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思录》写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简朴的道德之心,从灵魂深处缓缓淌出坦率与真诚,劝后人穿越千年时光,回望人生,憩息精神的故园。
编辑推荐
《沉思录》: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古罗马)马克·奥勒留(Aurelius M.) 编译:李丽 目录
第一卷
品质在良好传承中闪耀
在养父安东尼·派厄斯那里学到的
第二卷
命运搬弄,也离不开自然
只有现在,是人唯一能被剥夺的
第三卷
肉体奴役不了灵魂
愉快地享受朴素简单的生活
第四卷
做任何事不要没有目的
不朽美誉,也只是一时虚幻
第五卷
遵照你自己的和人共同的本性去做
幸运者懂得为自己营造契机
第六卷
灵魂若先屈服于肉体,是可耻之事
爱你注定要遇到的人与环境
共同的幸福,是按照你的本性去生活
第七卷
多少赫赫有名之人在后来被遗忘
以理性遵循正道行事,就会得到福利
痛苦并不使你的理性受损
第八卷
去做人的本性所追求的事情
理性地接受阻碍,并转做他事
抓住现在,为己所有
第九卷
和与自己持有相同原则的人共同生活
不惊慌于外来的一切
在指责别人之前,先自省
第十卷
永恒的因果关系交织着与你相关的组织
易于激动的人,是逃亡者
第十一卷
对公众利益,我做了些什么努力
有一种内在力量,可使人的生活永久高贵
第十二卷
即使在绝望的境地,也要锻炼自己
一切主观是可控的,死亡不能带来恐惧 序言
作为一个皇帝,有什么东西是他所不曾拥有过的?又有哪一位皇帝像他这样无欲无求,一心回归自然、理性与宁静之中?在欲望与精神之间,马可·奥勒留抛弃了欲望,选择了精神,也选择了身体力行。正因为这样,他才令自己超然物外,看清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纵使整天鞍马劳顿,也能为心灵保留一片纯净之地。
这个信奉斯多葛学派的哲学皇帝,把自己对心灵的省视,以一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冗长卖弄的文辞,也没有晦涩艰深的话语。他的自我对话,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坦率与真实,而这种真实,能轻易与你心灵中最幽深的地方产生共鸣。
每个人的真,唯有通过智慧的洗涤才得以见。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该做的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去做?这些问题,其实早在大约2000年以前,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就已经解答。诚然,它亦能在2000年之后,给那些慧根尚存的人以启迪。 文摘
不穿着长袍在屋里走来走去以及类似的荒谬行为;写信的风格要朴素,要写得像他自己从锡留埃瑟写给我母亲的那封信一样,对那些容易发怒冒犯我的人,要准备与其和睦共处,只要他们有和解之意愿,就要半路相迎;从他那里,我还学会了仔细阅读,不能粗略地不求甚解;对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不要轻易地表示出同意;最后,我还从他学习到埃比克太图的《回忆录》,这本书是他从自己的收藏中借给我的。
8.从阿珀洛尼厄斯那里,我懂得了在意志上的自恃自立以及对目标坚定不移的决心,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凭着理性,而不是听从运气或任何别的东西,在剧烈的痛苦中,即使是失去孩子,或是疾病缠身,也要镇定如昔;在他,我清楚地看到一个活的榜样,一个人既可以威猛严厉,也可以柔和宽厚,诲人不倦;同时还看到,他能清醒地不以他解说各种哲学原则时的经验而骄傲,在他,我也学会了怎样来接受朋友的恩惠,并不因此而显得卑微,也不能对他们的好处表现得漠不关心。
9.从塞克斯特斯,我体会到一种仁爱的品性,一个以仁爱的方式管理家庭的榜样,他合乎自然的生活观,严肃却不矫饰;细心地照顾到朋友们的利益;对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冒昧地发表意见的人表示出容忍。他能使自己和所有人都欣然相处,和他交往比听任何奉承话还要愉快,同时,那些和他交往接触的人都对他表示出极度的钦敬;他对人生的基本原则,知道如何有把握,有方法地去发掘、整理。他从不表现出怒气和其他激动的情绪,在超越了这些情绪影响之外,他温柔可亲;赞美别人却不过于誉扬,饱含渊博知识而不夸耀自己。
10.在文法家亚历山大那里,我学会了不去挑剔别人,不去苛责别人谈吐中使用的粗俗字眼,或是不合文法、错误的发音,要在回答的时候,灵巧地使用正确的词句,或是作为同意他的意见而重新使用那个词句,或者以共同研究探讨那一件事而以非词汇的方式,或以其他委婉而不伤人的办法来启示他正确的表达方式。
11.在佛朗特。那里,我学会观察一个暴君一贯所持有的猜忌、虚伪和狡诈;一般地讲,我们那些所谓的上流阶层都是缺乏慈爱的品性。
ISBN | 9787229032920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
作者 | 马克·奥勒留(Aurelius M.) |
尺寸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