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是汤用彤先生学术论文的汇编,包括“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三部分,上世纪70年代经汤一介先生整理,由中华书局于80年代初出版,本次排印经汤一介先生重新刊定。其中“魏晋玄学论稿”部分被视为汤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它涵盖了魏晋玄学的主要方面,于玄佛关系、言义之辩、本未有无之争的论述都非常有创见,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除此之外,《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还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的论文,内容丰富、考订细密、行文精彩,长期受到学界的关注。
编辑推荐
《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博雅英华·汤用彤学术精选集 作者简介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之一。汤先生通晓梵语、巴利语等多种语言,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和印度哲学的研究。生前出版的著作包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学术论文集》(包括“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印度哲学史略》等。 目录
魏晋玄学论稿
小引
读《人物志》
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王弼大衍义略释
王弼圣人有情义释
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附录
魏晋思想的发展
一 魏晋时代思想的成分
二 魏晋玄学之发生与长成
三 魏晋思想的演变
引用书简目
往日杂稿
隋唐佛学之特点
唐太宗与佛教
摄山之三论宗史略考
慧皎《高僧传》所据史料
与胡适论禅宗史书
大林书评
序
一 评《考证法显传》
二 评日译《梁高僧传》
三 《唐贤首国师墨宝》跋
四 矢吹庆辉《三阶教之研究》跋
五 评《小乘佛教概论》
六 评《唐中期净土教》
读《太平经》书所见
一 《太平经》与《太平经钞》
二 卷帙版本
三 真伪
四 《太平经》与道教及佛教
王维诚《老子化胡说考证》审查书
佛教上座部九心轮略释
《胜宗十句义论》解说
南传《念安般经》译解
附录一:
叔本华之天才主义
亚里士多德哲学大纲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之大旨
第二章 事迹及著作
第三章 论理学
第四章 本质论(metaphysics)
第五章 天然哲学
第六章 心理学
第七章 道德哲学
第八章 政治哲学
第九章 美术哲学
希腊之宗教(《希腊之留传》第二篇)
附录二: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康复札记
康复札记四则
一 “妖贼”李弘
二 《云中音诵新科之诫》
三何谓“俗讲”
四 佛与菩萨
针灸·印度古医书
一 针 灸
二 印度古医书
谈一点佛书的《音义》
关于东汉佛教几个问题的讨论
关于慧深
从《一切道经》说到武则天
论中国佛教无“十宗”
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
读《道藏》札记
一 关于《养性延命录》
二 《道德真经取善集》
三 关于研究寇谦之的若干史料
四 “妖人”刘举
五 陶弘景的《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
汤用彤著译目录 文摘
深厚。盖茂于神明者即王弼所谓“智慧自备,为则伪也”(《老子》二章注)。盖常人殊类分析,察察为明,其明昭著于外,以利器授人而不示人以朴(参看四十九章注)。盖常人以有为心,执有则有分,有分则违自然而伪生而起争竞(参看四十九章、五十八章注)。圣人则藏明于内(《易.明夷》王注),以无为心,以道之全为体,混成无分,非平常分析之知,故虽明并日月犹日不知(皇疏四引王弼),大智晦其明(《易.明夷》彖辞),不为不造,无固无必,顺任自然,有似蒙昧。故蒙卦王弼注有曰:“蒙之所利乃利正也。夫明莫若圣,昧莫若蒙。蒙以养正乃圣功也。然则养正以明,失其道矣。”夫圣人体自然,绝形象,其养正之明,自非囿于形器之域之知识也。
由是言之,茂于神明乃谓圣人智慧自备。自备者谓不为不造,顺任自然,而常入之知,则殊类分析,有为而伪。夫学者有为,故圣人神明,亦可谓非学而得,出乎自然(此自然意即本有)。顾圣人岂仅神明出于自然耶,其五情盖亦然(五情者喜怒哀乐怨)。盖王弼主性出天成,而情亦自然,并非后得。故弼文曰:“圣人同于人者五情也”,其书日“不能去自然之性”,又曰“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五情既亦自然而不可革,故圣人不能无情,盖可知也。
ISBN | 9787301162385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汤用彤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