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语言能力训练新编》主要是介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以及相关专业的普通话正音课程的教学用书。在丰富的汉语语音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根据教学、专业实践与实际调研的经验,总结了西南地区方言的发音特点以及与普通话发音的差异,通过理论分析,归纳出相应的练习 全书结构体系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综合四个阶段,分别配合宇、词语、语句、篇章的不同难度、不同深度的具体练习,并用大量图解、表格对比等方式使读者能快速直接的找到语音问题,达到同步纠正字音的目的。
编辑推荐
《主持人语言能力训练新编》是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王倩,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讲师。2003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表演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9年考取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攻读艺术学硕士学位。主要教授:“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节目主持艺术”、“播音导论”、“新闻事业导论”、“主持人礼仪”等课程。创立了一整套针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在国家级中文及新闻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在省级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四篇。在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专业比赛,获国家级三等奖两项、优胜奖三项;省级一等奖五项、二三等奖多项,
隋冰,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戏剧系教师200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表演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在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任教,教授“表演”,“台词”、“主持人形体”、“主持人礼仪”等课程2007年进入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戏剧系,教授“主持人礼仪”、“普通话正音”等课程。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单元 概说
一、主持人语言能力
二、主持人语言规范化
三、什么是普通话
四、语音的基础
五、语音的基本概念
六、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
思考题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附录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国语[1994]43号)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
附录3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育部国家语委发教语用[2003]2号文件)
第二单元 主持人语言能力训练初级阶段——单音节词部分
第一节 声母的基本理论及单音节词的发音训练
一、声母及分类
二、发音过程
三、零声母
四、单音节词的基础发音训练——声母部分
第二节 韵母的基本理论及单音节词的发音训练
一、韵母及其分类
二、单音节词的基础发音训练——单元音韵母部分
三、单音节词的基础发音训练——复合元音韵母部分
四、单音节词的基础发音训练——鼻韵母部分
第三节 声调和声韵拼合关系的基本理论及单音节词的发音训练
一、声调
二、调值和调类
三、普通话音节结构
四、普通话音节的声韵拼合关系
五、单音节词的基础发音训练——声调部分
第四节 初级阶段的方言差异及其把握
一、声母部分
二、韵母部分
思考题
第三单元 主持人语言能力训练中级阶段——多音节词语部分
第一节 声母多音节词语部分的发音训练
一、双音节词声母发音训练
二、四音节词声母发音训练
第二节 韵母多音节词语部分的发音训练
一、单元 音韵母词的发音训练
二、复合元音韵母词的发音训练
三、鼻韵母词的发音训练
第三节 声调部分的发音训练
一、双音节词四声不同组合发音训练
二、四音节词声调发音训练
三、声调发音综合训练
第四节 语流音变部分的发音训练
一、什么是语流音变
二、轻声
三、儿化
四、变调
五、语气词“啊”的发音变化规律
六、词的轻重格式
附录4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
附录5 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表
第五节 中级阶段的方言差异及其把握
一、云南方言差异中普通话声母发音应注意的问题训练
二、云南方言差异中普通话韵母发音应注意的问题训练
三、云南方言差异中普通话声调发音应注意的问题训练
思考题
第四单元 主持人语言能力训练高级阶段——语句部分
第一节 绕口令训练
一、声母部分的绕口令训练
二、韵母部分的绕口令训练
三、声调部分的绕口令训练
四、语流音变部分的发音训练
五、综合练习
第二节 古诗词训练
第三节 快口段子、戏曲念白训练
一、快口训练部分
二、戏曲念白、贯口段子部分
第四节 高级阶段的方言差异及其把握
思考题
第五单元 主持人语言能力训练综合阶段——篇章部分
第一节 篇章朗诵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准备稿件
二、情景再现
三、内在语
四、对象感
五、重音
六、停连
七、语气
八、节奏
第二节 诗歌朗读训练
第三节 散文朗读训练
第四节 新闻播读训练
第五节 寓言朗读训练
第六节 广播电视节目串联词、解说词训练
思考题
第六单元 普通话水平测试难点训练
第一节 单音节词部分的样题训练
第二节 多音节词语部分的样题训练
附录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出现的三音节词
