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本:中国的曲艺 [平装] 9787507832587,75078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379337 类别: 图书 艺术 戏剧 曲艺艺术
《中国读本:中国的曲艺》内容简介:曲艺是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曲种有说有唱,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曲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了关于说书艺人活动的记载。
编辑推荐
《中国读本:中国的曲艺》是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薛宝琨,1935年生,南开大学教授,著名曲艺理论家。20世纪60年代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任创作员,先后与侯宝林共事达20余年,在中国曲艺理论研究领域声名显赫。著有专著《侯宝林评传》、《中国的曲艺》、《中国人的软幽默》、《怎样欣赏戏曲艺术》、《中国说唱艺术史论》等。
目录
什么是曲艺 曲艺溯源 贾凫西和“木皮鼓词” 弹词艺术前后四家 说书名家柳敬亭 石玉昆和《三侠五义》 扬州评话和“王水浒”、“康三国” 韩小窗和清代“子弟书” “白妞说书”话大鼓 “评书大王”双厚坪和陈士和 从刘宝全到骆玉笙 从莲花落到快板书 八角鼓、单弦和旗籍子弟 从扬州清曲到四川扬琴 乔清秀和河南坠子 山东琴书的南路、东路和北路 东北地区的“二人转” 高元钧和山东快书 四川相书和上海滑稽 张寿臣和传统相声 侯宝林和相声改革 韩起祥与陕北说书 广东木鱼歌简叙 少数民族的曲艺 曲艺的现状及问题 附录 百名艺人小传
文摘
插图: 曲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四川成都天回镇出土的“说书俑”表明,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了说书艺人的活动。自汉以后,曲艺发展日见兴盛。 曲艺发展至唐代,出现了“俗讲”和“变文”。“俗讲”是六朝以来宣讲佛经的一种讲唱形式。采取通俗语言,配以动听音乐,运用韵散相间富于变化的文体,演说佛经本义或有关佛经故事。最初只是一种宗教活动,盛唐以后,佛教影响日益深入,寺院成为群众聚会场所,诸般杂戏往往云集寺院内外,于是“俗讲”开始有了娱乐性质,渐渐讲唱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当朝时事,最终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变文”是“俗讲”活动的文字底本。“变文”按其本义原指与图画相配合的文字。佛教徒宣讲佛事,常将天堂、地狱等形象绘图以示意。这种图画称为“变相”,说明图画的文字即是“变文”。这和现在流行的连环图画十分相似。“变文”类似连环画下面的解说词,但极尽抒情描物之能事,铿锵流畅、优美动听。后来为了表述方便,便把“俗讲”活动的底本统称“变文”。其实“俗讲”成为艺术形式以后,品种名目很多,并不是每种都有图相。它大体可分为讲经、转变、议论、说话四种。讲经的底本称为“讲经文”或“说经文”。转变的底本即是“变文”,简称“变”。
ISBN9787507832587,750783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薛宝琨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