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谈古今事:扬州评话艺术》内容简介:扬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因为兼容并蓄了来自吴越、楚汉、中原乃至燕赵的文化精髓,形成了中华文明中充满个性与生机的扬州文化,由此也使她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风光明媚,景色秀美,只要你走进她,就会感受到游在画里,住在诗中的浪漫情趣;这里有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你能亲身体验到城在园中,园在城内的真实景致;这里有活跃的文化创造力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连天上的二分明月,地面的十里春风,都隐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这里有不同风格、不同门类的艺术品种,从这些不同特征的艺术形态中,你能触摸和探寻到扬州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这里有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透过那寓意深邃的画卷,你会感受到扬州人敢于冲破桎梏、励志创新的文化追求。
编辑推荐
《笑谈古今事:扬州评话艺术》:扬州艺术丛书 目录
《扬州艺术丛书》序陆苏华
开场白
源流篇
一、历史源流
二、明末清初是扬州评话的形成期
三、康乾盛世是鼎盛期
四、晚清时稳步发展
五、民国时期的艰难航程
形态篇
一、以文学性特征为主体的表演艺术
二、有形体表演特征的语言艺术
三、有音乐性特征的口头文学
话本篇
一、什么叫话本
二、话本是按照自己的程式“做”的
三、怎样把小说变成话本
四、书里要有“戏”
五、噱是书中宝
六、方俗、民情人书
七、用自己的方法叙述故事
八、接受小说评点家的指点
编书、评书
表演篇
一、传统扬州评话的表演艺术
二、说工:要求“绘声绘色,传神传情”
三、做工:要达到“满脸的书,周身的书”
四、书场:评话艺术展露“时——空艺术”属性的平台
名家篇
明末清初大说书家柳敬亭
居辅臣
吴天绪
徐广如
邹必显
浦琳
叶霜林
邓光斗
宋承章
李国辉
康国华
康又华
蓝玉春
龚午亭
金国灿
刘春山
戴善章
郎照明
朱德春
樊紫章
现代大说书家王少堂
当代篇
一、1949一1963年的扬州评话
二、粉碎“四人帮”后的扬州评话
结束语
附录
一、扬州评话的书目
二、扬州评话主要传统书传授系统表
扬州艺苑门外谈(跋)赵昌智 序言
扬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因为兼容并蓄了来自吴越、楚汉、中原乃至燕赵的文化精髓,形成了中华文明中充满个性与生机的扬州文化,由此也使她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风光明媚,景色秀美,只要你走进她,就会感受到游在画里,住在诗中的浪漫情趣;这里有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你能亲身体验到城在园中,园在城内的真实景致;这里有活跃的文化创造力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连天上的二分明月,地面的十里春风,都隐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这里有不同风格、不同门类的艺术品种,从这些不同特征的艺术形态中,你能触摸和探寻到扬州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这里有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透过那寓意深邃的画卷,你会感受到扬州人敢于冲破桎梏、励志创新的文化追求。
然而,千百年来,这片富庶、繁华的乐土,曾经承受过太多的苦难:鲍照的一篇《芜城赋》,写尽了千年前她的劫难和创伤;四百多年前的那场改朝换代的战争,多铎用屠刀让这座城池哀鸿遍野;七十年前的日本侵略军,曾经在这片沃土上疯狂地掠夺和杀戮。然而,暴力没有能切断扬州人心中的民族情结,也没有能让扬州文化湮灭、断流、被同化。倒是一场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屈辱,改变了她的交通枢纽地位,一度给扬州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重创,并引起了一些人对她的前景的担忧。“一条津浦路,一条沪宁、沪杭甬路,几条大轮船,便把扬州倒栽下来了。”曹聚仁先生的这句话,道破了扬州由繁盛转而衰败的原因,也隐藏着他对扬州能否振兴的深深疑虑。但他没有料到,失去的可以重建,而且会建设得更好。当铁路、跨江大桥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替代了当年的运河、长江、驿道后,那一度衰败了的扬州,又神奇地恢复了往昔的繁荣。他也没有料到,那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库,正是这个基因,使扬州文化得以世代凝聚、传承。 文摘
插图:
首先,艺人们以演出书目为主体,开始筹建各个门派,规范传授系统。并建立“三皇会”,进行行业管理,保护自身的利益。
康乾盛世的评话艺术,虽然获得了大发展,但这种“无本生涯”、不要行头、不需文场、不搭戏台的开口饭,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经济繁荣时,众多的无业人员可以自由地进人这支队伍。经济萧条时,那些解散了班底的花部演员,干脆改行说书。“大面范松年,为周德敷之徒。尽得其跳叫之技,工《水浒记》评话,声音容貌,描摹殆尽。”以小丑见长的本地乱弹艺人张破头、唱花鼓戏的谢寿子,也都改业说书,成为一时著名的艺人。有名有姓的戏曲艺人改业说书的就有三个,那些因生活所迫而进入评话界的戏曲艺人,为数不会太少。如果听任这种无序状态蔓延下去,必然会出现“抢场子”、“争饭碗”、“降书金”、“说荤书”等毁誉毁道的现象。为了卫道,为了实现“褒善贬恶,评忠辨奸”的道旨道义,保护说书“先生”的荣誉,也保住大家的“饭碗”,扬州评话的先辈们,在道咸时期,采取了“抱团对抗经济危机”的方法。他们首先以演说的书目为传授系统,建立起各自的门派。并规定,凡无门派的艺人,被称为“野鸭子”,不能进入正规书场献艺。我们现在能够绘制出的扬州评话各门派传授系统表(详见书末附表),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以书目建立的各门派,只能对本派系的传人有约束力。为了协调好各门派之间可能出现的相互“偷书”(未经许可,偷听他人书者,被责为偷书)、“过笼子”(私下将本门话本底稿出手给他人,或从他人那里购买话本,道中谓之“过笼子”,意为在袖笼子里面做买卖)、抢生意等违规行为,就需要有一个协调各门派之间,以及本行业与书场主之间关系的行业组织,扬州评话界的行会——“三皇会”便应需而生了。所谓“i皇”,指中国人共同敬奉的天皇、地皇、人皇。不过,扬州评话艺人们只把“三皇”当作一种图腾。他们真正要敬奉的祖师爷,是孔子弟子子贡、评话前辈柳敬亭和弦词前辈崔仲达。为什么要把子贡列为最高先祖?《扬州曲艺志》的解释是:“子贡是孔子门下言语科弟子,精于舌辩,因此奉子贡为第一祖师。”春秋战国时期讲学的学堂有没有分科系,我们限于知识缺乏,不得而知。但王少堂的解释则是可以接受的。他说:“当日前辈们说,把子贡列为祖师,有两层意思。
ISBN | 9787806944981,780694 |
---|---|
出版社 | 广陵书社 |
作者 | 李真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