附录7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出现的四音节词
第三节 篇章部分的样题训练
第四节 口语表达的理论概述及样题训练
一、理论概述
二、样题训练
附录8 第四届CCTV主持人大赛复赛综合素质题目
附录9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
参考文献
附件:相关论文
艺术语言创作的融合与分化
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浅谈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对语言的把握
浅谈社会新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样态
从“第四媒体”的兴起看传统媒体的将来
后记 序言
在当今社会,无论谈话的人们彼此是否熟悉,也无论各自做着怎样不同的工作,抑或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有何差别,但是只要说起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话题。其间认同也好,争议也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痛快淋漓,不亦乐乎。人们品评主持人的长相、穿着、举止、言谈及其中折射出的文化、品位、智慧和风格,毫无疑问,主持人的语言又是首当其冲的并且是重要的议论对象。语言是传播的载体,一方面,它是直观的、瞬间感受到的主持人的声音、吐字、普通话,等等,这些因素关系到是否让人听得清、听得懂并愿意听下去;另一方面,它承载着深层次的信息内容、情感传递、审美情趣,等等,关系到是否让人便利、迅速地感知、理解、被吸引、被感染,进而产生认知的共享、思想的沟通、情感的共鸣。所以,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培养成为相关专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独有的着力点。 后记
本书是我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实践、教学工作以来的第一部作品,它是我开始艺术学习并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十年来的一个阶段性总结,稚嫩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但我愿意把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呈现出来。
就在期待本书问世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1998年,还是高中生的我,因为一直受到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朗诵家张家声伯伯的指点与引导,我决定大学学习艺术专业。1999年我考入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话剧表演专业,学习期间有幸成为于丽红教授、温鉴非教授的学生。张家声伯伯和两位教授的学识、技艺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令我敬佩,并终生景仰。
就在期待本书问世的时候,我更想起了从2001年起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来,我的恩师吴郁教授、付程教授对我这么一个从边疆来的非专业的学生倾注心血、言传身教,把我从一个外行人培养成为一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两位恩师是对我事业影响最大的老师,如果说本书对主持人语言能力训练实践与教学还有一点积极作用的话,首先得益于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殷殷期望和谆谆教诲。在本书的编写初期我信心不足2004年我到北京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高级讲习班时,再一次受到恩师的鼓励。付老师对我说:“你们也该有自己的教材了。 文摘
插图:
语言外化体现的是由己及人、南内及外的过程。我们反对唯技巧论,但不能不重视技巧。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包括四个阶段,即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语言表达的三个步骤分别是“说什么”、“为什么说”和“怎么说”。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重音。重音是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词组。重音的“重”与轻重无关,而是“重要”的“重”,只要表达语句目的、思想感情的语言方式都是重音..学习重音,我们要区分几个问题:(1)区分于间的轻蓐格式,词语的轻重格式是约定俗成的,它与内容无关。比如:“打电话”是中中重格式,但受四川方言音的影响的人常读成中重中。(2)重音不等于重读,要在变化中进行对比。如:“别人都不在……,而只有他在……”这个“他”是重音,可轻读也可重读。(3)习惯重音不可取。由于受方言音影响,表达时常易受到自己原有重音习惯的影响。
重音的类型有:(1)并列性重音。并列性重音是指在一句话巾两个相互并列关系语句要强调。在人们的心理预期待中,并列的都是需要强调的。例如:散文《春》中“山朗润起来啦,水涨起来啦,太阳的脸红起来啦”。朗诵时运用的就是并列性重音。(2)对比性重音。对比性重音是指有相对立性的词和词组进行比较。两个不同的词和词语进行对比时,应在不同中找相同,在相同中找不同。例如:“××是个好人”,表达方式可以有:××就是好人、××周围的人有多坏、××以前有多坏,都能表现××现在的好。(3)呼应性重音。呼应性重音是指在一个语句过程中一呼一应,或一呼几应的词和词组。它有由外在式到内在式的过程,比如“歇后语”。(4)递进性重音。表明语式承接、情感的推进,常用“顶真”的修饰法。例如:“上阵不利则守城,守城不利则短兵相接,短兵相接不利则自杀以殉国。”表达时运用的就是递进性重音。(5)转折性重音。通过转折表达一种强调,靠变化来表现强调。
ISBN | 9787811129397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王倩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