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精选了邓小平会见各国首脑时的谈话内容,第二部分精选了以小平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谈话内容。
编辑推荐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由台海出版社出版。 目录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会谈录
邓小平会见尼克松
“结束过去,美国应该采取主动”
邓小平会见福特
“中美之间没有别的问题,就是一个台湾问题”
邓小平会见卡特
“我真诚地希望中美关系不要停滞,要继续发展下去”
邓小平会见里根
“台湾问题解决了,中国同美国之间的疙瘩也就解开了”
邓小平会见布什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邓小平会见舒尔茨
“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邓小平会见基辛格
“你现在不当国务卿了,不也还在为国际事务奔忙吗”
邓小平会见福田赳夫
“中日条约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
邓小平会见日本天皇裕仁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
邓小平会见大平正芳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
邓小平会见铃木善幸
“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邓小平会见中曾根康弘
“在发展中日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两家都要看得远一些,广一些”
邓小平会见竹下登
“我是热衷于中日友好的一个人”
邓小平会见金日成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
邓小平会见希思
“如果中国到时候不把香港主权收回来,我们这些人谁也交不了账”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邓小平会见德斯坦
“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只能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邓小平会见希拉克
“我们同法国发展经济关系的原则是‘同等优先”’
邓小平会见科尔
“中国很重视同西欧的合作,中国最不希望发生战争”
邓小平会见施密特
“过去的国际政治是霸权主义、集团政治,实践证明行不通”
邓小平会见胡萨克
“我们要把经历过的好的时期记住,坏的时期忘掉”
邓小平会见什特劳加尔
“我们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
邓小平会见雅克什
“我们上下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是一致的”
邓小平会见赫鲁晓夫
“个人迷信要批判,但对斯大林不能全盘否定”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邓小平会见比耶迪奇
“我们同你们有共同的信念”
邓小平会见弗拉伊科维奇
“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邓小平会见卡达尔
“过去的问题一风吹
邓小平会见雅鲁泽尔斯基
“我们两国原来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
邓小平会见吕贝尔斯
“我们不打美国和苏联的牌,我们也不让别人打我们的牌”
邓小平会见特鲁多
“我们这样的一些国家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邓小平会见朗伊
“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
邓小平会见菲格雷多
“我们接受你们发展快的经验,但也避免债务过多的教训
邓小平会见拉甘地
“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会见李光耀
“集团政治已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邓小平会见奥恩
“我们希望看到东盟各国加强团结和协调
邓小平会见差猜
“中泰两国关系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典范
邓小平会见吴奈温
“搞改革就是一种探索,探索需要勇气
邓小平会见吴山友
“中国和缅甸是真正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国家关系的典范”
邓小平会见加尧姆
“现在我们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
邓小平会见艾尔沙德
“穷朋友互相帮助是靠得住的
邓小平会见阿基诺
“对南沙群岛问题,中国最有发言权
邓小平会见穆加贝
“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邓小平会见穆塞韦尼
“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
邓小平会见穆巴拉克
“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邓小平会见门格斯图
“搞社会主义要靠自己的实践
邓小平会见尼雷尔
“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
邓小平会见姆维尼
“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也是人民的要求
邓小平会见邦戈
“我们不要求第三世界照搬我们的经验”
邓小平会见希萨诺
“你们依据自己的条件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
邓小平会见比亚
“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
邓小平与记者访谈录
邓小平与《中国的双星》作者卡尔逊的会面
邓小平会见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代表团和越南《学习》杂志代表团
邓小平会见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新闻代表团
邓小平会见尼日利亚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邓小平会见委内瑞拉记者
邓小平会见越南新闻代表团
邓小平会见刚果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邓小平会见日本记者友好访华代表团
邓小平会见扎伊尔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邓小平会见赞比亚共和国新闻代表团
邓小平会见日本《读卖新闻》编辑局长长谷川实雄一行
邓小平会见加拿大新闻代表团
……
邓小平会见香港记者陆铿 序言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最具影响力和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经验和智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并对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邓小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会见各国首脑就达300多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病重前的十多年时间里,邓小平先后六十多次会见各国首脑。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使中国逐步走向了世界。
作为一位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家,邓小平一直是中外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1980年8月,邓小平应邀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的专访。这次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访谈,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是邓小平历史性的,出色的答记者问”,更被中国新闻界奉为经典。1986年9月,邓小平唯一一次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栏目记者华莱士的电视专访。9月7日,当精神矍铄的邓小平形象出现在美国电视屏幕上时,美国人民领略到了中国这位政治家的伟大风范。这次专访播出后,不仅在美国引起轰动,也在全球掀起了“邓小平热”。 文摘
插图:
邓小平进而指出,还有新界,包括整个香港,过去是不平等条约,实际上是废除的问题。
随后,英方又经过多次试探,决定就香港问题同我国进行正式谈判。不久,两国政府便开始了国际社会所说的“慑人心魄的反复较量”。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中英两国政府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接触。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双方一开始就亮出了分歧。撒切尔夫人对邓小平说:必须遵守有关香港问题的三个条约。条约虽然写在纸上,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实。
针对英方的这种态度,邓小平明确地向撒切尔夫人指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到1997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的主权,这一点是肯定的,不能有别的选择。至于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在中国收回主权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制度,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制度。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总之,香港仍将是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
撒切尔夫人则声明:“只有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今后的行政管理和管治作出明确的安排,能够为香港人民所接受,英国议会相信这些安排是合理的,我才可以考虑主权问题。”
中英两国领导人对于解决香港问题大相径庭的立场,注定了历时两年的谈判的艰难曲折。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这一阶段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
ISBN | 9787801417466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编辑组 |
尺寸 | 16 |