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平装] 7512101287,97875121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政治经济学》主要讲述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与探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商品、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实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治经济学》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经济与管理干部培训及研究生考试复习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政治经济学》:面向“十二五”规划教材
目录
上篇 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学习意义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价值 一、商品两因素 二、劳动的二重性 三、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商品拜物教 第二节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內容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本章小绪 思考题 第三章 货币 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产生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五、货币虚拟化的逻辑过程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 一、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二、纸币流通规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三、劳动力商品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二、资本价值增值过程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五、剩余价值规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一、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四、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转变 五、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 四、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第一节 资本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 资本周转 一、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 三、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四、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五、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的意义和途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实现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三、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三种交换关系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固定资本的补偿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配 第一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三、工资的变动趋势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分割形式 一、商业利润 二、利息 三、资本主义地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一、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二、银行垄断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三、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五、世界领土被列强瓜分完毕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途径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调节体系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表现及实质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三、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下篇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与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市场运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决定与社会总需求决定 第三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公共经济职能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和政策工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序言
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它遵循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分析为主线,全面、系统阐述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因此,它是目前我国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理论分析工具之一。本书适合各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学使用,也适合经济与管理类干部培训使用。 根据政治经济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具体包括商品、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实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下篇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与发展》,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教材编写角度而言,这一划分既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经典作家原创的基本理论,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而且可以避免传统分类方法(把“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人为造成的两种学科分支的理论对立及逻辑不清。同时,这一编写安排也便于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时设置选学部分或全部。在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兼顾理论的逻辑完整性、内容的新颖性相统一,做到不为追求理论体系稳定性而忽视重大实践现象与理论最新成果,同时也不为片面突出教材内容新颖而使理论体系支离破碎。本书积极吸收国内外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出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及对现实的指导性。
文摘
插图: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健康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具有了劳动力。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只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劳动力才会成为商品。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且,劳动力只是按一定时间出卖,而不是终身出卖为奴隶;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别无生路。前者意味着劳动者不存在人身依附,后者意味着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自由得一无所有。马克思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中,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要以这个活的人体存在为前提。只有当劳动者消费了各种生活资料,使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才能不断地提供劳动力,才可实现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因而,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地说,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部分:一是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满足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后代,保持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供应;三是使劳动者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构成劳动力价值的上述各种物质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各国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历史形成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劳动阶级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不同,因而生活习惯和要求也不同,这就使得各国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在范围、类别及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样,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物质内容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ISBN7512101287,97875121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润东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