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如何改变世界:新闻影响力及深度效果研究》内容简介: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研究,的确说不上是什么新鲜话题,甚至完全可以说是陈旧不堪的了。但是,本课题的侧重点在于,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具体实现过程,也就是新闻从发布到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尤其是进一步而对于受众和社会现实发生一定改变,其具体环节和程序是怎么样的。
编辑推荐
《新闻,如何改变世界:新闻影响力及深度效果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郝雨,原名郝一民,曾用笔名郝亦民、郝瀚、郝人等,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某大报文化批评专栏作家。
自1987年以来,在《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记者》《中国电视》《电视研究》《编辑学刊》《中国传媒报告》《河北学刊》《上海大学学报》等十几家核心期刊发表新闻传播学论文50余篇,在《二十一世纪》(香港)《联合文学》(台湾)及许多刊物发表其他类学术文章和文化批评等文章数百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学》和其他学科的有关专辑全文转载数十篇。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化的发生与传播》(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新闻学概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告别世纪》(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当代传媒与人文精神》(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新闻学引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媒介批评与理论原创》(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新闻学:世纪性开拓与重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等十余部。并曾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提名奖、河北省新闻一等奖、上海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各类奖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效果,即改变
第二节 拟态环境与本源事实改变
第三节 新闻对社会现实的影响与改变
第四节 媒介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的生活
第1章 历来新闻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脉络及走向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与类型
第三节 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途径
第2章 传播效果的层级性及其实现过程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层级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传播效果层级性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实现过程
第四节 研究传播效果层级性及实现过程的意义
第五节 传播效果的持续性与持久性
第3章 传播效果研究的意外收获——“第三者效果”
第一节 “第三者效果”的提出
第二节 “第三者效果”提出的意义
第三节 “第三者效果”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第三者效果”研究的拓展与前景
第4章 新闻传播效果与社会历史发展
第一节 新闻传播推动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变革中的新闻传播
第三节 社会历史航船的瞭望者
第5章 新闻传播效果与社会舆论监督
第一节 社会舆论监督——新闻传播的特殊功能
第二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传播效果分析
第三节 更好利用新闻传播进行社会舆论监督
第四节 优化危机报道的传播效果
第6章 新闻传播与国际社会关系
第一节 新闻传播与国家关系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与国家的国际形象
第三节 新闻传播创造和谐世界
第四节 文化融合大背景下的国际新闻传播
第五节 国际争端报道的新闻专业主义持守
第7章 受众能动性及受众中心论
第一节 受众研究视角的变迁
第二节 能动性受众研究解析
第三节 建立对话性的和谐传受关系
第四节 依存与制约:传一受互动的意义
第五节 互动:媒体如何让受众做主
第8章 新闻传播效果的积极调控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多维性
第二节 新闻传播效果的多向性
第三节 新闻传播预期效果的最大化
第四节 议程设置与传播效果
第五节 涵化理论与传播效果
第9章 媒介发展与传播效果
第一节 由“人体的延伸”到“媒介的延伸”
第二节 由“媒介的延伸”到“媒介功能的延伸”
第三节 “媒介批判视角的延伸
第四节 新媒介世界的传播效果
第10章 媒介公信力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一节 关于媒介公信力的内涵及其发展
第二节 媒介公信力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 提高新闻媒介公信力的对策
第四节 西方媒介公信力下降及原因
第11章 媒介素养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一节 媒介素养的一般意义
第二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迫切性
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
第12章 抵制虚假新闻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一节 假新闻对新闻公信力的伤害
第二节 “类虚假新闻”的危害
第三节 “类虚假新闻”的种种类型
第四节 “类虚假新闻”的根源与土壤
第五节 如何防止和抵制“类虚假新闻
第13章 新闻传播效果实现之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个体影响案例的速效与长效分析
第二节 媒介从个体影响到群体影响的阶段和过程分析
第三节 重大新闻策划的议程设置传播效果研究
第四节 低俗虚假报道负面传播效果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研究,的确说不上是什么新鲜话题,甚至完全可以说是陈旧不堪的了。但是,本课题的侧重点在于,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具体实现过程,也就是新闻从发布到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尤其是进一步而对于受众和社会现实发生一定改变,其具体环节和程序是怎么样的。相对而言,这样的研究更需要进入比较微观的层面。当然,限于很多复杂的条件,我们现今的研究成果依然还留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我们也认为,这样的研究毕竟是有重要意义的。而且,这样的研究无疑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们不断进行努力。传播效果的实现,的确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新闻传播的作用,对于人类文化的更加健康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的课题虽然是基本完成了,但是,我们对于这样的问题的研究,还将不断地进行下去。
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的几位研究生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中,我们吸收了谢小芳毕业论文的一些研究成果。而我近两届的研究生安鑫、王祎、郝艳辉、张晓伟等,都直接参与了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分别撰写了部分章节的初稿。而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还有意识地吸收了两位比较优秀的本科生参加研究,孔亮在上学期间就成为了一名有一定影响的实习记者,正式进入媒体后,又很快连连获奖。所以,他有着比较扎实的对于新闻实现传播效果的实际体验。我们的研究中就采纳了他的案例分析。 文摘
插图:
如果说,就新闻传播活动的外在的或者机械的运作过程而言,基本上就是:新闻传播者首先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采集,然后提炼加工成新闻信息,再进一步地经过编码和制作,继而通过或者运用相关的媒介,最后传播到受众这一信宿。那么,一个完整的新闻传播的过程也就基本完成了。但是,就新闻传播的根本目的来说,显然还不只是为了简单地完成这样一个机械的程序,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的目标。也就是说新闻传播活动的完成,归根结底,还是要达到一种对受众发生影响以及对社会有所改变这样的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目的。如此才能真正使得新闻传播的活动具有实际的收获。从根本上看,新闻传播的目的追求新闻传播的效果,而新闻传播的效果又可以全面检验新闻传播的质量。所以,新闻传播效果是对于新闻传播过程研究的最终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个课题。
ISBN | 7811186764,978781118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郝雨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