的《红楼梦》——介绍长篇翻译小说《阿拜之路》
猎虎人的传说——介绍拉祜族作家作品、长篇小说《母枪》
猛虎精神寒梅品格——读《何香凝传》(增订版)
发生在北京街巷的逸事——评《北京街巷胡同趣闻》
不要唯“新”主义——介绍《文学:现代与传统的观照》
新世纪的诗论——读《诗道》
和谐是美的最高诠释——介绍《民族生态审美学》
远见与宏图——介绍《关键的十年》
自由与美丽的国度——介绍《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的故乡》
金色的陷阱——介绍财经系列小说《别跟着我坐庄》
没有硝烟的战争——读财经系列小说《夺标》
即将爆裂的泡沫——读财经系列小说《风雨荔香园》
探索姓名的奥秘——介绍《起名的艺术》
送给少年一双翅膀——评儿童文学作品《三魔童》
情真意切文美品高——读《柴福善散文精选》
通过音乐来看一个苦难民族的沉重历史——读《与上帝摔跤》
与真理对话的人——读《哲学净化与绝对的合理对话》
象牙塔里的思辨——看新书《在北大散步:胡四的故事》
滋养心灵的鸡汤——介绍一部青年思想修养新书《55罐超越自我的心灵鸡汤》
给儿童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介绍《彩色世纪经典童话寓言宝库》丛书
一个麻雀的成功解剖——介绍《古村社会变迁:一个话语群的分析实验》
一面清晰的镜子——《中国民族史》浅评
…… 序言
《追日偶拾》要出版了,得到这个消息,我由衷地为德海同志高兴。我与德海同志相识于2005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始终被他刻苦学习和勤奋笔耕的精神所感染。正如书名所喻:追日者,不见得就是夸父,他是感到时间的急迫,而自诩为此。至于偶拾,虽然是自己的一孔之见,但也不乏德海同志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他谈不上是什么睿智之人,并且常常自称为愚钝。但是,正是这种愚钝,才使德海同志肯下工夫。他的书评文章决不是什么应景之作,或是要为完成什么任务,而是他给自己加的码,真正感到有感而发才写就的。比如他写的《东归赞歌》一文,不但详细阅读了全书,而且与作者进行了多次的交谈,反复了解了该书的创作意图与作者的写作背景,并与编者、作者交流多次才成文的。书中收录的大部分书评文章曾选载于《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民族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文物报》、《学习时报》、《西部时报》等媒体上。 后记
我自幼喜欢读书,这大概也有家传的因素。父亲很早就告诉我,他小时候读书的艰难。因为家里贫穷,父亲在村里没读几年私塾,13岁时就进京谋生来了。尽管教书先生夸赞他是全班最好的学生,是其得意弟子,但是,这些毕竟不能填饱肚子。他走进了城市,学过徒,打过工,自己做过小生意。但毕竟是城市,接触文字的机会有的是。于是,父亲借助一切机会看书自学。及至晚年,他还是每天坚持看报。由于坚持学习,他对于国家大事清楚极了,还将历史典故常常挂在嘴边,作为教育子孙的依据。也正是由于读书,他84岁都没有痴呆的症状,直到故去。
我幼时也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我家的对面曾经是清朝的一个王府,新中国成立以后,改成了东城区“少年之家”。这个“家”,真是儿童的乐园,不但可以进行各种游戏,还经常有辅导老师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有阅览室,里面有大量的书籍杂志。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只对“小人书”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在此浏览了大量的古今名著。应该说,这些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文摘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之国,礼仪之邦。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起来的。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在其本身的发展历程中,不但在血统上不断与各少数民族融合,在文化上与各少数民族互相学习、借鉴。而且在服饰上也是取各少数民族之长处,不断地改进。远的说,有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近的说,有旗袍和长衫。
段梅女士长期在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从事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研究工作,为包括民族服饰在内的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调研、征集、整理、保护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心血。多年来,她参与和主持了数十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课题的调研、文物征集和展览宣传等工作,其足迹几乎遍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作者能够拿起笔来著书立说,固然是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的结果。也是和专家、学者的鼓励及知才善任的领导支持分不开的。
ISBN | 9787105110384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作者 | 张德海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